蓮花山風景區[福建]

蓮花山風景區[福建]
蓮花山風景區[福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花山風景區位於番禺市的東郊,原名“石獅頭”,是古代石礦場,因採石後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蓮花)狀而得名。

基本信息

1、廣東番禺市

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模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岩異洞,如 蓮花石、 燕子岩八仙岩蓮花岩觀音岩、飛鷹岩、 南天門、神仙橋等。既是古代人民一錘一纖開鑿而成,又經歷兩千多年的自然風化,真正是千姿百態,雄偉勁拔,一座偉大的“石雕古蹟”。
山上有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建造的被譽為“省會 華表”的蓮花塔和清 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的 蓮花城等古蹟,被列為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建成的 望海觀音金像,高40.88米,以120噸青銅鑄成,外貼180兩黃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瑰寶。
蓮花城現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 珠江景色。每年這裡還舉辦 桃花節、蓮花節,以花節展覽盛會為特色,以觀光性、藝術性、知識性吸引遊客。 蓮花山旅遊區有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廳、燒烤場及購物街,還有 水上樂園、文藝表橫廳等大型遊樂項目。
1996年開通的區內上下山穿梭巴上和磁卡電話亭,更使旅遊區服務又上了一個新檔次。
地址: 廣州番禺蓮花山鎮

2、甘肅省臨潭縣

蓮花山甘肅省自然風景保護區,位於 臨潭縣康樂縣交界處。它的西北連著姊妹山、牙市山,與冶木河相望,東北接支八
崖、九條嶺與洮河相鄰,南毗馬疆山,向西直接跨落在 大嶺山上。主峰海拔3578米,相對高度1300多米,在群峰之巔,由裸露的石灰岩構成,其間壁削平仞, 直插雲霄。因形如含苞欲放的 蓮花,故有其名。蓮花山寺廟相傳始建於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一1627年),洮州衛將"蓮峰聳秀"列為挑州八景之第一景。
據傳,蓮花山在宋、元以前就有花兒會場。因一年一度的花兒會和優美的三仙女神話傳說故事而聞名於國內外。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參加花兒會的 甘南定西武都和臨潭、 卓尼臨洮渭源、和政、 康樂等縣的浪山民眾,男女老幼,穿紅著綠,成群結隊,漫遊於溪水之濱,羊腸石徑之間,形成了一條宛若 游龍的人流。他們用明快高亢的歌喉,唱出了自己家鄉的山歌--花兒。
塘汛灘以上,一路有大佛殿、頭天門、二天門、 三天門、四天門、 紫霄宮、轉角樓、東方頂、 娘娘廟祖師殿玉皇閣等古蹟,沿途古松參天,怪石林立,紅牆青瓦,相映成趣,宛若仙境。峰巔之金頂祖師廟和玉後閣,飛檐凌空,屹立雲表。舉目四望,八方盡在眼底。每當 朝霞日暮, 雲來霧繞,更是變化無窮。清代臨潭詩人 趙維仁詩云:"矗矗蓮峰入九霄,青蒼一望見當繞。人緣貫索穿雲出,石削芙蓉帶雨遙。俯聽風雷喧白晝,高們星漢坐清霄,危樓傑閣來天半,好乘茅龍度玉蕭。"祖師殿及玉皇閣屋頂的瓦皆用生鐵鑄成,其上鑄有明、清兩代敬獻者之姓名、年月。山頭廟內神像,從道教的玉皇大帝、王母娘,佛教佛祖、菩薩,到人文初祖,忠臣良將,應有盡有。造像壁畫乾姿萬態,各競其技。下山路上的 鷂子翻身蛇倒退,險峻難行,過者莫不膽顫心涼;夾人巷的石槽狹徑,胖人實難通過; 水簾洞三伏藏玉,堅冰未融;獨木橋、打兒灣三險境更使遊人難以忘懷。惜山寺保管不善,再經1958、1966年兩度破壞,所剩無幾。1986年以來,甘肅省政府將蓮花山開闢為自然風景保護區,大力增設 旅遊設施,恢復了昔日的風采,它不斷招徠海內外大量遊客和民歌研究者前來採風、觀光。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初五和花兒會,遊人歌手爭相登山游觀,對歌聯唱,通宵達旦。

3、山東新泰市

地理位置
蓮花山位於 山東省中部的 新泰市境內,西距 泰山50公里,南距 曲阜80公里,距 濟南機場1.5小時車程。 新泰境內有三處高速公路出口,從新泰市區、高速路口至蓮花山均有旅遊標識引導,並有旅遊專用通道直達蓮花山。 蓮花山古稱 新甫山,後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東西綿延15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主峰 天台峰海拔999米。它是集生態 休閒度假、佛教文化旅遊、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古蹟遺址眾多。天下第一天然觀音―― 天成觀音、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科馬提岩中國北方最大的 觀音道場,都為蓮花山這塊深藏在魯中腹地的淨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悠久歷史
蓮花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3000多年前,西周初期甫國(即 呂國,封在 河南新蔡)人東遷新泰,開發山林,新甫山即因甫人而得名。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有“新甫之柏”詩句,反映了 魯國征伐蓮花山一帶的史實。 秦始皇封禪泰山,東巡途中曾在此暫住; 漢武帝巡幸蓮花山,求仙訪道,建離宮、築 侯城,留下了眾多遺蹟和傳說,側面反映了當時蓮花山一帶方士仙道的流行。唐代以來,蓮花山佛教興起,逐漸成為一方香火聖地與遊覽勝地。
明、清時期,帝王迭至,顯示了當時上層社會對這座北方 聖山的關注。乾隆皇帝南巡途中登臨蓮花山,寫下了著名的《新甫山》一詩,感懷漢武求仙往事。文人墨客也慕名前來,駐足流連,留下了大量的精美詩文。明代王應修的“新甫傳聞久,登臨始見奇”,清代 趙希的“問俗久傳秦禪地,逢人爭道漢離宮”、 葉方恆的“岳 東古新甫,其形作 蓮花。俗因以之名, 齊魯矜相夸”等詩句,都盛讚了蓮花山的悠久歷史和秀美景色。
秀美景色
蓮花山林翠水美,生態環境宜人,是生態休閒度假勝地。森林繁茂,以松柏為主,覆蓋率達90%以上,形成了“新甫擁翠”的森林勝景,並因負氧離子和舒緩人體緊張的芬多精含量高,被譽為“天然氧倉、健康驛站”。 觀賞樹種有櫻桃、杏、梨、栗、櫻花、紫葉李、百日紅、紫荊、楓樹、黃櫨等。野生灌木以連翹、 杜鵑、黃荊、胡枝子為主,草本植物則以石竹、蒿草、羊鬍子草、蕨類為常見。春天,蓮花山上百花盛開,連翹花、櫻花、百日紅、紫葉李、繡線菊、胡枝子等山花點綴山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嬌艷欲滴。夏季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野花綻放、野草瘋長,在觀賞之餘,采上一束,盤在頭上,甚至攝入鏡頭,都會相當的愜意。秋季至冬初,蓮花山色彩斑斕、神韻獨具,百日紅、月季、牡丹、牽牛花、野菊花爭相綻放,紅葉石楠、金葉女貞、楓樹等彩色觀葉樹木搖曳招展,軟棗、柿子等果實綴滿枝頭,與翠綠松柏、綠草相互映襯,多姿多彩。
山因水而靈,水因山而秀。蓮花山有秀水九條,潭瀑一百,雨季水量大恢宏壯觀,旱季水量小潺潺靈動。 通天河青龍潭、子母泉瀑布、 雲谷飛瀑為遊客津津樂道的水景。
蓮花山景區具有相對獨特的氣候環境,因森林茂密和水的滋潤,夏天平均氣溫比 平原地區低2-3℃,在這裡消夏避暑,涼爽愜意。又因其地形呈簸箕型,背風 向陽,冬季比當地平原地區氣溫高2-3℃,即使寒冬臘月,遊客行走其中也不會覺得寒風刺骨。
蓮花山山秀 石奇,是地學旅遊、自然 觀光旅遊、探險性 山地旅遊和科學科普的經典地區。蓮花山所處地域在28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五次大的地質地殼運動,經過凸起、斷裂、崩塌,形成了蓮花山山勢陡峭、奇峰林立、溝深谷幽、流泉飛瀑、岩石奇特的模樣,留下了豐富的 地質遺蹟。距今28億年前的蓮花山科馬提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它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鬣刺結構的岩石,在全世界也只有 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岩石,為蓮花山的地質地學價值增加了耀眼的光環。“走進蓮花山,還您28億年”,是蓮花旅遊的一個響亮口號。
蓮花山上的奇石還大都與佛教“結緣”,天成觀音、 金蟾望月、經書五卷、羅漢推車等百餘處奇石,不但形神兼備、惟妙惟肖,而且還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特別是位於 觀音崖上的一處巨型奇石,酷似結迦趺坐的觀音菩薩,叫天成觀音,為天下第一天然觀音,是蓮花山的 標誌性景觀。它將自然景觀與蓮花山傳統的觀音文化天然融為一體,進一步強化了蓮花山作為齊魯佛教朝拜聖地的地位和氛圍,極具觀賞價值。不少遊客來到蓮花山,總要到觀音崖來一睹天成觀音的風采。遊人在驚嘆自然造化之餘,總要與天成觀音合影留念,作為永久的珍藏。
蓮花山佛緣廣聚,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齊魯第一 佛山,有“觀音勝境、北方普陀”之美譽。觀音朝聖為蓮花山旅遊的一大特色,有觀音院、 觀音閣太平禪院、雲谷寺等眾多佛教場所。中國室內最大金身觀音、天下第一天然觀音—天成觀音、獨特的送子觀音,永遠為您及家人賜福增壽保平安。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蓮花山佛教節會,能讓遊客有機會充分體驗佛教文化的魅力。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蓮花山“六月六”民間廟會,是周邊規模最大的民間節慶活動之一,也是很多遊客選擇此時來蓮花山體驗民俗旅遊的最佳時機。蓮花山佛教文化,與泰山的道教文化、曲阜的儒教文化,共同組成了 山東省宗教文化的“ 金三角”,使泰山——蓮花山——曲阜一線游成為山東境內宗教 文化旅遊的最佳路線。

4、廣東東莞長安

長安鎮蓮花山風景區,連綿十餘公里,其主峰海拔 513 米,四峰列峙,如蓮花半開。山區主體植被覆蓋率達 90%,山上林木蒼翠、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動性 山麓地帶銀湖如緞,草坡綢織,湖光山色,環境幽靜,人文薈萃。風景區凸現蓮文化與佛教文化,有 蓮花湖蓮花溪、蓮花聖寺、 蓮花峰、鷺鳥天堂五大景觀區,景點四十餘處。其中“鷺鳥天堂”,有 廣東省目前最大的鷺鳥群,數量近萬隻,傍晚時分,千鳥齊飛,蔚為壯觀。與風景區相連的 蓮花山莊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旖旎如畫,綠草如茵,建築設計現代宏偉,其中 高爾夫俱樂部擁有一個 27 洞的國際競賽級球場。“雲天淨,暮山青,銀湖嵌翠谷,高塔影迷冥,離鄉群鶯又回城,故里情深營綠島,人鳥共昇平”是“蓮峰飛鷺”的真實寫照,整個景區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目前享譽珠三角的生態游旅景點。
蓮花山 郊野公園具有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溫潤適宜的空間氣候,便捷快當的入山通道,可助您乘興攀越蓮花山主峰,盡興飽覽長安鎮全貌。山麓東西兩側不僅有蓮花山莊會議度假旅遊中心,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東面有鷺鳥天堂,山的半腰尚建有百年歷史的 蓮花古寺,寺廟兩旁山澗巨瀑,泉水淙淙……是您休閒療養、健身娛樂、生態觀光、宗教朝拜的理想去處。

5. 山東萊蕪市

地理位置
蓮花山風景區位於 萊蕪市區南部15公里處的 高莊鎮轄區。海拔994米,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山頂以水為界,北麓為萊蕪,南麓屬新泰。有公車直達,交通十分便利。
蓮花山因漢武帝訪仙到此,在山頂建“迎仙宮”,故又稱 宮山。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深谷之稱。主要山頭有 新甫山、萬丈崖、 雞鳴山天竺峰、 香爐山蓮花尖。因群山拱圍蓮花,尖狀如蓮花,所以叫蓮花山。為我市第一高山。 蓮花山山峰突兀,穿雲摩天,氣勢磅礴,巍然壯觀,山中危岩嶙峋,溝壑縱橫,奇石幽洞,高瀑險潭比比皆是,可謂 移步換景。山中松青柏翠,花木繁茂,風景絢麗,歷史文化遺蹟豐富,著名的“ 宮山夕照”和即將落成的百米巨型觀音像,山頂湖泊—— 南海,將成為萊蕪乃至山東的特有景觀。“萊蕪山水 大觀園、齊魯第一觀世音”蓮花山是名符其實的具生態和費文化旅遊亮點。 蓮花山現已修建6米寬公路10華里,築登山台階3000米。有蓮梗峪、魔幻峪、天瀑峪、白雲嶺構成三大景區,共120餘個景點。 蓮梗峪,因山峪彎曲似梗而托起山頂之蓮花而得名。谷中飛瀑流泉,野花成片,鳥兒成群,別有天地。洗心池意為洗心絕塵,開始步入佛門淨地之意,為進山第一景。蓮花門,上刻蓮花圖案,下刻漢字“門”,別有意味;群獅出山,龜探頭,徑書岩,護法鬥神等怪石惟妙生動。淌銀嶺,光亮如 白銀下涌,氣勢壯偉。 玉女潭,傳說漢武帝女兒小玉慕此潭幽靜而在此沐浴,潭中石壁上有天然少女裸體浴像。玉女飛瀑高約二十米。飛花碎玉雄奇中透出柔美。繼續前行,路有兩門:一曰“愛情門”,二曰“財福門”,游者任選其一,只走一門,昭示一種人生哲理,意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耐人尋味。天門,威赫聳立,氣勢壯美,門內青翠欲滴,如夢如幻,給人以無限遐想,激發人們進門一睹為快之欲望。天門瀑高掛山腰,飛流直下,碎玉疊珠,景色十分誘人。瀑下有巨石,曰“瀑流砥柱”,經千年衝擊,光滑潔白,使人蒙生啟迪。沿階而上是 龍王廟,有三潭三瀑,真乃三瀑成串,三潭連珠,人勞累頓消,而興致盎然。而 紅石灣和紅石瀑則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漢武帝駐蹕蓮花山“行宮”,其女兒小玉迷戀山色到處遊玩,這一天在“千年榆”上甩鞦韆,因山風大,小女的一隻繡花紅鞋刮落到此,後來這裡石頭變成紅色,所以叫 紅石灣。據說在吉祥的日子,若站在紅石瀑下,有德之人能從瀑布幻影中看到小玉美麗的倩影。古碑峪,有一摩崖古碑,因日久年遠,字跡模糊難辨,誠待有識之士進山破譯。據說這裡是 懸空寺遺址。懸空寺的故事尤為神往。傳說古寺中有一老道,伴有二童,有一天老道找道友下棋回寺,見一白淨小孩與二童玩耍,後老道問二童小孩是誰,道童均答不知,老道囑二童:小孩再來時偷偷在他身上栓根紅線,明日老道順線找去發現是一千年人參,已能幻化人形。老道挖出回寺燉上,去約道友共來品嘗,結果二道童因鍋內人參奇香難忍,一嘗而不可收,當聞聽師傅回來,害怕受責,將剩餘人參連湯潑掉,整座寺廟立即騰空飛升而去。此為懸空寺的來歷。只有打米的古石臼在遺址的 石樑上,默默等待至今……
包含景點
天梯,過蓮花飛瀑,即達蓮花南海。稱雄山東第一高山湖泊,斗山頂巨型觀音雕像,而稱之為“南海”,南海面積16400平方米,總蓄水量18萬立方,山頂藍天、白雲、綠樹、觀音、寺廟倒映湖中,構成蓮花山特有的湖光山色,匯水上划船、垂釣、游泳等娛樂於一體;觀“宮山夕照”、“雷達雄姿”於一處,集 蓮花村休閒、度假於一村,此,何等悠哉樂哉! 登蓮花頂萊蕪新泰盡收眼底,走凌雲路,參觀魯中高山雷達,看蓮花山前飛機升降。屆時你將體味到“無限風光”的真切含意。 白雲嶺景區:白雲嶺,因山嶺 白岩成片如白雲而得名。這裡地勢平緩而深厚,但石景不少,有名的石奶奶,據傳說附近村民有人拜石為乾娘,能為人消災祛病,可能此時石能集天地之精華,聚日月之靈氣所致。海豹問天,惟妙惟肖,極具韻味。古猿望天,山頂有巨石隆起,酷似古猿猴,似在望天,若有所思,極為逼真。 天瀑峪景區:其著名的是“凍凍台”瀑布,瀑布長約300多米,夏天山洪暴發,似銀河倒掛,瀑流從天而降,又象一巨龍出山,擺頭擺尾,吞雲吐霧,咆哮翻滾,以劈山撼岳之勢衝出蓮花山,著實駭人心魄。冬天瀑流化作晶瑩奪目的冰凌,銀光寒影,放眼望去似鑲嵌蓮花山中的天鏡,十分奇異而壯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