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岩

蓮花岩位於安遠縣車頭鎮車頭村蓮花小組,風景秀麗、懸岩峭壁,蔚然壯觀,兩峰聳立,巨石倒懸,中藏一洞,天成一佛寺,洞內石筍林立,滲泉滴答,涼氣習習,雙峰間飛瀑瀉下,狀似雨簾,景物極為壯麗。新修的公路在山間蜿蜒,抬頭望去,山上橙樹翠綠,山下禾苗青青,濂江一泓碧水在山灣間婉轉流去,兩岸竹樹茂密.

簡介

蓮花岩蓮花岩

岩內有一“蓮塘”,塘內有一百多個雲盆,底小面闊,頂平且圓,周有邊線凸出,均厚約30公分,成水平分布,最大者直徑達1米多,狀若圓桌,春夏季節里,塘水盈積,僅露出其圓頂平面,酷似片片蓮葉浮於水面,令人嘆為觀止,故稱“蓮塘奇觀”,是中外罕見的岩溶地貌奇景,亦是蓮花岩諸景之精華部分,水中還有碎小的岩石,就象晶瑩的蓮子,以前是可以攜帶出岩的,現在已經禁止攜取了。一條清淺的小河,胡家源河在村邊流過,周邊群山相連,風景極為優美。

形狀

蓮花岩岩體如瓶,內寬外窄,岩口狹小,已開發供遊覽部分長481米,岩內乳石遍布,形態萬千,已命名景點百餘處。 岩內景觀主要有:蓮塘奇觀,水面飄浮著大大小小108塊如荷葉的雲盆,盆中滿盛天然穴珠,又稱溶洞珍珠,大小、形狀、顏色與蓮實同。仙蓮倒掛,進口處簇簇乳石,如片片蓮瓣,橡一朵碩大的蓮花,高懸洞頂,華麗奪目。雙龍出洞,進岩100餘米,兩旁岩壁,各有一石槽,婉蜒曲折,直至洞底,像兩條蛟龍,向洞外飛行。深潭巨蟒蓮塘左有潭,深不可測,與岩外小河暗通,經年不涸。潭畔有石痕,其中一道深陷如蟒,遍結小石,如鱗,盤曲潭邊。

名稱由來

蓮花岩蓮花岩

蓮花岩早在六十年代前還鮮為人知,當地人叫該岩為“葡地岩”,因該岩洞口太小,要爬行方能進岩而得名。那么,該岩是從何時改稱為“蓮花岩”的呢?這事還得從1964年說起。那年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同志考察陽朔後,決意將山水秀麗的陽朔建設成為“東方的日內瓦”,派出一舊城改造工作組到陽朔縣進行舊城改造。工作組中有一位金教授(姓名不詳,只知是華南工學院的教授)在興坪勘察、測量結束後,聽當地民眾講“葡地岩”內的景色很好看,裡面有幕布,有戲台,還有一很深的水潭(並未提到什麼蓮盆景觀)。於是就在當地政府領導和民眾的引導下,帶著汽燈、火把,爬進該岩探查其開發價值。當時,我父親在測量組工作,亦隨金教授一同進洞勘測。一進洞,金教授就深深地被這一片雲盆所吸引。當時是四月中旬,洞內積水多,他見這些盆就象浮在水面的蓮葉一樣,且盆中又有許多渾圓的小石子活象蓮籽,於是稱這些雲盆為“蓮花盆”,稱這片景觀為“蓮花池”。在探查中,由於洞頂較低,金教授不小心被鐘乳石碰破了頭,出洞後到興坪衛生院包紮。

金教授對這一奇特景觀十分讚賞,認為該岩極有價值,他在寫“興坪風景規劃說明”中將“伏(葡)地岩”作為一個單獨的景點列入開發規劃,並稱其中的蓮花池為“蓮塘”。於是“葡地岩”中的“蓮塘奇觀”就由此傳開了,人們在談論此奇景中都將這些雲盆稱作“蓮花盆”,時間一長,就將此岩轉稱為“蓮花岩”而不再稱其為“葡地岩”了。1982年地名普查時,正式確定這個岩洞的標準名稱為“蓮花岩”,並收進了《陽朔縣地名志》。1985年,當時的廣西區黨委書記喬曉光為“蓮花岩”題寫了岩名。

陽朔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