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悖論

蒸發悖論

“蒸發悖論”是指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蒸發潛力增加的猜測與全球尤其是北半球潛在蒸發顯著減少的觀測事實相矛盾。1960-2001年間,中國範圍內氣溫增加顯著、蒸發皿蒸發量呈下降趨勢,存在“蒸發悖論”現象。

基本信息

簡介

蒸發悖論蒸發悖論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溫明顯升高已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同時,氣溫升高與蒸發的關係成為國際上爭論的熱點。一些知名科學家先後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觀點,指出全球尤其是北半球潛在蒸發顯著減少。這一事實與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蒸發潛力增加的猜測相矛盾,被稱為“蒸發悖論”。準確模擬和估算蒸散發量,對開展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區域水循環研究和水資源管理而言都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開發、利用、保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進展

“西北乾旱區顯著下降的蒸發潛力,自1993年起已逆轉為顯著上升趨勢。”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就我國而言,目前蒸發觀測值,特別是蒸發皿觀測值大多截止於2001年,前人的研究還廣泛停留於2001年前蒸發皿蒸發量下降趨勢的認識上。”陳亞寧說,鑒於此,他和團隊成員研究了西北乾旱區過去50年蒸發皿蒸發量變化趨勢,卻得出了與“蒸發悖論”相“悖”的結論。

“蒸發皿蒸發量在1958~1993年間以每年6毫米的速率下降,而在1993~2010年間,蒸發皿蒸發量以每年10.7毫米的速率逆轉為明顯上升趨勢。也就是說,中國西北乾旱區蒸發潛力以1993年為轉折點,由下降趨勢逆轉為顯著上升的趨勢。”陳亞寧表示。

這項已發表於《水資源研究》雜誌的研究結果顯示,近地面風速變化是引起1958~1993年蒸發皿蒸發量顯著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在1994~2010年間,近地面風速和水汽壓差對蒸發皿上升趨勢共同起了重要作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