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文學

葡萄牙文學

葡萄牙最早的文學創作可上溯到12世紀末的民間抒情歌謠。這些歌謠多屬口頭相傳,帶有明顯的鄉土特色,由民間行吟歌手配上樂曲進行說唱。葡萄牙最早的行吟歌手若昂·蘇瓦雷斯·德·派瓦,生於1140年前後,大約於1189年開始創作。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詩歌集是13世紀末編的《阿儒達歌集》和14世紀編的《梵蒂岡歌集》與《科洛克西-布蘭庫蒂歌集》。這些歌集收錄了迪尼斯一世在位(1279~1325)前後由民間歌手和宮廷詩人用加利西亞語、葡萄牙語創作的愛情詩和諷刺詩。

葡萄牙文學

正文

葡萄牙最早的文學創作可上溯到12世紀末的民間抒情歌謠。 這些歌謠多屬口頭相傳, 帶有明顯的鄉土特色,由民間行吟歌手配上樂曲進行說唱。葡萄牙最早的行吟歌手若昂·蘇瓦雷斯·德·派瓦,生於1140年前後,大約於1189年開始創作。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詩歌集是13世紀末編的《阿儒達歌集》和14世紀編的《梵蒂岡歌集》與《科洛克西-布蘭庫蒂歌集》。這些歌集收錄了迪尼斯一世在位(1279~1325)前後由民間歌手和宮廷詩人用加利西亞語葡萄牙語創作的愛情詩和諷刺詩。

葡萄牙文學葡萄牙文學
到了14世紀,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相繼出現。1344年,巴爾塞洛公爵佩德羅親王主持翻譯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一譯阿爾方斯)十世下令編寫的《西班牙通史》,並作了改寫和補充。葡萄牙王室還主持編寫了 4卷《王族家譜》。這些史書有重要的文學價值。改寫後的《西班牙通史》中對葡萄牙第一個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戰功的敘述,是葡萄牙的第一部史詩性作品;《王族家譜》第 3卷中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薩拉多戰役中擊敗摩爾人的記述,則是葡萄牙最早的散文作品。葡萄牙最早的小說是14世紀的騎士小說《阿馬迪斯·德·高拉》,但它是用葡萄牙文還是用西班牙文寫成的,已無法查考。
15世紀初,宮廷是文學創作的中心。經過1383到1385年的政治動亂之後,葡萄牙由博爾戈尼亞王朝過渡到阿維斯王朝。若昂一世和愛德華多國王在位期間,宮廷主辦的書局翻譯、編輯了多種宗教、倫理和教育方面的書籍,如若昂一世編寫的《騎術》,愛德華多國王編寫的《真誠的訓誡者》,以及佩德羅親王編寫的《真德善行》等。富有民間傳統的抒情詩逐漸為講究形式的宮廷詩歌所代替,流傳最廣的詩集是宮廷詩人加西亞·德·雷增德(生卒年不詳)在1516年編的《詩歌總集》,收集的作品大多是宮廷的艷情詩和帶有神秘色彩的抒情詩,同時也收錄了部分傳統的民間詩歌。宮廷史官費爾南·洛佩斯(1380?~1459?),編寫了葡萄牙王國自建國到若昂一世時期的歷史,流傳至今的有《佩德羅國王紀事》、《斐迪南國王紀事》和《若昂國王紀事》的第一部分等。這些史書記錄了社會現實的各個方面,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許多歷史人物。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在若昂一世曼努埃爾若昂二世 3個王朝統治期間,葡萄牙逐漸形成為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新的地理發現和海外擴張,又使它成為一個強盛的殖民國家。它在經濟上出現了一時的繁榮,它的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這一時期在文學史上稱為黃金時代。反對封建勢力、主張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是這個時期文學創作的主導思想。各種體裁的作品,尤其是戲劇和史詩,都達到了鼎盛狀態。
貴族出身的薩·德·米蘭達(1481~1558),曾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新文學的發源地義大利旅居多年,首先把義大利詩歌的新格律引進了葡萄牙。他寫了大量的田園詩十四行詩,革新了原有的詩歌格律,創造了更富於表達力的新形式,成為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楷模。古典悲劇《卡斯楚》的作者安東尼奧·費雷拉 (1528~1569) 、貝爾納丁·里貝羅(1482~1552)以及迪奧戈·貝納德斯(1530?~1595?),都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抒情詩人。
優秀劇作家、葡萄牙戲劇創始人吉爾·維森特(1465~1537)一生創作了44部劇本,包括喜劇、悲劇和一些出色的諷刺劇。維森特主要為宮廷中婚喪喜慶、送往迎來和佳期節日的演出進行創作,但他的作品很快傳到了民間,推動了戲劇藝術的發展。除以宗教故事和遊俠騎士為內容的劇本之外,維森特還寫了不少取材於社會現實生活的諷刺劇。由於他在宗教方面具有改革思想,他的許多作品在他死後遭到宗教裁判所的查禁。
在這一時期,中世紀騎士小說雖已衰落,但還有較重要的作品流傳,如弗朗西斯科·德·莫賴斯(生卒年不詳)的 《英國的帕爾梅林》 和若昂·德·巴羅斯(1497~1562)的《克拉里蒙多皇帝紀事》等。感傷主義的田園小說這時也開始問世,其中最有影響的作品是貝爾納丁·里貝羅所著的《少女和閨秀》。伴隨著新的地理髮現和相繼的海外擴張,出現了一批描繪異國風光及其風俗習慣的遊記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費爾南·門德斯·平托(1510~1583)的《遊記》(1614)。

葡萄牙文學葡萄牙文學
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詩人路易斯·瓦斯·德·卡蒙斯(1524?~1580),他的創作使葡萄牙文學達到了黃金時代的頂峰。卡蒙斯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小貴族世家,一生歷盡坎坷,窮愁潦倒。他當過兵打過仗,曾在遠離祖國的海外生活多年,有同時代其他作家不可能具有的豐富閱歷。卡蒙斯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有寫愛情的抒情詩,也有憤世嫉俗的諷刺作品。在後面這一類作品裡,他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抨擊了不合理的封建等級制度,嘲弄權貴,同情庶民。他認為世界為盜賊、殺人兇手以及傷風敗俗之徒所占有,而智者賢人卻沒有立足之地。詩中所表現的對幸福的渴望與社會的現實之間的難以調和的矛盾,是詩人的親身感受。卡蒙斯還寫過《菲洛德莫》等 3部劇本,但是給他帶來世界聲譽的乃是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1572)。這部史詩描述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遠航印度的事跡,內容包羅萬象。雖然詩人在作品中頌揚了葡萄牙帝國的海外擴張,但同時也揭露和鞭撻了統治階級的殘暴不仁,歌頌了盧濟塔尼亞人民(即葡萄牙人民)的英雄品質和剛毅勇敢的精神,為葡萄牙文藝復興時期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的傑出代表作。

葡萄牙文學葡萄牙文學
16世紀中葉以後,反對宗教改革的耶穌會勢力控制了文化教育界。1547年設立的宗教裁判所查禁了不少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作品,並通過書刊檢查制度,對新思想橫加干涉,壓制了文學創作活動,阻礙了文學的發展。1581年葡萄牙為西班牙占領後,葡萄牙的民族文學受到歧視。由於上述種種原因,葡萄牙文學急劇地衰落,宗教題材的文學作品盛行。內容貧乏、追求詞藻和形式的“貢戈拉主義”的貴族文學成為正統。弗朗西斯科·曼努埃爾·德·梅洛(1608~1666)是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作家,他早期的抒情詩受到“貢戈拉主義”的影響;後期詩風改變,語言純正,風格較為質樸。除詩歌外,梅洛還有戲劇、散文和歷史著作,其中喜劇《學習當貴族》(1676),是這一時期唯一的優秀劇作。弗朗西斯科·羅德里格斯·洛博(1580~1622)青年時期所寫的抒情詩,雖然也受到“貢戈拉主義”的影響,但他被認為是卡蒙斯抒情詩的優秀繼承者。耶穌會教士安東尼奧·維埃拉(1608~1697)反對迫害新教徒,曾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他的《在宗教裁判所法庭上的辯護詞》和後來在國外所寫的文章,對宗教裁判所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著有近2,000多篇布道詞和500多封書信以及其他作品,揭露了社會現實,表現出人文主義思想。西班牙的統治和宗教迫害激起了葡萄牙平民和上層社會的一部分人士的不滿,因而出現了帶有批判色彩的暴露文學,主要是一些手抄的諷刺和幽默作品。佚名的《偷竊的藝術》,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這一時期的作家有諷刺詩《宗教裁判所里的老鼠》(1887)的作者安東尼奧·塞朗·德·卡斯楚(1610~1683)和劇作家安東尼奧·若澤·達·西爾瓦(1705~1739),他在葡萄牙戲劇大眾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最後被宗教裁判所迫害致死。
18世紀中葉,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迷信的啟蒙運動席捲整個歐洲。蓬帕爾在出任首相期間(1750~1777)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改革,其中包括停止對新教徒的迫害,驅逐耶穌會教士,革新教育,對文學藝術採取保護態度等等,使啟蒙主義思想在葡萄牙得以廣泛傳播。當時最著名的啟蒙主義者是路易斯·安東尼奧·韋爾內伊(1713~1792)。他在《學習方法的真諦》一書中,提出了反對經院式的煩瑣教育,實行教育民主化的主張,其作品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與矯揉造作的貴族文體迥然不同,對啟蒙主義思想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這時,宮廷和貴族集團壟斷文學創作的局面被打破,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文壇。1756年,諷刺詩《灑聖水器》的作者安東尼奧·迪尼斯·達·克魯斯·埃·西爾瓦 (1731~1799)等詩人,在里斯本成立了“葡萄牙阿卡迪亞詩社”,強調詩歌創作必須寫實,反對“貢戈拉主義”,主張以希臘、羅馬古典作家為典範,在詩歌語言運用方面有所創新。阿卡迪亞詩社的一些著名成員都受法國文學的影響,屬於新古典主義,其中較知名的有佩德羅·安東尼奧·科雷亞·德·加爾桑(1724~1773)和多明戈斯·多斯·雷斯·基塔(1728~1770)等。著名劇作家曼努埃爾·德·菲格雷多(1725~1801)畢生致力於復興葡萄牙戲劇的工作,有14部戲劇集出版,作品雖然體現了啟蒙主義思想,但都無法上演。稍後一些的作家還有若澤·阿納斯達西奧·達·庫尼亞(1744~1789)和萊昂諾爾·德·阿爾梅達(1750~1839)等。
1796年,又成立了“新葡萄牙阿卡迪亞詩社”,在曼努埃爾·馬里亞·巴爾博薩·杜·博卡熱(1765~1805)等人的作品中,已經可以看到浪漫主義的萌芽。博卡熱創作的十四行詩和許多諷刺詩,在葡萄牙文學中成就很高。尼科拉烏·托倫蒂諾·德·阿爾梅達(1740~1811)的諷刺詩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文字通俗樸實,與絢麗的“貢戈拉主義”貴族詩歌恰成對比。阿卡迪亞詩社派的最後一個代表人物是菲林多·埃利西奧,他的本名是弗朗西斯科·曼努埃爾·多·納西門托(1734~1819),著有《菲林多·埃利西奧詩集》,共8卷。
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在歐洲興起,葡萄牙爆發了反對封建專制復辟和法英占領的民族解放鬥爭,1820年又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葡萄牙浪漫主義文學於是帶有反專制爭自由、反侵略爭解放的進步性質。很多浪漫主義作家是為祖國自由而奮鬥的戰士。他們之中大部分曾經被迫流亡國外,接受了歐洲先進思想的影響,寫出了最初的浪漫主義作品。
若昂·巴普蒂斯塔·達·西爾瓦·萊唐·德·阿爾梅達·加雷特(1799~1854)在1825年流亡期間發表的敘事詩《卡蒙斯》,在文學史上被認為是葡萄牙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加雷特曾兩次流亡國外,寫下了“祖國已經光復,我們是自由人!”的著名詩句。他早期的抒情詩屬於阿卡迪亞詩社派,1845年出版的詩集《不結果的花朵》是他從詩社派向浪漫主義過渡的標誌。1853年出版的《落葉集》,則已經是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品。加雷特在戲劇方面的成就,使從吉爾·維森特以後一蹶不振的葡萄牙戲劇得以復興,他寫了《吉爾·維森特》、《堂娜菲莉帕·德·維列娜》 以及 《路易斯·德·索薩教士》等優秀劇作。加雷特認為,只有大眾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優秀作品,他主張應該用民眾語言寫作。他的歷史小說《聖安娜之弓》(1845)是葡萄牙同類作品中的佳作。葡萄牙浪漫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人亞歷山大·埃爾庫拉諾·德·卡爾瓦略·埃·阿勞若(1810~1877),出身貧寒,也曾一度流亡國外。他堅持自由主義立場,反對封建貴族的特權和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干預,認為文學作品要反映政治和社會的變革,主張創立民族的和為民眾服務的文學。他的作品有《論文集》(1873),詩集《信徒的豎琴》(1838),歷史小說《小丑》(1843)、《埃烏里科》(1844)、《西斯特爾派的長老》(1848)等。另一個浪漫主義作家安東尼奧·費利西亞諾·德·卡斯蒂略(1800~1875),著有《詩人的妒嫉》(1836)和《城堡之夜》(1836)等詩集。這一時期的作家,還有《在薩爾瓦特拉的最後一場鬥牛》的作者路易斯·奧古斯托·雷貝洛·達·西爾瓦(1822~1871),歷史小說作家阿納爾多·加馬(1826~1869)和曼努埃爾·皮涅伊羅·沙加斯(1842~1895),以及劇作家若澤·達·西爾瓦·門德斯·萊亞爾(1818~1896)等。
在此之後的浪漫主義作家中,卡米洛·卡斯特洛·布蘭科 (1825~1890)一生共創作了約260部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他的後期作品已經帶有現實主義色彩。以筆名儒利奧·迪尼斯聞名的小說家若阿金·吉列爾梅·戈梅斯·科埃略(1838~1871),著有《院長先生的女學生》(1867)和《一個英國家庭》(1868)等作品。詩集《鮮花盛開的田野》(1893)的作者若昂·德·德烏斯·拉莫斯(1830~1896)以及詩人安東尼奧·奧古斯托·蘇亞雷斯·德·帕索斯(1826~1860)也是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家。
19世紀中葉,由於歐洲新興思想的影響,現實主義文學開始在葡萄牙出現。被稱作“科英布拉派”或“七十年代派”的科英布拉大學的一批年輕的知識分子,是現實主義文學運動的中堅。他們與浪漫主義派作家展開了論戰,提出文學創作應如實反映社會現實以求改造社會的主張。其領袖人物安特羅·塔基尼奧·德·肯塔爾(1842~1891)受第一國際的影響,曾公開讚揚法國的巴黎公社,並積極參加葡萄牙工人運動。他於1865年發表的《良好的判斷和健康的趣味》是一篇出色的現實主義文學宣言。葡萄牙現實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代表是著名小說家若澤·馬里亞·埃薩·德·克羅茲(1845~1900)。他的代表作《阿馬羅神父的罪惡》(1876)和《堂兄巴濟利奧》(1878)等小說,都是葡萄牙社會的真實寫照。作者在小說的寫作技巧和新的文學語言使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文藝理論家若阿金·特奧菲洛·費爾南德斯·布拉加(1843~1924)曾參與肯塔爾與浪漫主義派作家之間的論戰,著有《葡萄牙文學中的新思想》(1892)等理論著作。吉列爾梅·德·阿澤維多(1839~1882)是繼肯塔爾之後重要的科英布拉派詩人。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阿比利奧·曼努埃爾·德·格拉·戎克羅(1850~1923)除抒情詩外,還寫了一些諷刺詩,如揭露社會道德敗壞的《若昂之死》(1874),抨擊僧侶階級的《埃特爾諾神父的晚年》(1885),以及批判宮廷的《祖國》等。科英布拉派詩人若澤·若阿金·塞薩里奧·韋爾德 (1855~1886) 以善於用通俗的語言,形象而準確地描繪里斯本的日常生活而著稱,他的全部作品收集在他死後於1887年出版的《塞薩里奧·韋爾德作品集》中。安東尼奧·杜阿爾特·戈梅斯·萊亞爾(1848~1921)也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詩人,著有《反對基督》和《一個世界的末日》等詩集。其他現實主義小說家還有弗朗西斯科·特謝拉·德·克羅斯(1849~1919),若澤·弗朗西斯科·特林達德·科埃略(1861~1908),以及若澤·瓦倫廷·菲亞洛·德·阿爾梅達(1857~1911)等。若澤·杜阿爾特·拉馬略·奧爾蒂岡(1836~1915)曾經參與反對科英布拉派的論戰,後來受到埃薩·德·克羅茲和特奧菲洛·布拉加等人的影響,轉而成為科英布拉派的重要成員,曾與他們二人共同主辦《投槍》雜誌,著有《荷蘭》(1883)等遊記作品。

葡萄牙文學葡萄牙文學
這一時期較有影響的作家還有自然主義小說家阿貝爾·阿卡西奧·德·阿爾梅達·博特略(1856~1917),高蹈派詩人安東尼奧·坎迪多·貢薩爾韋斯·克雷斯波(1846~1883),安東尼奧·若阿金·德·卡斯楚·費若(1862~1917)等。
19世紀末葉以來,葡萄牙文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流派繁多,新的作家大量湧現。最早有受法國文學影響的象徵主義派,代表人物是詩集《私房話》(1890)的作者歐仁尼奧·德·卡斯楚(1869~1944)和卡米洛·德·阿爾梅達·佩薩尼亞(1867~1926)等。1910年,以《鷹》雜誌為中心,形成了“薩烏達德”派,它的代表作家有特謝拉·德·帕斯科艾斯(1877~1952)和阿方索·洛佩斯·維埃拉(1878~1946)等。1915年,以《奧爾甫斯》雜誌為中心,出現了第一批現代主義作家,主要成員有費爾南多·安東尼奧·諾格拉·佩索阿(1888~1935),馬里奧·德·扎·卡爾內羅(1890~1916)以及若澤·索布拉爾·德·阿爾梅達·內格雷羅斯(1893~1970)等。1927年,又出現了以《現場》雜誌為中心的一批現代主義作家,有若澤·馬里亞·多斯·雷斯·佩雷拉 (1899~1969) ,米格爾·托爾加(1907~),阿多爾福·卡扎伊斯·蒙特羅(1908~1972)和托馬斯·德·菲格雷多(1904~1970)等。由於1926年獨裁政權的確立,葡萄牙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阿爾維斯·雷多爾(1911~1969)在194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僱農》為起點,主張通過揭露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以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的新現實主義文學開始興起,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作家,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索埃羅·佩雷拉·戈梅斯(1909~1949),若澤·馬爾梅洛·埃·西爾瓦(1913~),費爾南多·納莫拉(1919~),曼努埃爾·德·豐塞卡(1911~),若澤·羅德里格斯·米格伊斯(1901~),若澤·戈梅斯·費雷拉(1900~)以及若阿金·納莫拉多(1914~)等。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有所發展。近代葡萄牙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安東尼奧·諾布雷(1867~1900),著有詩集《孤獨》。詩人、小說家勞爾·布蘭當(1867~1930)對後來的作家有較大影響。小說家阿基利諾·戈梅斯·里貝羅(1885~1963),以寫農村題材小說見長。他的長篇小說《魔鬼的土地》,對農民的苦難生活作了逼真的描寫。小說家若澤·馬里亞·費雷拉·德·卡斯楚(1898~1974)的早期作品《僑民》(1928)和《原始森林》(1930),描述了他僑居巴西時的遭遇,這是葡萄牙文學中最先描寫工人階級苦難生活的作品。
20世紀50年代以後成名的作家中,在詩歌方面主要有安東尼奧·熱德昂(1906~),塞巴斯蒂昂·達·加馬(1927~),索皮阿·德·梅洛·布雷內爾·安德雷森 (1919~),歐仁尼奧·德·安德拉德(1923~) ,安東尼奧·拉莫斯·羅扎(1924~),埃爾貝托·埃爾德爾(1930~ ),魯伊·貝洛(1933~ ),曼努埃爾·阿萊格雷(1937~)等;在小說方面主要有烏爾巴諾·塔瓦雷斯·羅德里格斯(1923~),維吉利奧·費雷拉(1923~),費爾南多·博特略(1926~),奧古斯托·阿貝賴拉(1926~),阿古斯蒂納·貝薩-路易斯(1922~)和若澤·卡爾多佐·皮雷斯(1925~)等;在戲劇方面有路易斯·弗朗西斯科·雷貝洛(1926~)和貝爾納多·聖塔雷諾(1924~)等。
參考書目
 Teófilo Braga, Historia da literatura por-tuguesa, Oporto,1909~1918.
 A. Forjaz Sampaio, Historia daliteratura portuguesa ilustrada, Lisboa,1929~193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