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爾·托爾加

米格爾·托爾加1907生,80年代出版的短篇小說有范維信翻譯的米格爾·托爾加的7篇作品:《鬥牛米烏拉》、《老狗奈羅》、《麻雀拉迪諾》、《金翅雀》、《倒霉的驢莫爾卡多》、《暮靄沉沉》和《邊界小村》(《世界文學》。

米格爾·托爾加1907生
80年代出版的短篇小說有范維信翻譯的米格爾·托爾加的7篇作品:《鬥牛米烏拉》、《老狗奈羅》、《麻雀拉迪諾》、《金翅雀》、《倒霉的驢莫爾卡多》、《暮靄沉沉》和《邊界小村》(《世界文學》1988年第2期),後又有《動物趣事與山村故事》收入《老狗奈羅》、《懶貓馬戈》等26篇短篇小說,由范維信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列入“葡萄牙文學叢書”,夸德羅斯主編)。
米格爾·托爾加被認為是當今葡萄牙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家,他的散文是詩歌的繼續,或者說,詩歌是散文的繼續。散文似乎更能代表他真正的風格。他詞語豐富,用詞簡潔而富於節奏感,人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到既不貧乏也不靡麗、既不世俗化也不文學化的葡萄牙語。
彭子珍翻譯米格爾·托爾加的《維森特》(《外國文藝》1983年第3期)。范維信、喻惠娟譯若澤·羅德里格斯·米蓋斯的《洗不掉的血污》《(名作欣賞》1981年第3期)。姚京明譯菲略亞·德·阿爾梅達的《美洲叔叔》《(花溪》,1982年第10期)。
托爾加的作品中最著名的還是他始記於三十四歲、已出版了十多卷的《日記》。《記》內容浩大,大多以詩和散文的文體寫成。托爾加是與我們同世紀的作家。他說從年輕時候開始,“我一直認為藝術和寫作是一種本體的、神聖的行為”。他認為,作家無疑要有使命感,而不應一味迎合讀者,更不應看傳播媒介的眼色。寫一首詩歌,一篇小說,首先應考慮它是否會對讀者產生影響。如果文學不能使大眾產生良好變化,那這個世界就不需要作家。托爾加是隱在文字後面的作家。他深居簡出,謝絕各類邀請,十年中只會見過兩次記者。他說:“作家是通過作品說話的。”
蔑視詩歌的人被詩歌頌忠於自己的哲學,認為“詩不表現真理”,只會滋長人類的低劣情慾,決意“必須把詩驅逐出理想國”的柏拉圖死後,他的來自馬其頓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為他寫了一首悼亡詩:在眾人之中他是惟一也是最初,在生活中與作品裡,他都清楚而又明白指出,惟有善良才是幸福,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這首詩,勝過全部評價柏拉圖的著作。
他的作品《金翅雀》被收錄到國小冀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文第17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