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丁美酮乾混懸劑

萘丁美酮乾混懸劑

漢語拼音:Naidingmeitong Ganhunxuanji\n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為萘丁美酮。

基本信息

藥品名稱

萘丁美酮乾混懸劑萘丁美酮乾混懸劑
漢語拼音:Naidingmeitong Ganhunxuanji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為萘丁美酮。

藥品信息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本品為非酸性非甾體抗炎藥,在肝臟內被迅速代謝為6-甲氧基-2-萘乙酸(6-MNA)而起解熱、鎮痛、抗炎作用。
1.抗炎鎮痛解熱的作用與萘丁美酮的活性代謝產物抑制了炎症組織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有關。
2.胃黏膜影響小:本品是一種非酸性、非離子性前體藥物,在吸收過程中對胃黏膜無明顯的局部直接影響;同時本品對胃黏膜生理性環氧合酶的抑制作用較小。因此本品引起的胃腸黏膜糜爛和出血的發生率較低。
3.對出血和凝血無影響:本品對健康志願者的血標本,在體外進行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無影響。對出血時間、凝血試驗均無顯著改變。
【藥代動力學】本品口服後在十二指腸被吸收,經肝臟轉化為主要活性代謝物6-甲氧基-2-萘乙酸(6-MNA),口服萘丁美酮1g後,約3.5%轉化為6-MNA,50%轉化為其它代謝物隨後從尿中排泄。6-MNA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9%,表觀分布容積約為7.5L。6-MNA在體內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肝、肺、心和腸道,易於擴散在滑膜組織、滑液、纖維囊組織和各種炎性滲出物中,它可進入乳汁和胎盤。6-MNA的消除半衰期在青年人約為24小時,在老年人約為30小時。6-MNA經肝臟轉化為非活性產物,80%從尿中排泄,10%從糞便中排泄。
【適應證】1.各種急、慢性炎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賴特綜合徵、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其他關節炎或關節痛。
2.軟組織風濕病:包括肩周炎、頸肩綜合徵、網球肘、纖維肌痛症、腰肌勞損、腰椎間盤脫出,肌腱炎、腱鞘炎和滑囊炎等。
3.運動性軟組織損傷、扭傷和挫傷等。
4.其他如手術疼痛、外傷後疼痛、牙痛、拔牙後痛、痛經等。
【用法用量】
用溫開水衝散、搖勻後服用。一次1袋(以萘丁美酮計1.0g),每晚臨睡前服,一日最大量2袋(以萘丁美酮計2.0g),分兩次服用,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1.胃腸道: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和便秘發生率約1%-3%。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約0.7%。萘丁美酮潰瘍發生率在短療程(6周~6個月)組和長療程(8年)組分別為0.1%和0.95%。每日口服萘丁美酮2g的腹瀉發生率增加。
2.中樞神經系統:表現有頭痛、頭暈、耳鳴、多汗、失眠、嗜睡、緊張和多夢,發生率小於1.5%。
3.皮膚:皮疹和瘙癢發生率約2.1%。水腫發生率約1.1%。
4.少見或偶見的不良反應有黃疸、肝功能異常、焦慮、抑鬱、感覺異常,震顫、眩暈、大皰性皮疹、蕁麻疹、呼吸困難、哮喘、過敏性肺炎、蛋白尿、血尿、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陰道出血、過敏性樣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5.在臨床試驗中未看到,僅在世界範圍內銷售後經歷或在文獻中報導的極為罕見的不良反應:膽紅素尿、十二指腸炎、直腸出血、胰腺炎、舌炎、膽結石、齦炎、惡夢、痤皰、脫髮、多形紅斑、斯—約二氏綜合徵、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心肌梗塞、心悸、暈厥、血栓性靜脈炎、哮喘、咳嗽、排尿困難、血尿、陽萎、腎結石、味覺異常、發燒、發冷、貧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高血糖、低血鉀、體重減少等。
【禁忌】1.對本品中任何成份過敏者禁用。
2.萘丁美酮與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有交叉過敏現象,因此對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過敏者禁用本品。
3.活動性消化系統潰瘍或出血患者禁用本品。
4.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本品。
5.有藥物過敏史、過敏性哮喘、蕁麻疹或其他變應性反應的患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項】1.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本品。
2.有心力衰竭、水腫或有高血壓者應慎用本品。
3.因用餐中服本品的吸收率可增加,故應在餐後或臨睡前服用本品。
4.本品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年齡和劑量無明顯相關性。唯一與量效有關的是本品每日服用量超過2g時腹瀉發生率增加。
5.本品常用劑量為每日1g,對於症狀嚴重或持續存在或急性加重的患者可酌加量,並可將總量分為2次服用。
特殊人群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在妊娠的後3個月禁用本品。由於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藥物可導致人類胎兒動脈血管閉合,因此孕婦禁用本品。由於目前尚不能確定萘丁美酮或其代謝物是否在人類乳汁中分泌,因此哺乳期婦女禁用本品。哺乳期婦女若服用本品,應當停止哺乳。
【兒童用藥】萘丁美酮在兒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療效尚未確定,因而兒童不推薦使用本品。
【老人用藥】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萘丁美酮的療效和安全性與年輕人比較無明顯差異。但與其他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一樣,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時應維持最低有效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1.體外研究結果表明,萘丁美酮活性代謝物6-甲氧基-2-萘乙酸(6-MNA)與蛋白質有親和作用,因此當本品與華法令同時使用時,應慎重,因為已觀察到華法令與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的相互作用。
2.與阿斯匹林或對乙醯氨基酚等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合用並不影響萘丁美酮的吸收率。但通常不主張同時使用二種或多種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
3.與含鋁製酸劑合用對萘丁美酮活性代謝物6-甲氧基-2-萘乙酸(6-MNA)的生物利用度沒有顯著影響。當與食物或牛奶共同服用時,萘丁美酮的吸收更為迅速,但在血漿中6-甲氧基-2-萘乙酸(6-MNA)的總量未見明顯改變。
4.與乙醯類抗驚厥藥或與磺脲類降血糖藥並用時應適當減少本品的使用劑量。

藥品其他信息

【貯藏】密閉,乾燥處保存。
【規格】每袋含萘丁美桐1g。
【劑型】乾混懸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