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突綜合徵

莖突綜合徵

莖突綜合徵,又稱莖突過長症,以往認為是一罕見病。莖突綜合徵是因莖突過長或其方位、形態異常刺激鄰近血管神經而引起的咽部異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頭頸部痛和涎腺增多等症狀的總稱。常見於成年人。起病緩慢,病史長短不一,常有扁桃體區、舌根區疼痛,常為單側,多不劇烈,可放射到耳部或頸部,吞咽時加重。咽異物感或梗阻感較為常見,多為一側,吞咽時更為明顯,有時在講話、轉頭或夜間加重。也可引起咳嗽、當頸動脈受到壓迫或磨擦時,疼痛可從一側下頜角向上放射到頭頸部或面部。有時可有耳鳴、流涎、失眠等神經衰弱的表現。

基本信息

病因

莖突綜合徵莖突過長
莖突過長:正常莖突平均長度約2.5cm,超過此長度謂莖突過長。莖突起 於顳骨下莖乳孔的前內方,呈細圓柱狀,遠端伸向內、前下方,位於頸內動脈與頸外動脈之間。莖突過長使其遠端伸向扁桃體窩內或其附近,無論扁桃體摘除與否,均可出現咽部異物感,如壓迫神經末梢,可出現咽痛等症狀。過長莖突壓迫或磨擦頸部動脈,影響血液循環,可引起相應區域疼痛。但也有莖突過長而無症狀者。

②莖突方位與形態異常:部分患者莖突長度在正常範圍內,但其方位與形態異常,或頸動脈部位異常使兩者相抵而引起頭痛等症狀。

扁桃體炎及扁桃體術後疤痕牽拉:也可是發生莖突綜合徵的原因。

④舌咽神經炎:與莖突綜合徵有密切關係。

臨床表現

莖突綜合徵鼻咽喉解剖示意圖
起病緩慢,病史長短不一,常有扁桃體區、舌根區疼痛,常為單側,多不劇烈,可放射到耳部或頸部,吞咽時加 重。咽異物感或梗阻感較為常見,多為一側,吞咽時更為明顯,有時在講話、轉頭或夜間加重。也可引起咳嗽、當頸動脈受到壓迫或磨擦時,疼痛可從一側下頜角向上放射到頭頸部或面部。有時可有耳鳴、流涎、失眠等神經衰弱的表現。

症狀:1.一側持續性咽痛,常於扁桃體術後發生,吞咽使頭頸運動時症狀加重,可伴有耳痛、頭痛或耳鳴 。2.患側扁桃體窩可觸及條索樣硬物。
查體:觸診扁桃體區可捫到堅硬條索狀或刺狀突起,患者可訴此處為不適之處,並可誘致咽痛或咽痛加重。多為單側過長。莖突X線片常顯示其長度過長,或有偏斜、彎曲等情況。

輔助檢查

莖突綜合徵CT機
1.莖突的X線檢查:一般常用的位置是正位、側位片,有謂正位顯示角度,側位顯示長度之說。在X線片上,一般以 莖茹孔至莖突尖端的長度,作為莖突的長度。角度的測量以從莖乳孔向下作一條與顱底平面的垂直線,測量莖突與此垂直線的偏斜度。莖突與此線偏內偏前各成30度角,超過40度角或少於20度角可認為是莖突方位異常。

2 .彩超掃描:彩超檢測發現正常人男性莖突長度左側為26.8±13mm,右側27.1±14mm;女性左側為25.4±12mm,右側為25.0±12mm明顯長於X線測量值。他們還發現莖突越長,內側角越大,與頸外動脈就越貼近,臨床症狀越重。彩超檢查可以彌補X線、CT檢查的缺陷,它能清楚直觀顯示莖突的長度、粗細、內傾角、與頸動脈關係。

3 .螺鏇CT和三維(3D)重建技術:行螺鏇CT橫斷位、冠狀位掃描及3D重建。CT專家認為,在X線平片斷層顯示莖突或莖突舌骨韌帶骨化欠佳時,應選擇CT冠狀位掃描及3D重建。眾所周知,CT的密度解析度遠遠大於X線平片,CT對莖突舌骨韌帶的部分或全部骨化及輕度鈣化顯示較佳。

注意事項

莖突綜合徵扁桃體
①加強對該病的認識,特別是非專科醫生應熟悉該病的臨床表現;

②在莖突綜合徵的診斷中咽部觸診極為重要,手指觸診的方法是囑患者稍低頭,張口深呼吸,咽部放鬆,用左右手示指分別觸診相對應側的扁桃體窩,由扁桃體下極沿扁桃體前緣向上滑動,直到扁桃體窩的上極;未能觸及者可再沿扁桃體的後緣由上而下滑動,最後沿扁桃體表面滑動。有人將莖突長分為3度,在扁桃體上極部捫之為Ⅰ度,在中部觸之為Ⅱ度,在下極部摸之為Ⅲ度,大部分莖突過長者為Ⅱ度、Ⅲ度,故觸診時應重點注意扁桃體窩的中、下部。如在患側扁桃體窩中、下部觸及有尖角狀突起或骨刺狀物,此時患者咽痛加重,或謂咽痛即在該處,是確診的重要依據;觸及過長的硬條索或骨刺狀突起時,若引起疼痛或相關症狀,在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後,症狀暫時消失,則是診斷莖突綜合徵的可靠證據; 

莖突綜合徵莖突過長

③對有反覆空咽異物感、梗阻感而進食無加重等症狀且療效不佳或病情反覆發作的患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觸診外,必要時作進一步的放射檢查,特別是莖突螺鏇CT 掃描三維重建,可更清楚顯示莖突的長度和方位;

④凡年齡在20 歲以上,如有單側或雙側咽部疼痛、異物感,伴頸部、耳部、頭部疼痛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必要時行莖突X 線檢查,以除外該病;

⑤在診查有莖突綜合徵症狀的患者時,要注意考慮有多種疾病並存的可能,不可因咽喉部確存在某些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炎等) 而忽視了莖突變異;也不能因確有莖突變異,而忽視了其他疾病的存在,特別是經莖突截短手術治療後,臨床症狀仍無改善者,應與慢性咽炎、咽異感症、舌咽神經痛、顳下頜關節綜合徵、三叉神經痛、鼻咽或喉部腫瘤等相鑑別。

治療原則

莖突綜合徵吲哚美辛
1.保守治療:患者有症狀者,可以採用治療骨質增生、或緩解症狀的藥物治療,例如頸痛靈骨刺丸、新癀片、吲哚美辛等藥物治療。服藥後症狀緩解可以保守治療。局部的超短波紅外線、磁療設備等理療均可以使用。

2.手術治療:此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儘管患者的莖突長度、方位、形態都存在異常,如果患者沒有症狀,絕對不做手術。即使患者有症狀,但患者沒有要求手術,也不必手術治療。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如果患者極為痛苦,迫切要求手術,可以進行莖突截斷手術。(1)經口咽途徑切斷莖突術:經口途徑切斷莖突,適合在咽部摸到硬性隆起者。有兩種手術選擇,一為切除扁桃體後,即時分離切斷部分莖突。二是如果在前、後弓處摸到硬性隆起,則可以直接在隆起處切開分離切斷莖突。(2)經頸部途徑切斷莖突術:適合於在咽部不能摸到硬性隆起,或者雖然能夠摸到,但是位置較高,經口手術困難者,或莖突體積小、易擺動的骨不連的莖突,也可以由此途徑進行手術。也有兩種手術方法,一種是經下頜角後方切口進行手術,這樣手術可以有莖突根部切斷莖突,但是容易損傷面神經和腮腺。另一種切口是以下頜角為上端切口,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做弧形向前的切口,此方法在二腹肌外側向上進入咽旁間隙,觸摸到莖突尖端,然後循尖端向上分離莖突,至不能分離時切斷莖突。對於莖突舌骨韌帶骨化的患者,可以由此進路進行手術。

以手術治療為主。基適應症應根據病人情況而定。莖突過長而無症狀或症狀較輕者可不手術。病人症狀明顯迫切要求手術者可行之。手術方法多採用經口咽扁桃體途徑手術,或行頸外徑路手術切短莖突。

病例

莖突綜合徵利多卡因
1. 臨床資料

莖突綜合徵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年齡36~59歲,平均45.5歲。病史6個月~3年,平均10.6個月。臨床主要症狀是耳內痛及下頜角後的耳下區痛。8例單側痛,4例雙側痛。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隱痛。診斷標準:①莖突正位片顯示莖突長度≥3.0cm,或患側莖突附著韌帶有明顯鈣化;②扁桃體周圍用1%利多卡因封閉後,耳部疼痛可暫時性解除;③耳痛符合持續性鈍痛、隱痛的特點,且病史較長;④扁桃體窩處指診可觸及硬索狀物;⑤耳痛症狀無其他病因可解釋。12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經口途徑接受莖突截短術。術中首先按照常規扁桃體切除術切除扁桃體,然後在扁桃體床內觸摸莖突尖部,分離出莖突。用大血管鉗挾持莖突根部或部分莖突,折斷取出。切口不縫合。

2. 結果

術後隨訪6~12個月,根據患者主觀反映,分為耳痛症狀完全解除、減輕及無變化3類。12例患者,共16側接受了莖突截短術。耳痛症狀完全解除75.00%(12/16),減輕18.75%(3/16),無變化6.25%(1/16)。無併發症發生。

3. 討論

莖突綜合徵較常見,多見於中年及中年後的女性。臨床表現複雜,容易誤診為鼓室神經痛。鼓室神經痛是舌咽神經痛的一種類型。舌咽神經痛可分為2型:①口咽型:疼痛始於咽側壁、扁桃體、軟齶及舌後1/3部,放射至耳區。②耳型:疼痛始於耳內、乳突及外耳道,介於下頜角和乳突之間,很少放射至咽部。鼓室神經痛較少見,一般表現為耳內深部的陣發性劇烈疼痛,與莖突綜合徵的持續性、鈍痛的性質有所不同,臨床上可資鑑別。莖突X線片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用利多卡因經扁桃體周圍進行咽旁封閉治療,可解除鼓室神經痛,並有臨床治癒的報告。但咽旁封閉對解除莖突綜合徵的疼痛也有效果,臨床上尚不能據此做鑑別診斷。治療莖突綜合徵引起的耳疼,可先試用利多卡因做咽旁封閉,若注射幾次後仍不能解除疼痛,建議做莖突截短術。

專家提示

對不明原因的咽痛、耳痛或頭痛,應想到本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此症常被忽略。凡年齡在20歲以上,有咽痛、咽異物感,兼有頸部痛、耳痛、頭痛者應想到此病,並行觸診及攝莖突片,必要時可行扁桃體手術探查。此病需與咽炎舌咽神經炎舌咽神經痛莖突骨折等病相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