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陔蘭

莊陔蘭

莊陔蘭(1870年—1946年),字心如,號春亭,原名莊阿蘭,山東莒南縣人。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十六歲考取童生,十七歲中秀才入郡庠,二十七歲鄉試未中,翌年拔貢放樂安縣(今廣饒縣)訓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官費去日本東京大學學法政,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初年,曾任山東省議會會長、國會參議院議員。1936年纂修《莒志》共78卷,又為《臨沂縣誌》作序。

基本信息

莊陔蘭陔蘭作品
字心如,號春亭,晚號春苔。清光緒甲辰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晉侍讀學士。後東渡留學日本,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山東省議會副議長、國會議員、省圖書館館長、孔子第七十七代嫡裔孔德成國學老師等職,書法善顏體,在魯南有較大影響。

個人簡介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中拔貢,放樂安縣(今廣饒)訓導。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鄉試中舉人。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殿試中進士,入翰林院為編修,誥封朝議大夫。

珍聞軼事

莊陔蘭於清光緒三十年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慈禧太后發現莊阿蘭不僅文章寫的好,而且字寫的更好,非常高興。當她發現莊阿蘭的原名和自己的乳名——葉赫那拉阿蘭重名時,便賜他名為莊陔蘭。

在近代山東歷史上,莊陔蘭是一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其實,他的本名是莊曉蘭,只是在考中進士面見慈禧太后,當慈禧太后問起他的姓名時,他為了忌諱慈禧年輕時的曾用名“小蘭”,而靈機一動脫口自稱為莊陔蘭,並從此使用該名至終。用現代的說法,他不僅具有很高的智商,而且還有著能夠妥善處理人情世故的很好的情商。

革命先驅

莊陔蘭於1906年被保送日本法政大學,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有過接觸。1908年回國,任山東法政學堂監督,與師範學堂監督、同盟會員王墨仙以及夏繼泉等,經常秘密集會,斥責清政府政治腐敗。1910年(宣統二年),任山東巡撫孫寶琦的秘書。1911年武昌起義後,他和以同盟會山東支部主盟徐子鑒為首的革命人士與地方官僚士紳聯合,逼迫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布山東獨立,斷絕與清政府的關係。11月7日,成立山東各界聯合總會,他被推舉為副會長之一。11月13日,山東宣布獨立。“旅京山東同鄉會”有人請求清政府派兵到山東“戡定大亂”。他得悉後,急電北京有關人士,轉告清巡警部右侍郎趙秉鈞,勸請清政府萬勿派兵,以免釀成“禍患”。11月底,山東取消獨立。翌年1月,袁世凱任命張廣建為山東巡撫,大肆搜捕革命黨人,以捉拿大盜為名,派巡防營將濟南“宜春軒”、“萬順恆”兩店鋪的14名革命黨人逮捕,並當場打死1人。事發後,莊陔蘭協同毛雅雲、王墨仙等進行營救。山東當局迫於社會輿論壓力,除將劉溥霖等3人暫行拘留外,其餘均予釋放。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他與徐子鑒、丁惟汾等6人當選為國民黨山東支部理事。後濟南都督府與煙臺都督府合併,任都督府秘書長。1914年,在山東行政公署總務處任職,併兼任山東圖書館館長。1918年,被選為第二屆國會參議院議員。

愛國志士

1919年4月26日,莊陔蘭偕山東籍參眾兩院議員20餘人前往總統府,向總統府秘書許寶衡痛陳山東人民反對巴黎和會讓日本繼承大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的意願。5月2日,以山東籍參眾兩院議員名義,給中國駐歐專使致電:“乞拚死力爭,主張直接索還青島及鐵路礦山,並廢除中日新約。”18日,復提請致電歐洲和會,拒絕承認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1924年,一度被段祺瑞聘為國會商榷委員會委員。

晚年

1925年孫中山逝世,莊陔蘭遂脫離政界,居青島嶗山廣善寺,研讀佛經,後回鄉閒居。1934年春,出任《重修莒志》總纂。1935年底定稿,共77卷。因資金不足,曾賣字“以補其缺”。他修志主張資料要“實”,並重視志書的“資政”作用。1936年,他應曲阜孔府之邀,任孔德成漢文教師,專教韻學和經書,歷時1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