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黃耆

荒漠黃耆

荒漠黃耆(學名:Astragalus alaschanensis)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多生於荒漠區的沙荒地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參考文獻

荒漠黃耆(內蒙古植物志)
Astragalus alaschanensis H. C. Fu in Fl. Chin. Intramong. 3: 288. pl. 102. 1977; S. B. Ho in Bull. Bot. Res. 3 (1): 59. f. 14. 1983; 中國沙漠植物志2: 287. 圖版101 (22-27). 1987.——A. scabrisetus Bong. var. multijugus Hand-Mazz.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8: 303. 1939.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壯,直伸,黃褐色。莖極短縮,多數叢生,被氈毛狀半開展的白色毛。羽狀複葉有11-27片小葉;葉柄較葉軸短;托葉基部與葉柄貼生,上部卵狀披針形,長5-10毫米,被濃密的白色長毛;小葉寬橢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5毫米,寬3-10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面被開展的白色毛。總狀花序短縮,生多花,生於基部葉腋;苞片長圓形或寬披針形,漸尖,被白色開展的毛;小苞片線形或狹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2或1/3,被白色長毛;花萼管狀,長9-18毫米,被氈毛狀白色毛,萼齒線形,長為萼筒的1/2或與其近等長;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旗瓣長17-22毫米,長圓形或匙形,先端圓形微凹,中部以下狹成瓣柄,翼瓣較旗瓣短,瓣片較瓣柄短;子房狹長圓形,有毛,花柱細長。莢果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微膨脹,先端漸尖成喙,基部圓形,密被白色長硬毛,薄革質,假2室。種子腎形或橢圓形,長約2毫米,桔黃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產內蒙古、寧夏、甘肅(河西走廊)。生於荒漠區的沙荒地帶。模式標本采自寧夏阿拉善左旗塔木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