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葉黃耆

灰葉黃耆

灰葉黃芪,植物體各部均有丁字毛,呈灰綠色。主根直伸,根頸粗,木質化,具多數根頭。莖直立或斜升,上部稍分枝,具條棱。生於荒漠草原及荒漠地帶的礫石質或沙礫質坡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灰葉黃耆

灰葉黃耆灰葉黃耆

種拉丁名:AstragalusdiscolorBungeexMaxim.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中文名:黃耆屬

屬拉丁名:Astragalus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一50cm,植物體各部均有丁字毛,呈灰綠色。主根直伸,根頸粗,木質化,具多數根頭。莖直立或斜升,上部稍分枝,具條棱。羽狀複葉,具小葉9—25,托葉狹,三角形,小葉矩圓形或條狀矩圓形,長4—13mm,寬1—4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總花梗比葉長,總狀花序生於枝上部葉腋,具花8—15朵;苞片卵形;花梗長約1mm,花藍紫色,蝶形,長10一15mm,花萼筒狀鐘形,萼齒三角形,旗瓣倒卵形,長12mm,翼瓣矩圓形,與旗瓣等長,頂端2裂,不均等,龍骨瓣較翼瓣短;子房具柄,有毛。莢果筒狀,稍彎,果柄比萼長,頂端有短喙。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內蒙古西部,蒙古南部也有。

生態特徵

灰葉黃芪為多年生旱生草本。具耐旱,抗寒、耐貧瘠等特性。生於荒漠草原及荒漠地帶的礫石質或沙礫質坡地,常為群落的伴生種,有時可形成以其為優勢的小群落,但面積不大。1982年由內蒙古烏拉特中旗哈太山所採集野生灰葉黃芪的種子,在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巴音哈太草原試驗站試種出苗良好,當年即可少量開花結實,第二年進入生長盛期。在栽培條件下,4月初返青,5月上旬分枝,6月初現蕾,6月中旬始花,7月下旬種子成熟。種子千粒重1.23g。

飼用價值

灰葉黃芪適口性好,為各種家畜所喜食,特別是在早春時期返青早,葉叢繁茂,為山羊和綿羊所喜食,即使在花果期,因其莖稈細弱也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在果熱期其粗蛋白質含量達14.33%,其他化學成分詳見表47。按灰葉黃芪的適口性和化學成分等主要指標綜合評價,灰葉黃芪為一良等的豆科牧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