荑

荑,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tí ,指的是初生的茅草(芽)。形聲。從艹,夷聲。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部 首:艹

筆 畫:9

五 行:木

五 筆:AGXW

結 構:左右結構

部件拆解:艹、夷

統一碼:8351

本義

荑,荑草也。——《說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歸荑。——《詩·邶風·靜女》

1、《詩經》上的“荑”是香茅草初春生髮於芽心的管柱狀花穗苞的專稱;“彤管”是因它長出茅草芽心之後顏色轉紅而言的一種代稱。

2、語言學要解決字義問題一方面可以採取搜求專題書籍的考據學的方法,另一方面不妨從我們日常套用的語言現象(字典與方言--學界與民間--文字與語音)著手進行推究,可以稱為現象學的方法;考慮到《詩經》的民歌起源,民間的方言語音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很值得我們發掘利用。如有必要,也可以引用其他學科的一些常識,如詩歌創作心理體驗(或曰詩歌發生學),金文知識,植物學知識等。——《<詩經>“荑”字字義及“彤管”語意的探索與結論》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衛風·碩人》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風俗通》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楊(新生的楊樹)

又如:夕陽誰換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納蘭詞》

通“稊”。草名。一種像稗子的草 [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

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後漢書·方術傳》

生繁華於枯荑。——《晉書·元帝紀》

又如:荑枯(即“枯楊生稊”之意。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比谷小,亦可食)

〈動〉

發芽 [germinate]

草陸生曰荑。——《通俗文》

陵罔掇丹荑。——郭璞《遊仙詩》

原隰荑綠柳,墟囿散紅桃。——《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一首》

另見yí

<動>

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clear the field of weeds;weed]

凡稼澤,夏以殄草而芟荑之。——《周禮》

另見tí

“荑”,是茅草的嫩芽,形容美人手的潔白柔嫩。《詩經·碩人》中有“手如柔荑”之喻。

象徵意義

《詩經 靜女》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以後多象徵愛情,作為少年男女的定情信物。

謎 語

謎語:一人拉弓臥草中(打一字)

謎語解析:一人拉弓,可理解為:“一+人+弓=夷”,夷字上方加上草,即為:荑,yí:除去田間的野草;tí:初生的嫩草。

相關組詞

含荑 莁荑 柔荑 荑手 輕荑 荑稗 蕪荑 嬌荑 丹荑 荑枯 枯荑 芟荑 留荑

拼音:yí

芟荑

[shān yí]

同“芟夷”。刈除。

綠荑

[lǜ yí]

拼為lǜ tí,指茅草的嫩芽。

莁荑

[wú yí]

即蕪荑。

輕荑

[qīng yí]

始生的小草。

枯荑

[kū yí]

枯樹所生的嫩芽。喻老夫得少妻。

蕪荑

[wú yí]

木名。姑榆。葉果皮可入藥,仁可做醬,味辛。又名無姑。

荑稗

[yí bài]

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比谷小,亦可食。荑,通“稊”。

荑手

[yí shǒu]

《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後因以“荑手”指女子白嫩柔潤的手。

荑枯

[yí kū]

《易·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稊,通“荑”,草木所生的嫩芽。“荑枯”即“枯楊生稊”之意,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

含荑

[hán yí]

謂草木有欲綻之葉芽。

留荑

[liú yí]

即留夷。

嬌荑

[jiāo yí]

喻柔嫩纖細的手指。荑,始生的白茅嫩芽。語出《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宋 周邦彥《醉落魄》詞:“花染嬌荑,羞映翠雲幄。”

丹荑

[dān yí]

指初生的赤芝。《文選·郭璞》:“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李善 註:“《本草經》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故曰丹荑。”

拼音:tí

葇荑

[róu tí]

róu tí[ slender;white and tender;women’s hands] 荑,初生的茅草。

柔荑

[róu tí]

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手如柔荑

[shǒu rú róu tí]

手很白皙。

葇荑花序

[róu tí huā xù]

似穗狀花序,花軸下垂,較軟,其上著生多數無柄或具短柄的單性花(雄花或雌花),花無花被或有花被,花序柔韌,下垂或直立,開花後常整個花序一起脫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玉篇》始生茆也。《詩·邶風》自牧歸荑。《衞風》手如柔荑。

又草木初生貌。《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謝靈運詩》原隰荑綠柳。

又草也。《孟子》苟為不熟,不如荑稗。通作稊。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音夷。《爾雅·釋草》莁荑,蔱蘠。《注》莁荑,草名。一名白蕢。

又芟刈曰荑。《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或作䄺。

拼音是t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