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花杜鵑

草莓花杜鵑,矮小灌木,高5—30(--40)厘米,直立,鋪散或匍匐成墊狀。花期6—7月,果期8—9月。產西藏東南部及南部。生於高山草甸、山頂灌叢中,海拔3 800--4 600(--5 000) 米。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草莓花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fragariflorum K. Ward
種別名:
海 拔:3800-4600(-50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Gard. Chron . 86: 504. 1929】
中國植物志:57(1):129
亞組中文名:草莓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Fragariflora Cullen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矮小灌木,高5—30(--40)厘米,直立,鋪散或匍匐成墊狀。分枝被鱗片及柔 毛。葉芽鱗脫落。葉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7—16毫米,寬4—8毫米,頂端 鈍或圓,基部多少圓形,邊緣有細圓齒,幼時常疏被剛毛,上面暗綠色,有光澤,被黃 色、有光澤的鱗片,下面蒼綠色,鱗片黃色至褐色,較疏,相距為其直徑的1/2--6倍; 葉柄長1—2毫米。花序頂生,傘形,具2—4(--6)花;花梗長5—8毫米,被鱗片和 毛;花萼長4—7毫米,5裂至基部,紅紫色,裂片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被鱗片;花 冠紫色或紫紅色,長1—1.7厘米,花管長4—6毫米,內面被毛;雄蕊10,花絲基部 被毛;子房密被鱗片,花柱無毛,無鱗片。蒴果卵球形,長4---6毫米,被鱗片。 花 期6—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西藏東南部及南部。生於高山草甸、山頂灌叢中,海拔3 800--4 600(--5 000) 米。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林芝。 按文法種加詞應為"fragariiflormn",因已慣用故未改。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fragariflorum K.Ward in Gard.Chron.86:504.1929 et in Not. Bot.Gard.Edinb.16:179. 1931;Cullen ln Not.Pot.Gard.Edinb.39:119. 1980; Davidian5nRhodod.Spec.1:187.1982;西藏植物志3:669.圖261,1—3.198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