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根

茴香根

茴香根,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根,植物形態詳"茴香"條。主治:溫腎和中,行氣止痛。治寒疝,胃寒嘔逆、腹痛,風濕關節痛。

基本信息

茴香根的功效介紹

茴香莖葉茴香莖葉

茴香根 (《本草圖經》)

基本介紹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根,植物形態詳茴香條。

【採集】7月間採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強烈香氣。莖直立,光滑無毛,灰綠色或蒼白色,上部分枝開展,表面細縱溝紋。莖生葉互生;較下部的莖生葉葉柄長5-15cm,中部或上部葉的葉柄部或全部皮鞘狀,葉鞘邊緣膜質;葉片輪廓主國闊三角形,長約30cm,寬約40cm,四至五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絲狀,長0.5-5cm,寬0.5-1cm。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徑3-15cm;小傘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纖細,不等長,長0.3-1.2cm;花小,無萼齒;花瓣黃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黃色,長約1.5mm,寬約1mm,中部以上向內鄭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絲略長於花瓣,花葯卵圓形,淡黃色,縱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圓錐形,花柱極短,向外叉開或貼伏在花柱基上。雙懸果長圓形,長3.5-6mm,寬1.5-2mm,主棱5條,尖銳;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化學成分

根含揮髮油。

油含蒔蘿油腦、α-松油烯、γ-松油烯、異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

β-月桂烯、α-水芹烯、對聚傘花素、檸檬烯等。

茴香根上部茴香根上部

尚含棕櫚酸豆甾醇酯,5-甲氧基呋喃香豆精、豆甾醇、傘形花內酯。

鑑別

性狀鑑別

根皮呈條狀捲筒,長5~15cm,直徑3~10mm;表面灰白色至淺土黃色,具縱向皺縮條紋和突起的橫向類圓形皮孔;內表面色較深,呈黃棕色,略平滑,有的殘留有木質心;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白色。氣微香,味淡,微香。

顯微鑑別

根皮橫切面:最外層為木栓層,多為4~6列細胞;皮層廣闊,散有油室;韌皮部篩管徑向排列,緊密,內側有一圈明顯排列成環的油室,油室周圍分泌細胞通常為9~14個,射線 2~5列細胞,向皮層漸寬;皮層油室較大,直徑40~60μm,韌皮部油定較小,徑20~40μm;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呈類白色。導管多為網紋及具緣紋孔,直徑40~70~100μm;木栓細胞常數層重疊,呈長條形或類方形,長60~70μm,寬37~50μm,壁較厚;纖維單個散在或成群,直徑18~25μm;澱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或三角狀類圓形,直徑10~20μm,臍點“人”字形或點狀;復粒多由2~4粒組成;油室碎片少見,黃淙色。

性味

辛甘,溫。

①《草木便方》:辛平,溫。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甘辛。

【功用主治-茴香根的功效】溫腎和中,行氣止痛。

治寒疝,胃寒嘔逆、腹痛,風濕關節痛。

茴香根茴香根

①《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腎經。

治腎氣衝心卒痛。

②《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膀胱疝氣。

③《天寶本草》:治胃氣脹滿。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消陰囊腫,膀胱氣,表風寒,治腹痛。

⑤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行氣散寐,和中止痛。

治胃寒腹痛,反胃嘔吐,寒疝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燉肉。

【選方】①治丹停、腫脹:小茴香根、筋骨草燉豬蹄子服。

(《四川中藥志》) ②治風濕關節痛:茴香根、白土茯苓各一兩。

茴香茴香

煨水服。

(《貴州草藥》) ③治疝氣痛:茴香根五錢,茴香子、吳萸子各一錢,臭牡丹花和根、通花根各三錢。

煨水服。

(《貴州草藥》)

【相關藥材】岩茴香 八角鞘花寄生八角麻葉 八角麻根 八角金盤 八角香蘭 八角麻 藏茴香 八角茴香 八角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