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某隻猴子體內發現的一種病毒,是黃熱病毒的一種,由埃及伊蚊傳播,感染症狀為低燒、瘙癢、身體出現紅色斑點等,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死亡。2015年12月初,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關於茲卡病毒的全球警告,並在警告中首次正式承認在巴西傳播的茲卡病毒與新生兒頭小畸形症有關,建議孕婦要特別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發現歷史

茲卡病毒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某隻猴子體內發現的一種病毒。它是原先就存在於熱帶非洲東南亞太平洋島國的病毒。但該病毒的感染最近(2015年)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國家中爆發。它會通過能傳播其它熱帶疾病的蚊子的叮咬來傳播。這些熱帶病包括基孔肯雅登革熱(chikungunyaanddenguefever)。

專家認為,只有約五分之一的感染茲卡病毒的人會出現症狀。對那些有症狀的人來說,它們會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疼痛和紅眼睛。症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周。這種病既沒有疫苗也沒有藥物可治。因此病而住院者十分罕見,死亡病例還沒有報導過。

流行病學

茲卡病毒(Zika virus),它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茲卡病毒(Zika virus),它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報導稱,2015年以來,巴西全境出現超過2400例疑似感染茲卡病毒相關病例,而在2014年,這一數值僅為147。專家認為,新生兒頭小畸形症大面積爆發很有可能與一種蚊蟲傳播的病毒有關。2015年11月28日,巴西衛生部宣布,對一名患頭小畸形症的嬰孩進行屍檢時在其體內發現了茲卡病毒,另外兩名產婦的羊水里也找到了茲卡病毒,而她們的孩子均患有頭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波多黎各報告發現了當地首起茲卡病毒感染病例,感染該病毒的人來自本地,這說明茲卡病毒已經傳播到波多黎各。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16年1月17日發表聲明稱,在夏威夷一家醫院出現美國首個出生前即感染茲卡病毒的嬰兒。夏威夷州衛生部門1月15日宣布,該嬰兒近日出生於夏威夷瓦胡島一家醫院。患病嬰兒的母親很有可能是在巴西居住期間感染的茲卡病毒,而該嬰兒在子宮中感染了該病毒。該母親和嬰兒均無傳染性 。

根據美國衛生部報告,其他爆發茲卡病毒感染的國家和地區多集中在南美洲,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法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蘇利南委內瑞拉

主要症狀

茲卡病毒是黃熱病毒的一種,由埃及伊蚊傳播,感染症狀為低燒、瘙癢、身體出現紅色斑點等,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死亡 。這種病毒對成人並不可怕,最常見的症狀是皮疹、低燒、關節痛結膜炎,但沒死亡報告 。

疫情

巴西官方統計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在全國20個州共上報超過2400例疑似新生兒頭小畸形症病例,已死亡29人。去年同一時期,疑似感染該病症的人數為147人。這些病例絕大多數來自巴西東北部,疫情最嚴重的伯南布哥州上報病例超過900,已於去年12月1日進入衛生緊急狀態。除伯南布哥州之外,還有5個州也進入緊急狀態。

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聲稱茲卡病毒會導致新生兒患“小頭畸形症”。世界衛生組織聲稱茲卡病毒會導致新生兒患“小頭畸形症”。
2015年12月初,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關於茲卡病毒的全球警告,並在警告中首次正式承認在巴西傳播的茲卡病毒與新生兒頭小畸形症有關,建議孕婦要特別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孕婦應避免感染這種病毒有兩個原因。第一,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將孕婦的茲卡病毒感染與一種罕見的先天缺陷掛鈎,這就是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小頭畸形患兒的頭比正常孩子要小,而且其腦子沒有得到正常發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