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實

茨實

芡實(Euryale ferox),又名雞頭蓮、雞頭荷、刺蓮藕、雞頭米、假蓮藕、湖南根,睡蓮科、芡屬植物芡實的種仁,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據史料,芡實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被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認為其具有“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等作用。《本草綱目》認為芡實能“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現代研究表明,芡實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B1、B2、C、粗纖維、胡蘿蔔素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並且容易消化。芡實既能健脾除濕,又收斂止瀉,可與補益脾腎之黨叄、白朮、山藥等同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葉箭形或橢圓腎形,長4-10厘米,兩面無刺;葉柄無刺;浮水葉革質,橢圓腎形至圓形,直徑10-130厘米,盾狀,有或無彎缺,全緣,下面帶紫色,有短柔毛,兩面在葉脈分枝處有銳刺;葉柄及花梗粗壯,長可達25厘米,皆有硬刺。花長約5厘米;萼片披針形,長1-1.5厘米,內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彎硬刺;花瓣矩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5-2厘米,紫紅色,成數輪排列,向內漸變成雄蕊;無花柱,柱頭紅色,成凹入的柱頭盤。漿果球形,直徑3-5厘米,污紫紅色,外面密生硬刺;種子球形,直徑10餘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地理分布

產我國南北各省,從黑龍江雲南廣東

栽培技術

茨實 植物茨實 植物

芡實別名紅蓮子,為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兩用藥材,以種仁入藥,具有益腎澀精、補脾止瀉、安神等功效,主治糖尿病、脾虛水腫等症。種仁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脂肪油、維生素C及鈣、鐵、磷微量元素等物質,營養十分豐富,可製成食療保健品。由於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上市商品不足,市場供求出現缺口,價格不斷上升,且後市看好。因此,人工種植茨實前景廣闊,有條件的藥農可因地制宜發展生產。芡實主產於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及東北各省,我國各地均適合栽培。現將其人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地

芡實喜溫暖氣候和光照充足的水生環境。宜選擇水源可靠的田塊、池塘、溝渠、沼澤地及湖邊種植,水底土壤以疏鬆、中等肥力的黏泥為好。凡帶沙性的溪流和酸性過大的冷水池塘不宜種植。

播種

茨實 植物茨實 植物

(1)種子直播:可分春播和秋播。春播於3~4月,秋播於9~10月,以秋季採用鮮籽播種為好。播種時,如果泥土稍乾,可將種子直接撒於土中;如果池塘水多,種子不能播種均勻,可用濕潤的泥土捏成小土團,每團摻入種子2~3粒,然後按行株距120×150cm播入水中,種子隨土團沉入水底,便可出苗生長。

(2)幼芽移栽:頭年種過芡實的地方第二年不能再播種。但因其果實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有部分種子散落在塘內,次年便可萌芽生長,當葉子浮出水面且直徑在15~20cm時即可移栽。

管理

(1)勻苗:幼苗浮出水面後,如果稀密不均,應適當勻苗,將過密的苗移栽到缺苗的地方。移苗時,用腳夾住根部壓入泥內,切莫折傷嫩莖。結合勻苗將塘中雜草拔除,有利茨苗生長。

茨實茨實

(2)調節水量:茨實豐產的關鍵是適時調節水位。根據生產經驗,調水的原則是“春淺、夏深、秋放、冬蓄”,春季水淺,能受到陽光照射,可提高團溫,利於幼苗生長;夏季水深,可足進葉柄伸長;秋季適當放水,能促進果實成熟;冬季蓄水,可使種子在水底安全越冬。為提高經濟效益,種茨實的水塘可同時養魚,但必須選擇對茨實無損害的魚種,如鰱魚、鱅魚等。向塘內投放的魚飼料以及魚的排泄物,均能作為茨實的肥料,不必另外施肥。

茨實茨實

(3)防病蟲:在5~6月有蚜蟲危害葉片,使其變黃蜷縮,嚴重時全株枯死。

(4)採收加工:春種當年、秋種次年採收。一般於9~10月間,當果皮呈紅褐色時便可分批采割。果實採回後,用木棒等物錘擊帶刺的果皮,取出種子,除去硬殼,曬乾。也可將果實堆放在地上,待果皮腐爛後,洗淨曬乾,然後再除去果殼,把茨實仁曬乾即可。一般畝產乾種子120~150kg,乾種出仁率為70%左右。質量以無殼、無碎粒、粒大飽滿、色鮮者為佳。

醫用價值

茨實茨實

種子含澱粉,供食用、釀酒及制副食品用;全草為豬飼料,又可作綠肥。

供藥用,功能補脾益腎、澀精。

芡實味甘,性平,無毒,功能有滋養強精,收斂,具鎮靜作用。

主治遺精白濁,小便失禁,帶下,泄瀉,腰膝痹痛,神經痛,關節炎。

《本草經疏》云:“茨實,味甘氣平,無毒,補脾胃固精氣之經也。”

《本草經百種錄》更論述道:茨實“質黏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於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用於遺精、滑精。

茨實茨實

芡實甘澀收斂,能益腎固精。適用於腎虛不固之遺精、滑精等症。

常與金纓子同用,如水陸二仙丹;亦可與蓮子、蓮須、牡蠣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

用於脾虛久瀉。

芡實既能健脾除濕,又收斂止瀉。用於脾虛濕盛,久瀉不愈之症,常與白朮、茯苓、扁豆等健脾藥物同用。

用於帶下病。

茨實茨實

由於芡實能益腎健脾,收斂固澀,故又有良好止帶而治帶下病的作用。治濕熱帶下,可與清熱利濕之黃柏、車前子等配伍,如易黃散湯;治脾腎兩虛之帶下,可與補益脾腎之黨叄、白朮、山藥等同用。

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 主治:久瀉不止,小便不禁,腰膝痛,濕痹,男子淋濁遺精,女子赤白帶下

藥效食譜

淮山茨實扁豆排骨湯

茨實扁豆排骨湯茨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

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淮山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如上。

功效: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對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