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皮藤

苦皮藤

苦皮藤為植物界衛矛目(Celastrales)南蛇藤屬(Celastrus),產於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及廣東、廣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生 境:山地及叢林及山坡上

繁殖方式:種子

習 性:陽生

藥用部位:全株

藥用功能:頭癬、跌打、癰疽

苦皮藤 苦皮藤

藥用主治:頭癬、跌打、癰疽

參考文獻

苦皮藤(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苦樹皮(山東),馬斷腸、老虎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棱枝南蛇藤(華北經濟植物志要),苦皮樹、老麻藤(吳長春,浙江植物名錄)

苦皮藤 苦皮藤

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3 (27): 4 55. 1881; Loes. in Engl. Bot. Jahrb. 29: 446. 1900;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on. 2: 346. 1915; C. H. Wang in Contrib. Bot. Surv. N.-W. China 1 (1): 59. 1939;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 修訂版670. 1953; D. Hou in Ann. Miss. Bot. Gard. 42: 239. 1955;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657.圖3044. 1972;秦嶺植物志1 (3): 211. 1981.

形態特徵

苦皮藤 苦皮藤

藤狀灌木;小枝常具4-6縱棱,皮孔密生,圓形到橢圓形,白色,腋芽卵圓狀,長2-4毫米。葉大,近革質,長方闊橢圓形、闊卵形、圓形,長7-17厘米,寬5-13厘米,先端圓闊,中央具尖頭,側脈5-7對,在葉面明顯突起,兩面光滑或稀於葉背的主側脈上具短柔毛;葉柄長1.5-3厘米;托葉絲狀,早落。聚傘圓錐花序頂生,下部分枝長於上部分枝,略呈塔錐形,長10-20厘米,花序軸及小花軸光滑或被銹色短毛;小花梗較短,關節在頂部;花萼鑷合狀排列,三角形至卵形,長約1.2毫米,近全緣;花瓣長方形,長約2毫米,寬約1.2毫米,邊緣不整齊;花盤肉質,淺盤狀或盤狀,5淺裂;雄蕊著生花盤之下,長約3毫米,在雌花中退化雄蕊長約1毫米;雌蕊長3-4毫米,子房球狀,柱頭反曲,在雄花中退化雌蕊長約1.2毫米。蒴果近球狀,直徑8-10毫米;種子橢圓狀,長3.5-5.5毫米,直徑1.5-3毫米。花期5-5月。

分布範圍

產於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及廣東、廣西。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2500米山地叢林及山坡灌叢中。

實用價值

樹皮纖維供造紙和做人造棉原料;果皮及種仁含油脂,供工業用油;根皮和莖皮為強力殺蟲劑。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有小毒。

採集數據

中文種名 苦皮藤
拉丁學名 Celastrus angulatus
科名 衛矛科
採集時間 2009年11月03日
採集地點 四川省喜德縣寬山鎮
採集人 王凱、樊雲川
採集樣品類型 果實、
生活型 木質藤木、落葉、
生態環境 山頂、
果實顏色 黃色
種子顏色 紅色
葉子顏色 綠色
果期 11月
分布 少見、
單位面積產量 2kg
油脂含量初檢 46.23
標本鑑定人 趙清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