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背南蛇藤

粉背南蛇藤

粉背南蛇藤(學名:Celastrus hypoleucus)又名:博根藤、落霜紅。是衛矛科南蛇藤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河南、四川、陝西、甘肅、貴州、湖北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2500米的地區,多生於叢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藤狀灌木,高達5米。小枝幼時被白粉。花期6-8月,果期10月。葉橢圓形或長方橢圓形,長6-9.5厘米,先端短漸尖。葉面綠色,光滑,葉背粉灰色。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粉背南蛇藤粉背南蛇藤
粉背南蛇藤(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博根藤、落霜紅綿藤(湖北)
葉互生,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6~14厘米,寬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腋生花序短小,3~7花;花梗長2~8毫米,中部以上有關節:花白綠色,4數,單性,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平展。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實;蒴果有長梗,疏生,球狀,橙黃色,果皮裂瓣內側有櫻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小枝具稀疏闊橢圓形或近圓形皮孔,當年小枝上無皮孔;腋芽小,圓三角狀,直徑約2毫米。葉橢圓形或長方橢圓形,長6-9.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鈍楔形,邊緣具鋸齒,側脈5-7對,葉面綠色,光滑,葉背粉灰色,主脈及側脈被短毛或光滑無毛;葉柄長12-20毫米。頂生聚傘圓錐花序,長7-10厘米,多花,腋生者短小,具3-7花,花序梗較短,小花梗長3-8毫米,花後明顯伸長,關節在中部以上;花萼近三角形,頂端鈍;花瓣長方形或橢圓形,長約4.3毫米,花盤杯狀,頂端平截;雄蕊長約4毫米,在雌花中退化雄蕊長約1.5毫米,雌蕊長約3毫米,子房橢圓狀,柱頭扁平,在雄花中退化雌蕊長約2毫米。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實。蒴果疏生,球狀,有細長小果梗,長10-25毫米,果瓣內側有棕紅色細點,種子平凸到稍新月狀,長4-5毫米,直徑1.4-2毫米,兩端較尖,黑色到黑褐色。

分布環境

粉背南蛇藤粉背南蛇藤
生山地叢林中。分布:河南、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等地。

藥用價值

南蛇藤屬植物分布廣泛,含有豐富的萜類、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研究證明其具有抗腫瘤、抗炎、鎮痛、抗菌等廣泛的藥理活性,因此對其藥效學物質基礎進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野外採集數據

中文種名 粉背南蛇藤
拉丁學名 Celastrus hypoleucus
科名 衛矛科
採集時間 2009年10月24日
採集地點 四川省峨眉山市觀音鄉
採集人 王凱、樊雲川
採集樣品類型 果實、
生活型 旱生、灌木、落葉、
生態環境 疏林、
果實顏色 綠色
種子顏色 紅色
葉子顏色 綠色
果期 10月
分布 少見
單位面積產量 1kg
油脂含量初檢 30.79
標本鑑定人 趙清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