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宮詞序

《花蕊夫人宮詞序》,陳繼儒的作品。

作品原文

花蕊夫人宮詞序(1)
昔徐匡璋納女於蜀後主孟昶,昶喜其輕翾(2),賜號花蕊夫人,又改慧妃。陳無己以夫人姓費,誤也(3)。
宋太祖王全斌曹彬等伐蜀(4),詔八下,作司度右掖門南臨水,為昶治一第一區以待昶。凡出師六十六日,昶銜璧歸宋(5),夫人遂侍掖庭。太祖幸之,晉王諫不聽,從獵園中,射死焉(6)。此一事頗類范蠡西施於五湖(7),而正史不載,則《鐵圍山叢談》好奇之過耳(8)。李希顏奉詔料理蜀民、秦民、楚民三家所獻書,得一敝紙,出花蕊手書《宮詞》。郭祥口誦數篇於王荊公,故王禹玉輩爭相傳寫(9),行於人間。其詩清而綺,香而艷,真班婕妤、徐淑妃之流亞乎(10)!宋祖召夫人陳詩,誦其亡國之作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可謂巧於解嘲矣。
蜀僻在西裔,其俗富而喜遨,城上環植芙蓉幾四十里,號曰錦城。夾江兩岸,亭榭與名花相錯。後昶御龍舟召夫人避暑摩訶池上,夜起作《玉樓春》調,最好房中容成之術(11),多采良家女以充後宮,一切國事付之捲簾使王昭遠與其子玄喆(12)。昭遠手揮鐵如意,領二三萬雕面惡少年以當宋師,玄喆乳臭兒耳,又輦愛姬、伶人、樂器,守劍門之口。昶且與內尚書教坊小婦打毯走馬,鬥草採蓮,魚龍競渡,鸚鵡誦詩,而宋兵已入夔州矣。此非西蜀無男兒,由昶所狎婦人故也。後昶亡,其母李氏不哭亦不食,曰:“汝不能死社稷,何用生為?”此母皎皎錚錚,並強人意。若使夫人齧一劍以報昶(13),豈非粉黛中真男兒哉!
花蕊同時,南漢有盧瓊仙,南唐有蕭娘,及保義黃氏,皆歌舞妍姣,書伎絕倫。兵燹紛紛,詩翰不少,獨《花蕊夫人宮詞》,無一字不傳人中,女郎之幸不幸乃如此。陳亢侯刻之山陰,非獨拈出花蕊才情,且垂戒宮中:有風流天子,未有不基禍兆亂者。殷鑑不遠(14),尚當以南唐為正。

作品注釋

(1)花蕊夫人宮詞:五代前蜀王建的妃子,姓徐,稱小徐妃,又號花蕊夫人。生後主王衍,隨王衍歸唐,中途被殺,所作宮詞,寫前蜀宣華宮遊樂事,世稱《花蕊夫人宮詞》,其所作約九十餘首。陶宗儀輟耕錄》記載:“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翾輕也。”孟昶降宋後,被擄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據考,傳世的《花蕊夫人宮詞》其實非其所作。
(2)輕翾:翾(xuān),原意為小飛。輕翾。體態輕盈。
(3)陳無己:宋代著名詩人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所作《後山詩話》中記載:“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宮,後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4)王全斌、曹彬:王全斌,太原人。事後唐莊宗,累歷內職。後來在後周做官,官都指揮使。宋代初期為西川行營前軍都指揮,平定蜀地有功,官終武寧軍節度使。曹彬,靈壽人,字國華。後漢時為成德軍牙將,後來在後周任河中都監。後歸附宋朝,乾德(963—968)初年伐蜀有功,授宣徽南院使、成義軍節度使。
(5)銜璧歸宋:投降宋朝。
(6)晉王:即宋太祖趙匡胤趙光義。後為宋太宗。為其所殺者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亦稱花蕊夫人),並非孟昶之妃。
(7)范蠡沉西施於五湖:古人向有女禍亡國的封建歷史觀,把國家敗亡歸咎於被皇帝寵幸的美女。馮夢龍增補《新列國志》第八十三回,寫勾踐滅吳後班師回越,帶著西施一起回去。勾踐夫人暗中派人引出,負以大石,沉入江中,說:“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所以後人訛傳西施被范蠡載入五湖,沉溺而死。
(8)《鐵圍山叢談》:宋代蔡絛所撰筆記。內容多記北宋朝廷制度和士大夫遺聞軼事。
(9)王荊公:宋代王安石,神宗時為相,主持變法,元豐年間(1078—1085)拜左僕射,封荊國公。王禹玉,名珪,華陽人。舉進士甲科,宋哲宗時累官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封岐國公,卒諡文。
(10)班婕妤、徐淑妃:班婕妤,漢代女文學家。左曹越騎校尉班況之女。賢才通辯。成帝選入後宮,十分寵幸她,封婕妤。後為趙飛燕所排擠,便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作賦自傷。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等。徐淑妃,唐代長城人,名惠,八歲能屬文。唐太宗聽說她以後,召為才人,再遷充容。太宗去世後,她哀感成疾,作七言詩及連珠表達情意。
(11)容成之術:指房中術。《漢書·藝文志》著錄講房中術的書有《容成陰道》。
(12)王昭遠:孟昶寵幸的佞臣,原為其宮中僕從。
(13)齧一劍:引劍自刎。
(14)殷鑑不遠:《詩經·大雅·盪》:“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是說殷的子孫應以夏的滅亡作為鑑戒。後世泛稱殷鑑為可借鑑的往事。

作者簡介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松江華亭(今上海市南部)人,《明史》有傳,稱他“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文強識,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先後受到徐階王錫爵王世貞顧憲成董其昌等名流的推重。黃道周曾自稱“志尚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諸朝貴也曾先後論薦,但他一心“杜門著述有終焉之志”,朝廷多次詔征,他都託病推辭不就。陳繼儒喜歡獎掖後進,並且善於教誨,“片言酬應莫不當意”,在江南一帶極負聲望,一時士子“爭欲得為師友”,前往問學求教征請詩文者絡繹不絕,“屨常滿戶外”(《明史·隱逸列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