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靜農(1903~  )

臺靜農(1903~  )

1925年夏,魯迅發起成立未名社,臺靜農為社員。 後集為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分別於1928年、1930年由未名社出版,均為《未名新集》之一。 他是台灣出版的《中文大學典》編纂人之一。

臺靜農(1903~)

正文

現代小說家。字伯簡,安徽霍丘人。曾在漢口上中學,未畢業即到北京大學國文系旁聽,後轉該校文科研究所國學門勤工儉學。1925年夏,魯迅發起成立未名社,臺靜農為社員。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兼寫詩歌散文,多載《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等刊物。後集為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分別於1928年、1930年由未名社出版,均為《未名新集》之一。另外編有《關於魯迅及其著作》一冊,內收有關《吶喊》的評論和魯迅訪問記等文章共14篇,1926年 7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為最早的魯迅研究資料專集。
《地之子》共收小說14篇,顯示了作者善於從民間取材,通過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件揭露社會黑暗的特點。筆調簡練、樸實而略帶粗獷。格局不大,但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魯迅認為,“在爭寫著戀愛的悲歡,都會的明暗的那時候,能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的,也沒有更多,更勤於這作者的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他是20年代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建塔者》共收小說10篇,揭露新軍閥的血腥統治,歌頌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的革命志士,是作者思想更趨激進的產物。但由於生活積累不足,人物形象不夠豐滿。
臺靜農曾先後在輔仁大學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開始,赴四川,在白沙女子師範學院任中文系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應當時任台灣省編譯館館長的許壽裳的邀請,到該館任職。後又隨許壽裳轉至台灣大學中文系任教。他是台灣出版的《中文大學典》編纂人之一。

配圖

臺靜農(1903~)臺靜農(1903~)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