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電位法

地震影響場區劃 非線性地震反應 地震流體地質學

概述

自然電位法是在不供電的條件下,測量孔內岩層由於電化學性質而產生的自然電場。通常將一個測量電極M放入井中,另一個電極N埋在井口附近,然後提升M函段測量。

作用

自然電位與地層流體的礦化度有密切關係,侵入帶中泥漿濾液的礦化度對自然電位測井有較大的影響。在近年來提出的侵入帶中泥漿濾液礦化度是漸變而非突變的自然電場模型的基礎上,用有限差分法模擬了不同泥漿礦化度及侵入深度的侵入帶對自然電位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侵入帶不影響自然電位測井曲線對地層中點對稱和在砂泥岩地層界面處變化明顯這2個特徵;當砂岩中地層水礦化度大於泥漿礦化度時,在不同的侵入深度及泥漿濾液與地層水礦化度的比值下,自然電位曲線的幅度都隨著泥漿礦化度及侵入深度的增大而變小;在侵入帶深度以及泥漿礦化度和地層水礦化度都不變的情況下,侵入帶中流體礦化度的變化越平緩,其自然電位的幅度越小。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