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是晚唐五代詞人毛文錫的作品。這首詞上下片各三十字,把湘靈鼓瑟的故事,放到黃陵廟前的斜陽煙水的情景之中,格調別具。結尾二句,情景皆佳。全詞充滿著疏朗古樸的韻味,境界也開闊,一洗花間詞的濃厚脂粉氣。

作品原文

臨江仙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⑴。黃陵廟側水茫茫⑵。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⑶。
岸泊漁燈風颭碎⑷,白苹遠散濃香。靈娥瑟韻清商⑸。朱弦淒切⑹,雲散碧天長。

注釋譯文

⑴銀蟾:月亮。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 山海經》:“瀟水,源出九巔山,湘水,源出海陽山。至零陵合流而於洞庭也。”
⑵黃陵廟: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水經注》:“湘水北徑黃陵亭西。” 韓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通典》:“湘陰具有地名黃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又據《地理志》載:湖北宜昌縣西,重岩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⑶高唐:楚國台觀名。 宋玉高唐賦》李善註:“《漢書》注曰:雲夢中高唐之台,此賦蓋假設其事,風諫淫惑也。”
⑷颭(zhǎn展):風吹顫動。
⑸靈娥:即湘靈。《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湘靈即湘妃,即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楚辭·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就是指此。韻清商:音調哀怨,是清商怨曲。《 詞譜》:“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
⑹朱弦:瑟弦的美稱。

創作背景

無內容

作品鑑賞

這首《臨江仙》詞取材於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的內容實是一種希冀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和詞題若即若離。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味。“黃陵廟側水茫茫”,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又從洞庭湖溯長江直推向三峽,又暗引出巫山神女的傳說。
上片寫黃陵茫茫,高唐煙雨,見得詞人神魂追求之不已。過片“岸泊漁燈風颭碎,白苹遠散濃香”插寫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見追求之難。“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淒切,雲散碧天長。”最後,神女終於若隱若現地出來了。靈娥,當指黃陵二妃,但根據詞境,自然還會讓人聯想到《詩經·漢廣》中的漢上游女和《楚辭·九歌》中的湘夫人,她們都是楚地傳說中被追求而終不可得的女性。雖說朱弦儼然可聞,神女宛然可見,但云散天碧,終歸於虛,只留下一份失落感。
此詞在構思上很有新意。它雜糅黃陵二妃與高唐神女的傳說造境,表現的是一種希冀追求而終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瀟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遊,象徵著詞人希慕追求而終歸失落的心態。題材雖緣取調名,實是抒發己意。

作者簡介

毛文錫,唐末五代詞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 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 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 歐陽炯等五人以小詞為 孟昶所賞。《 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 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 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