腍,漢族,讀音是rèn,其意是熟,煮熟。

基本信息

讀音:rèn
筆劃:12
部首:月
部首筆劃:4
筆順讀寫:撇折橫橫撇捺捺折捺折捺捺
五筆:EWYN

基本意思解釋

①熟,煮熟:“腥、肆、爓、腍祭,豈知神之所饗也。”
②食物煮得很熟、不硬、不韌,很容易嚼爛,叫“腍”。 如:「扣肉要腍正(才)好食。」、「蕹菜(通心菜)煮得太腍了,唔(不)好食。」 瓜果熟透,軟甚,也叫做“腍”。如「呢(那)只柿子好(很)腍。」
③味美。
④飽。

粵語引申意思

①人性情柔和隨順,不易發火,不大出聲。 如:「呢(那)個人好(很)腍善。」、「但系個腍癟佬。」
②泥土、木頭不堅硬。 如:「落(下)雨後耕地,趁(趁著)地腍。」

粵語小知識

俗語之一:腍善

例句:佢甘腍善,出嚟做嘢實俾人搵笨。(她這么和善,出來做事肯定會被人欺負。)
腍是廣州音字,指物體的質地軟,也可指食物的口感軟。腍也可引申為脾氣、性情好,與“善”連用,特指人的脾性和藹、與人為善,對人沒脾氣。
腍善的人甚至是因為太易話為[yi6wa6wei4](好說話),而容易被人欺負,占了便宜。所以腍善到了極點就等於窩囊

俗語之二:人多烚狗都唔腍

例句:要咁多人有咩用啊,人多烚狗都唔腍!(人多就好嗎?人多手腳亂啊!)
“烚”[xia5]和“腍”[nem4]都是廣州音字。“烚”原寫作“煠”,指利用大量的沸水將肉質較韌的食物在爐火上煮熟和軟(腍)的加工方法。
古語有云:人多力量大,可精明的廣東人另有看法。他們認為“軍師多,皇帝亂”,人多了反而意見難以統一,就像烹狗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的吃法,要求不同的火候,最終難以煮出鮮美的狗肉。
所以當人多嘴雜、意見紛亂或者工作、勞動的場面過於熱鬧但是成效不大的時候,就可說是“人多烚狗都唔腍”。

拼音是di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