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毛癬菌病

腋毛癬菌病(trichomycosis axillaries)病又名腋毛奴卡菌病(trichonocardiasis axillaris)、結節性毛黴菌病(trichomycosis nodosa)病原菌為微小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陰毛寄生於毛小皮的細胞內和細胞間,一般不侵犯毛皮質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溫帶亦有散發。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主要流行於熱帶亞熱帶溫帶亦有散發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由病原菌微小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侵犯腋毛和陰毛,寄生於毛小皮的細胞內和細胞間。

發病機制

微小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陰毛,寄生於毛小皮的細胞內和細胞間,一般不侵犯毛皮質。

臨床表現

多汗者易患此病多發生於腋毛,陰毛亦可受侵,其他部位毛髮不易受侵犯。毛幹上有稀疏散在的微小結節,性質堅硬,粘連牢固,有時可呈鞘狀包繞毛乾結節一般呈黃色,有時可呈紅色或黑色(我國以黃色者多見),夏季多汗時明顯,冬季乾燥不易發現。患毛失去光澤,病原菌如侵犯毛表層,可使毛乾受損,毛髮易於折斷。結節顏色可使局部汗液和衣服著色。皮膚一般無改變,患者多無自覺症狀。

診斷

多發生於腋毛,陰毛亦可受侵,毛幹上有稀疏散在的微小結節,性質堅硬,粘連牢固,有時可呈鞘狀包繞毛乾。結節一般呈黃色,有時可呈紅色或黑色(我國以黃色者多見),夏季多汗時明顯,冬季乾燥不易發現。患毛失去光澤,病原菌如侵犯毛表層,可使毛乾受損,毛髮易於折斷。結節顏色可使局部汗液和衣服著色。皮膚一般無改變,患者多無自覺症狀病發直接鏡檢可見短小的桿菌埋於結節的膠樣物質中。即可診斷。

檢查

可查明為微小棒狀桿菌。病發直接鏡檢可見短小的桿菌埋於結節的膠樣物質中。

治療

剃去患部腋毛,塗擦1%升汞酒精、10%硫磺乳劑或1%甲醛溶液。
中醫療法:剃去患部腋毛後,外塗複方蛇床子酒(蛇床子、苦參、百部各15g,白酒250ml浸泡7天濾過去渣,備用)。

預後

預後良好,如治療不徹底,易於復發。

預防

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澡,勤洗手腳勤換內衣褲和鞋襪的良好衛生習慣。
2.保持皮膚乾燥。
3.避免接觸癬菌病患者及衣物,不要接觸和玩弄癬病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