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

胼胝

“胼胝”俗稱“腳墊子”。指手掌、足蹠部位皮膚的局限性增厚。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其病因為患處長期受壓,摩擦,使局部氣血受阻,皮膚失營所致。常發於掌蹠突起部位。症見患處皮膚增厚,以中央為甚,觸之堅硬或有疼痛,邊緣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如生於足部者可因疼痛影響行走。治療可用刀削割去增厚部分,後敷水晶膏,同時可配合用生半夏末,涼水調搽患處。胼胝是由於皮膚長期受壓迫、摩擦發生的硬而平滑的角質增厚,是皮膚對長期機械性摩擦的一種反射性保護性反應,一般不影響健康和勞動。

基本信息

病名病因

胼胝胼胝
胼胝是—種發生在足底的皮膚病,俗稱“老繭”。主要發病於中老年人,其次現代時髦青年女性。表現為足底前跖突出的皮膚局限性增厚,呈蠟黃、質地硬。站立行走時,猶如鞋底內有小石塊硌腳,明顯感到不適,嚴重可有針刺樣疼。指手掌足蹠部位皮膚的局限性增厚。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
其病因為患處長期受壓,摩擦,使局部氣血受阻,皮膚失營所致。常發於掌蹠突起部位。症見患處皮膚增厚,以中央為甚,觸之堅硬或有疼痛,邊緣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如生於足部者可因疼痛影響行走。治療可用刀削割去增厚部分,後敷水晶膏,同時可配合用生半夏末,涼水調搽患處。胼胝為長期的機械刺激所引起。如穿著的鞋過小、過緊或的質地過硬;足跖骨過於突出,或是過於瘦薄,也容易磨出胼胝。此外,對於從事某一職業者,也可出現特定部位的胼胝。
足底發生胼胝常見原因:因某些職業需要長時間的行走或站立;經常穿不合腳的鞋子;喜歡穿尖頭狹緊的高跟皮鞋;異常的行走步態等。該病發展緩慢,早期無症狀,急性發病者,常繼摩擦起皰而形成。病久皮損增厚,嚴重時伴有壓痛,臨床上患者容易與雞眼混淆。雞眼表現皮損面積較小,為針狀圓錐型角質栓嵌入足底的皮膚內,受壓疼痛明顯。
多發於手掌或足跖部皮膚。因長期受壓或磨擦,局部氣血運行阻滯而發生皮膚角質增生變厚,以跖、掌突出部位為常見。皮膚增厚以中央為甚,觸之堅硬,邊緣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多無自覺症狀。但也有在足跟部或跖部的胼胝。因擠壓太甚或有繼發感染而頑硬腫痛,不能行走的,稱之為「牛程蹇」。

治療預防

胼胝胼胝
胼胝是由於皮膚長期受壓迫、摩擦發生的硬而平滑的角質增厚,是皮膚對長期機械性摩擦的一種反射性保護性反應,一般不影響健康和勞動。
因摩擦而使皮膚發生的一種反射性保護作用,角質層增厚,為一局限性的角質板。呈蠟黃色角質斑片。境界不清,觸之較硬。表麵皮紋清晰可見,局部汗液分泌減少,感覺遲鈍。發病較緩,多無自覺症狀。嚴重者有壓痛。
應減少局部的摩擦擠壓,穿合適的軟底鞋靴,或用軟鞋墊。注意勞逸結合,加強勞動保護,工作中可加戴手套等。患者應穿合腳的鞋,鞋底要有彈性、且鬆軟,可在鞋上放置鬆軟,有彈性的泡沫料墊,以減少鞋對趾跖的摩擦。
由於胼胝是對長期機械性摩擦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一般無需治療。而對於胼胝較大,且出現疼痛症狀者,可用熱水浸泡後用刀片削去一部分過厚的角質,外塗角質剝脫劑,如硫黃水楊酸軟膏,30%水楊酸火棉膠,0.3%維甲酸軟膏等。
“腳墊”,在醫學上稱為“胼胝”,是由於腳底長期受到擠壓和摩擦而引起的一種局限性的、扁平狀的、角質增生肥厚性的皮膚病,一般淡黃色,表面光滑,質地較硬,輕者沒有感覺,增生較厚的可能會引起疼痛。治療可以用熱水泡腳使之軟化後用小刀片修削,由於腳墊的角質塊中不含神經血管,所以刀削不會引起疼痛或出血;也可以用藥物如高濃度的尿素霜水楊酸維A酸霜或其他的角質剝脫劑外用使之軟化脫落,均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嚴重者還應當到皮膚科就診,排除一下是否在患胼胝的同時還有雞眼跖疣,後兩者疼痛往往較重些。
早期輕度的胼胝,糾正行走步態,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和尖頭高跟皮鞋;穿有厚墊的寬鬆鞋,減輕摩擦和擠壓後胼胝可逐漸消退。還可用硬膏膠布貼上皮損部,每2天更換1次,能促使增厚的皮膚角質層軟化、剝脫,以減輕疼痛症狀。
局部藥物治療是簡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用藥前將膠布中央剪—個孔,貼上胼胝周圍的膠布以保護正常皮膚,使胼胝由孔露出,敷藥後再用膠布覆蓋密封。一般3日換藥1次。常用的中藥有鴉膽子鮮半夏適量搗成糊,或紅花3克、地骨皮6克研成細末,麻油調糊外用;也可選用高錳酸鉀結晶或水楊酸結晶,用酒調糊外敷;或用烏梅30克研成細末後加250毫升浸泡2周,用藥液塗擦患處,每日2次。
比較嚴重的胼胝,應到醫院用手術刀削薄,或液氮冷凍等方法治療。在家中,也可用熱水浸軟後用修腳刀削除部分增厚的皮損,但不要損傷正常皮膚,以免引起感染。

胼胝介紹

1、胼胝體是哺乳類真獸亞綱的特有結構,位於大腦半球縱裂的底部,連線左右兩側大腦半球的橫行神經纖維束,是大腦半球中最大的連合纖維。這些神經纖維在兩半球中間形成弧形板,其後端叫壓部,中間叫體,前方彎曲部叫膝,膝向下彎曲變簿叫嘴。組成胼胝體的纖維向兩半球內部的前、後、左、右輻射,連繫、顳葉,其下面構成側腦室頂。人和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胼胝體都屬於大腦的髓質。植物篩管的篩域上,由一種無定形的多糖類物質積聚而成的胼胝質,也稱作胼胝體。它是在篩管分子衰老時或秋冬季節時形成的,能阻塞篩孔,使篩管失去輸導功能。由於季節變化形成的胼胝體,在春季可水解成葡萄糖,使篩管恢復原有功能。
兩側大腦皮層之間有許多連合纖維,在哺乳類動物中最大的連合纖維結構是胼胝體;進化愈高等則胼胝體愈發達,人類的胼胝體估計含有100萬根纖維。有人觀察到,當在犬的身體一側皮膚上給予刺激,並與食物或酸防禦性唾液分泌反射相結合形成條件反射後,則另一側皮膚相應部位的機械刺激也自然具有陽性的條件反射效應。如果事先將該動物的胼胝體切斷,則這種現象就不能出現。還有人事先切斷貓視交叉的交叉纖維,使一側眼睛的視網膜傳入衝動僅向同側皮層投射,然後將動物一眼蒙蔽,用另正好學習對圖案的鑑別能力;待其學會後將該眼蒙蔽,測定先前被蒙蔽眼的圖案鑑別能力,見到先前被蒙蔽的眼也能具有這種鑑別能力。如果事先切斷這個動物的胼胝體,則這種現象就不能出現。由此看來,兩側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是相關的,胼胝體連合纖維能將一側皮層的活動向另一側轉送。電生理研究指出,刺激對側皮層對應點可以加強這一側皮層的感覺傳入衝動的誘發電們,起著易化作用。這一易化作用是通過胼胝體連合纖維完成的,因為這類纖維主要聯繫兩側皮層相對應的部位。在人類,兩側大腦皮層的功能也是相關的,兩關球之間的連合纖維對完成雙側的運動、一般感覺和視覺的功調功能有重要作用。右手學會了一種技巧運動,左手雖然沒有經過訓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完成這種技巧運動,說明一側皮層的學習活動可以通過連合纖維向另一側轉送。
2、植物篩管的篩域上,由一種無定形的多糖類物質積聚而成的胼胝質,也稱作胼胝體。它是在篩管分子衰老時或秋冬季節時形成的,能阻塞篩孔,使篩管失去輸導功能。由於季節變化形成的胼胝體,在春季可水解成葡萄糖,使篩管恢復原有功能。

治療方法

1.糾正畸形,穿合適的鞋子,墊以軟質鞋墊。
2.外用藥物(如高濃度的尿素霜、水楊酸、維A酸霜或其他的角質剝脫劑)治療。
3.手術治療。
4.液氮冷凍治療。
5.皮疹較厚者可先用熱水將其浸軟後,用刀削去表面角質層,但不要損傷正常皮膚,以免引起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