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線診斷基礎

十、胸部濾線器攝影 二十一、帆影征 二、胸部斷層攝影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版 (2000年4月1日)
精裝: 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7035722
條形碼: 9787117035729
ASIN: B00114K3BA

內容簡介

內容包括:胸部X線診斷方法、正常胸部影像分析、胸部疾病的X線診斷、X線技術。

目錄

第一篇 胸部X線診斷方法
第一章 胸部普通X線攝影
一、胸部攝影的投照面及常用攝影名詞
二、胸部後前位攝影
三、胸部前後位攝影
四、胸部仰臥們前後向攝影
五、胸部側位攝影
六、胸部斜位攝影
七、胸部前弓位攝影
八、胸部點片攝影
九、胸部過度曝光攝影
十、胸部濾線器攝影
十一、雙肺不同密度攝影
十二、側臥位胸部後前向攝影
十三、肺尖側位攝影
十四、乳幼兒胸部攝影
十五、雙片一次曝我攝影
十六、胸部間接攝影
十七、胸部高電壓攝影
十八、放大攝影
十九、肺的呼、吸相位攝影
二十、心臟測量攝影
第二章 胸部透視
一、透視的基礎知識
二、肺部透視
三、縱隔透視
四、心臟大血管透視
五、橫肺的透視
六、胸膜透視
第三章 支氣管造影術
一、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造影劑
三、碘過敏試驗
四、麻醉劑的過敏試驗
五、支氣管造影藥物及器械的準備
六、支氣管造影的操作方法
七、選擇性支氣管造影
八、正常支氣管像
九、異常支氣管造影像
第四章 食管造影
一、造影劑的配製及造影方法
二、正常食管的影像
三、食管疾病的影像
第五章 心血管造影及DSA
一、心血管造影的進展
二、心血管造影的設備
三、心血管造影技術
四、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第六章 胸部斷層攝影
一、斷層攝影原理
二、X線機改裝斷層攝影機
三、對斷層攝影機的要求
四、同時多層斷層攝影
五、胸部斷層攝影技術
六、胸部斷層攝影套用範圍
七、斷層影像之構成
八、正位胸部斷層之影像
九、胸部病變的斷層影像
十、斷層攝影讀片的注意事項
第七章 胸部CT斷層攝影
一、CT基礎知識
二、胸部CT掃描技術
三、胸部CT畫面的構成
四、CT機的進展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的MRI
一、磁共振成像基礎知識
二、磁共振成像攝影法
三、磁共振成像的優缺點
四、胸部MRI適應證
五、胸部MRI讀片注意事項
六、MRI與CT的比較
七、MRI造影增強
第九章 電子計算機攝影與數字X線攝影
一、電子計算機攝影
二、數字X線攝影
第十章 胸部瘺管造影
一、造影前的準備
二、瘺管造影方法
三、瘺管造影的攝影
四、瘺管造影的診斷
第二篇 正常胸部影像分析
第十一章 正常胸片的影像
一、後前位像
二、側位像
三、斜位像
四、前弓位像
第十二章 正常支氣管X線解剖
一、右側支氣管
二、左側支氣管
三、常見的支氣管變異
四、支氣管的分級
第十三章 肺血管的X線解剖
一、肺動脈
二、肺靜脈
第十四章 肺段的X線解剖
一、肺段的概念
二、倆段的X線診斷
第十五章 縱隔、肺門淋巴結的X線解剖
第十六章 正常胸部CT影像
一、胸部定位像
二、正常胸部CT像
三、縱隔淋巴結的CT像
第十七章 正常胸部MRI像
一、正常胸部組織的MRI信號及影像
二、胸部MRI橫斷面、冠狀面及矢狀面圖像
第三篇 胸部疾病的X線診斷
第十八章 胸部綜合影像診斷
一、綜合影像技術的發展
二、X線診斷在綜合影像診斷中的地位
三、綜合影像診斷的程式
四、怎樣做好仍然部疾病的X線診斷
五、胸部疾病的X線片閱讀方法
第十九章 胸部病變影像的描述
一、影像的部位與範圍
二、陰影的大小與數目
三、陰影的狀態
四、陰影的邊緣
五、陰影的密度
六、病變與周圍的關係
七、病變的動態觀察
八、X線診斷報告的書寫方法
第二十章 胸部X線診斷與X線征
一、半影征
二、頸胸征
三、胸膜外征
四、逆S征
五、爆玉米花狀鈣化征
六、支氣管氣像
七、衛星征
八、毛刺征
九、切跡征
十、分葉征
十一、肺門掩蓋征
十二、胸膜皺縮征
十三、支氣管袖口征
十四、蝶翼征
十五、卵殼狀鈣化征
十六、半月征
十七、心膈角切跡
十八、軌道征
十九、鉤鐮征
二十、假瘤征
二十一、帆影征
二十二、革爾登征
二十三、縱隔擺動征
二十四、柯氏線征
二十五、峰瘤征
二十六、肋骨切跡征
二十七、浮蓮征
二十八、隔影連續征
二十九、橫膈矛盾運動征
三十、心外膜脂肪墊征
第二十一章 肺結核病的X線診斷
一、結核病的病因與結核菌
二、結核病的病理
三、肺結核的臨床症狀
四、肺結核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
五、肺結核病變的轉歸及影像
六、肺結核空洞治療後的改變
七、結核病分類標準
八、各種類型肺結核的X線征
九、支氣管結核
十、結核性支氣管擴張
十一、肺結核病的CT診斷
十二、各型肺結核CT影像特徵
第二十二章 肺部非結核性疾患的X線診斷
一、支氣管炎
二、肺炎
三、肺膿腫
四、支氣管擴張症
五、肺囊腫
六、支氣管結石
七、肺真菌病
八、肺腫瘤
九、非典型抗酸菌症
十、肺寄生蟲病
十一、肺氣腫
十二、支氣管異物
十三、老年肺
十四、肺不張
十五、肺職業性疾患
十六、肺動靜脈瘺
十七、肺韋格內肉芽腫
十八、肺結節病
十九、肺淤血
二十、肺水腫
二十一、肺梗死
二十二、肺葉隔離症
二十三、肺泡蛋白沉著症
二十四、肺泡微石症
二十五、肺纖維症
二十六、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二十七、愛滋病的肺部並發病
第二十三章 胸膜疾患的X線診斷
一、胸膜炎
二、癌性胸膜炎
三、膿胸
四、胸膜腫瘤
五、胸膜和肺損傷
六、自發性氣胸
第二十四章 縱隔疾患的X線診斷
一、縱隔炎
二、縱隔血腫
三、縱隔氣腫
四、縱隔疝
五、縱隔腫瘤與囊腫
第二十五章 橫膈疾患的X線診斷
一、橫膈膨出
二、膈疝
三、橫膈麻痹
四、膈下膿腫
五、橫膈腫瘤及囊腫
六、膈下間位結腸
第二十六章 胸壁疾病的X線診斷
一、胸部外傷
二、胸壁結核
三、胸壁腫瘤
四、肺癌的胸壁侵犯
第二十七章 胸部手術後的X線檢查
一、肺切除手術後的影像觀察
二、肺切除後的影像表現
三、胸部手術後併發症的X線表現
四、食管手術後的X線表現
五、胸廓改形術後的X線表現
六、胸部手術後的X線檢查時間與方法
第二十八章 循環系統疾患的X線診斷
一、循環器官的X線檢查方法
二、心臟大血管的正常X線影像
三、心臟各房室增大的X線徵象
四、心臟大血管的X線測量
五、心臟血管疾患的X線診斷
第二十九章 胸部異常陰影的鑑別診斷
一、一側胸部濃密陰影
二、肺葉、段性濃密陰影
三、肺的一部分斑片絮狀陰影
四、結節及腫塊陰影
五、多髮結節陰影
六、斑點狀陰影
七、索條狀及網狀陰影
八、雙側性肺野密度減低
九、一側性肺野密度減低
十、限局性過度透明或透亮區
十一、縱隔、肺門陰影增大
十二、橫膈陰影異常
第三十章 肺內常見病變陰影的鑑別
一、外圍型肺癌與結核球的鑑別
二、肺門淋巴結結核與中心型肺癌的鑑別
三、血行播散性肺結核與肺泡癌的鑑別
四、矽肺與粟粒性結核的鑑別
五、支原體肺炎、過敏性肺炎與結核的鑑別
六、阻塞性肺炎與一般性肺炎的鑑別
七、結核性空洞與癌性空洞的鑑別
八、肺膿腫與結核性空洞的鑑別
九、肺囊腫、肺大泡與薄壁結核性空洞的鑑別
十、氣胸與肺大泡的鑑別
十一、淋巴瘤、結節病、肺門淋巴結結核及癌轉移的肺門淋巴結腫大的鑑別
十二、肺門血管陰影與淋巴結腫朋的鑑別
十三、支氣管擴張症與肺結核的鑑別
十四、腺癌與錯構瘤的鑑別
十五、左肺上葉肺不張與肺炎的鑑別
十六、胸膜增厚與胸膜腔各液的鑑別
十七、胸膜包裹性積液與肺腫瘤的鑑別
十八、肺下積液與橫膈高位的鑑別
十九、易誤為空洞的幾種影像的鑑別
二十、縱隔腫物與肺內病變的鑑別
二十一、正位胸片病變位置的X線解剖學定位法
二十二、肺病變的胸膜毗鄰關係的定位法
二十三、肺結核合併肺癌的X線鑑別
第四篇 X線技術
第三十一章 X線診斷的質量保證(QA)與質量控制(QC)
一、X線診斷的QA及QC的定義
二、放射線診斷及QC的目的
三、QA及QC的實施方法
第三十二章 X線設備及維修
一、X線機與X線
二、X線管
三、怎樣開動X線機器
四、增感屏與片盒
五、X線膠片
六、遮線筒、多重光欄與濾線器
七、觀片燈
第三十三章 X線機常見故障及修理
一、X線機的質量保證(QA)
二、X線機常見故障及修理
三、X線機檢修注意事項
第三十四章 胸部攝影技術
一、普通胸部X線攝影
二、胸部斷層攝影
三、胸部CT掃描技術
第三十五章 膠片沖洗技術
一、顯影
二、定影
三、自動洗片機的沖洗藥物的組成
四、水洗與烘乾
五、顯影液與定影液的性能測試
六、自動膠片沖洗機
七、自動膠片沖洗機的操作
八、自動膠片沖洗機的每周維護
九、自動膠片沖洗機常見問題與處理
十、照片珠技術缺欠、偽影的識別
十一、X線片的翻印複製技術
第三十六章 X線的防護
一、X線對人體的損害
二、X線損害的症狀
三、放射線劑量單位及劑量限制
四、X線透視、攝影的X線照射劑量
五、放射線診斷的安全照射量
六、X線劑量的測量儀
七、X線的防護
八、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
附錄 X線攝影條件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