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魚[圖片]

胭脂魚[圖片]

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屬鯉形目,亞口魚科,胭脂魚屬。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鯿、木葉盤、紅魚、紫鯿、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生長於中國長江水系、卵生動物,在水族箱環境中還沒有過成功的繁育。胭脂魚頭短,吻圓鈍。口下位,呈馬蹄狀。唇發達,上唇與吻褶形成一深溝。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細小乳狀突起。上顛窩明顯下陷,位於頂骨外側,下頰窩淺而不無須。腹部乾直。背靖基底極長,無硬棘,鰭條50根以上,基部延長至臀鰭基部後上方;臀鰭條10-12;尾柄短,尾鰭深又形,下葉長於上葉。側線完全,鱗圓形。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胭脂魚胭脂魚
胭脂魚體側扁,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特別隆起。頭短,吻圓鈍。口下位,呈馬蹄狀。唇發達,上唇與吻褶形成一深溝。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細小乳狀突起無須。下咽骨呈鐮刀狀,下咽齒單行,數目很多,排列呈梳妝,末端呈鉤狀。上顛窩明顯下陷,位於頂骨外側,下頰窩淺而不無須。腹部乾直。背靖基底極長,無硬棘,鰭條50根以上,基部延長至臀鰭基部後上方;臀鰭條10-12;尾柄短,尾鰭深又形,下葉長於上葉。背鰭無硬刺,基部很長,延伸至臀鰭基部後上方。臀鰭短,尾柄細長,尾鰭叉形。鱗大呈圓形,側線完全。
在不同生長階段,體形變化較大。仔魚期當體長為1.6-2.2厘米時,體形特別細長,體長為體高的4.7倍;稍長大,在幼魚期體高增大,體長12-28厘米時,體長為體高的2.5倍;成魚期體長為58.4-98.0厘米時,體長約為體高的3.4倍,此時期體高增長反而減慢。其體色也隨個體大小而變化。仔魚階段體長2.7-8.2厘米,呈深褐色,體側各有3條黑色橫條紋,背鰭、臀鰭上葉灰白色,下葉下緣灰黑色。成熟個體體側為淡紅、黃褐或暗褐色,從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尾鰭均呈淡紅色。

生活習性

胭脂魚喜好在水體中部和底部活動,不耐低氧。其體型奇特,尤其幼魚體形別致,遊動文靜,而且會隨情緒變化改變體色;攝食頻繁,屬雜食動物,無論食物狀態如何均可進食,其食物包括豐年蝦、紅蚯蚓和蔬菜。胭脂魚是卵生動物,但在水族箱環境中還沒有過成功的繁育。雄魚在接近雌魚時頭部和鰭上會出現結節。
胭脂魚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體與成體,形態各異,生境及生物學習性不盡相同,幼魚喜集群於水流較緩的礫石間,多活動於水體上層,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體喜在江河的敞水區,其行動迅速敏捷。可與波魚(Rasbora)、鮐(Danio)和黑線飛狐和平共處,但不能與石首魚和泥鰍混養。
成年胭脂魚體長最長能達到1米,由於其生長緩慢,在封閉的環境中可以活到25歲。一般6齡可達性成熟,體重約10公斤左右。每年2月中旬(雨水節前後),性腺接近成熟的親魚均要上溯到上游,於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長江的產卵場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親魚產卵後仍在產卵場附近逗留,直到秋後退水時期,才回歸到幹流深水處越冬。胭脂魚胭脂魚生長較快,1齡魚體長可達200毫米左右,成熟個體一般體重可達15-20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30公斤。

分布範圍

亞口魚科大多數屬種分布於北美洲,現存約14屬,近80種。本種是迄今所知的亞口魚科分布於我國唯一的種。[6]在長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數量為多;福建閩江亦產,亦屬少見。

繁殖情況

野生狀態個體的數量正逐年趨於下降。葛洲壩截流後,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產卵,宜昌江段的某些產卵場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現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

人工養殖

1、池塘條件:除肥水塘和旱澇不保收的池塘外,一般養殖池均可用來養殖胭脂魚。放養魚種前須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過多淤泥,留20~25厘米即可;加固池坡、池埂、填堵漏洞;完善進排水系統,池塘進排水口要求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設施,可有效防止養殖魚外逃和野雜魚進人。另外,在養殖過程中,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最好配備有增氧和灌溉等機械設備。
2、魚种放養:應在3月前完成,放養魚種規格在50克以上,並儘可能同池魚種大小均勻。每畝放養大規格魚種400-600尾。另外搭配100~200尾白鰱和少量的草魚、魴魚等。還可視情況,再套養800~1000尾胭脂魚夏花魚種。混養時,以其他魚類做主體魚,胭脂魚做為一種底層搭配魚,每畝放100~200尾大規格胭脂魚種。由於胭脂魚性溫和、營底棲和肉食性等特性養殖時注意不宜與鯉、鯽或其他兇猛食肉性魚類同池混養。
3、餌料與投餵:投餵飼料以水蛆蛻飼養效果最佳。實際生產上,可根據飼料來源,主投當地易獲得的螺蚌肉、小魚蝦、畜禽內臟或人工培育陸生蚯蚓、蠅蛆等鮮活餌料,降低成本。大規模養殖時,可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根據其對粗蛋白和粗脂肪要求均較高的特點,人工配合飼料可自行配製。有的單位將動物肉糜與麩皮、豆粉、米糠等來源較廣的飼料拌在一起長期投餵,效果也比較理想。
日投飼率根據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4~5月日投飼量按體重3~5%,6~8月按5~8%,9~10月按3~5%,11~12月按1~2%,1~3月少量投餵。如投給的飼料為鮮濕飼料,則相應提高2~3%。在實際操作中,每日投飼量還應根據天氣、水溫、溶氧及池魚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依照“四定”原則,保證吃勻、吃好、吃飽。
4、日常管理:
(l)勤巡塘:每天至少3次,觀察其攝食、遊動和池水變化情況,檢查進排水設施,尤其在天氣驟變和暴風雨來臨之際,要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勤洗餌料台,每天撈出水中殘餌、污物及死魚,防止水體污染。
(2)水質管理:做到勤換水,正常情況下每周可一小換,換注0.3;半月一大換,換注2/3。隨著魚體長大,水質漸肥,適當增加換水次數,高溫季節更應每天進行換水,並定時開動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豐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可以促進飼養魚食慾和減少疾病發生,此外,有條件的養殖者在定期潑灑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藥物調節水體的同時,也不妨向池塘施用光合細菌、EM菌液等改良劑,這對改善池塘底層供氧和改良水體環境十分奏效。
二、病害防治
胭脂魚在自然條件下,抗病能力較強,一般不易患病。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各階段的胭脂魚均有患病現象發生。
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發生。其具體做法是:在做好“種、餌、密、管”的基礎上,堅持常規消毒,每月潑灑一次殺菌、殺蟲藥物,發病季節(4~6月和9~10月)每月消毒2次,並投餵一個療程藥餌預防疾病發生。
胭脂魚有以下幾種常見疾病:故該病一旦發生,即迅速感染,有時可導致大量死魚現象。
防治方法:
(l)大量換注水,改善池塘水質;(2)魚种放養前徹底清塘,養殖過程中定期消毒水體和食場;(3)當魚病發生時,用0.2~0.5ppm呋喃唑酮或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灑2~3天;同時拌餌內服紅黴素,每10公斤魚30克有效成分,一天一次,三天為一個療程。
2、腸類病:在飼料及環境條件差的情況下易發生,流行季節為6~9月。
防治方法:(l)堅持投餵新鮮飼料;(2)加強水體消毒工作;(3)魚病發生時,全池潑灑漂白粉或0.3~0.4ppm強氯精;同時,內服磺胺肌(或土黴素)藥餌,每10公斤魚第一天用藥10克,第二天開始減半,連用6天為一個療程,可有效治癒該病。

保護級別

易危。是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營養價值

野生胭脂魚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顯著高於人工養殖胭脂魚,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卻顯著低於人工養殖胭脂魚。野生和人工養殖胭脂魚的胺基酸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種胺基酸(色氨酸未測),必需胺基酸指數(EAAI)分別為70.39和67.02。根據胺基酸分(AAS),胭脂魚的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Val;根據化學分(CS),胭脂魚的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Met+Cys。野生胭脂魚的ΣSFA(44.23%)顯著高於人工養殖胭脂魚(31.07%),而ΣMUFA(32.07%)卻顯著低於人工養殖胭脂魚(49.50%)ΣPUFA的差異則不顯著,分別為23.65%和23.11%。

淡水魚世界

淡水魚是最常見的淡水生物,種類異常豐富,占總魚類的 41.2% ,本任務介紹部分淡水魚,讓你認識魚類,了解自然界。

面臨生存危機的淡水動物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地球上的淡水動物比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危機。不過還好有圈養繁殖計畫拯救它們。
珍珠貝蚌| 黑煙馬姆| 白鱘魚| 常綠蟾蜍| 沃希托馬姆| 巨型鯰魚| 剃刀背麝香龜| 巨型淡水蝦| 淡水貽貝| 細尾骨魚| 中國鯢| 黃紅斑回頭龜| 長頸龜| 胭脂魚| 雀鱔魚| 弓鰭魚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魚綱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魚類動物

概述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共有魚類7目17類。
鱸形目黃唇魚 | 松江鱸魚
海龍魚目克氏海馬魚
鯉形目胭脂魚 | 新疆大頭魚 | 唐魚 | 大頭鯉 | 金錢䰾 | 大理裂腹魚
鰻鱺目花鰻鱺
鮭形目川陝哲羅鮭 | 秦嶺細鱗鮭
鱘形目中華鱘 | 達氏鱘 | 匙吻鱘科 | 白鱘
文昌魚目文昌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