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鯰

大口鯰大口鯰

大口鯰(Silurus meriaionalis Chen),原名南方大口鯰,俗稱河鯰、江鯰、叉口鯰、鯰巴朗、大鯰鮐、大河鯰。主產於長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種以魚為主食的大型經濟魚類,常見個體重約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30公斤以上,當年繁苗可達5kg。它與分布很廣的小個體鯰(俗稱土鯰、鯰拐子)是同屬不同種。大口鯰具有生長快(在池養條件下,當年4月份繁殖的魚苗到年底平均尾重可達0.4~0.5公斤,第二年可長到1.5 公斤,第三年達2.7 公斤)、養殖周期短(當年魚苗飼養5~6個月即可成為商品魚)、適應低溫能力強(中國南、北方都能在野外自然越冬)、食性可以改變(由專吃活魚蝦轉化為吃配合顆粒飼料)、消費市場廣闊(國內外都暢銷)、經濟效益較高(畝利潤是養殖常規品種的3~6倍)並具備出口創匯的競爭潛力等優點。其含肉率高,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腴而不膩,不僅是席上佳肴,而且有滋補、益陰、利尿、通乳、消渴、治水腫等藥用功效。全魚剁成碎泥炙熱,可治白癜風,膘膠鍛灰可治陰皰、瘺瘡。消費市場廣闊,亦受到歐美、港澳台地區人們的青睞。人工養殖經濟效益高,是普遍受到消費者和生產者歡迎的一個優良養殖品種。

生物學特徵

1、形態特徵

大口鯰屬鯰形目鯰科魚類。頭部寬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長而側扁,眼小,口大,牙齒細密銳利;長須2對;背鰭短小,無硬剌;胸鰭有一硬剌,其內側光滑無鋸齒狀缺刻;臀鰭特長並與尾鰭相連。體長無鱗,極富粘液。腸短,有胃。

大口鯰與常見的土鯰的主要區別在於:⑴前者的胸鰭剌內側光滑而後者則有鋸齒,手摸很容易區分;⑵前者的成熟卵呈油黃色而後者是草綠色,前者4齡、體重3公斤以上才達性成熟,而後者1~2齡、體重75克左右就達性成熟; ⑶前者長得快也長得大而後者長得慢也長不大。土鯰一年只長到100 克左右,一般很難見有超過1公斤重的大個體。

大口鯰與革鬍子鯰的區別在於前者只有2對須而後者有4對須。

2、生活習性

大口鯰屬溫水性魚類,生存適溫0~38 ℃,因此在中國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池養條件下的最佳生長水溫是25~28℃。當水中溶氧在3 毫克/升以上時生長正常,低至2 毫克/升則出現浮頭,低於1毫克/升時就窒息死亡。適應pH值範圍是6.0~9.0,最適範圍是7.0~8.4。

在大江河中,大口鯰喜棲息於敞水水體,營“底棲”生活,“等吃自來食”。三月初沿河上溯作產卵洄游,九月份陸續退到河道深處或洞穴中越冬。在池塘里,多在池底活動,只有到了深秋時節的晴朗天氣,才集群到水面上來“曬太陽”,即民眾中流傳的“鯰魚曬背”的現象。南方大口鯰屬底層魚類,白天大多成群潛伏在池底,夜間分散出來活動。大口鯰性較溫順,不善跳躍,喜集群成團,較易捕撈,第一網的起捕率常達90%左右。

3、食性

大口鯰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其攝食對象多是魚類,也吃水生昆蟲類等,能捕食相當於自身長度三分之一的魚體。冬季減食或停食。在池養條件下,也能夠改吃配合顆粒飼料,要求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苗種階段甚至高達45%以上,其中動物蛋白質應占30%。

4、生長特點

1~3齡的大口鯰生長速度最快。當年4月份人工孵出的魚苗養到年底全長可達40厘米、體重0.65公斤;第二年最大個體可達60厘米、體重2.25公斤;第三年最大個體能達3.7 公斤。在長江以南各省區,一年四季都能生長,但以夏、秋長勢最猛,日增重可達3~5克,冬季生長較緩,日增重為0.01~0.5 克。

5、繁殖

大口鯰的性成熟年齡為4齡,少數3齡的雄魚或5齡的雌魚剛達性成熟。產卵季節在3~6月,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是產卵盛期。人工催產多用絨毛膜激素和鯉魚垂體。雌雄的主要區別在於:雄魚胸鰭剌上的鋸齒強大,外生殖乳突長而尖,雌魚胸鰭剌上的鋸齒較細弱、外生殖乳突短而圓,且腹部膨大、卵巢輪廓明顯。產卵水溫為18~26℃,最適水溫20~23℃。卵為沉性卵,扁球形,具有粘性,但較弱,油黃色,可附著在聚乙烯紗窗布或其它附著物上孵化。每公斤親魚體重可產卵3000~5000粒。在水溫22~23℃時,受精卵約需50~60小時孵出魚苗。剛出膜的仔魚有一個很大的卵黃囊,側臥於水底只能緩緩顫動,2~3天后就可自由游泳並開始覓食。

配合飼料餵養南方大口鯰

大口鯰

一、配合飼料餵養南方大口鯰的優點

大口鯰屬兇猛肉食性魚類,其食性廣、食量大,在自然水域中喜捕食各種魚蝦和水生昆蟲,且同類相殘現象嚴重,甚至能吞食相當於自身體長2/3的同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經過馴化,完全可以經過轉食改用人工配合飼料餵養,且對配合飼料適應性很好,攝食量大,群體產量高。過去,養殖南方大口鯰一般投餵鮮活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野雜魚、家魚苗種、羅非魚自繁幼魚、動物內臟、蚯蚓、蠅蛆、螺蚌肉、禽畜內臟等。這些飼料數量極其有限,營養也比較單一,且對環境污染嚴重,易誘發各種魚病,適合於農民或漁民小規模養殖。而配合飼料經科學配方,其營養全面、飼料係數低,並且飼料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消除部分毒素,殺滅病菌和寄生蟲,減少魚病發生的機率。同時在飼料配製過程中,還可根據需要加入適量的藥物,更有效地防治魚病。

二、南方大口鯰對飼料營養的需求

南方大口鯰在不同養殖時期對配合飼料的營養需求略有不同。在親魚培育時期,要求配合飼料中粗蛋白含量達到40%以上。在苗種培育時期,飼料成分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纖維6%~8%,另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在成魚養殖時期,要求粗蛋白含量36%~42%,顆粒直徑為3毫米~5毫米。人工配合飼料的基礎成分是魚粉、蠶蛹、血粉、豆餅、菜籽餅、玉米小麥等,另加維生素和無機鹽合劑。

三、配合飼料養殖南方大口鯰的投餵技術

南方大口鯰屬底層魚,白天多成群地潛伏於水底弱光隱蔽處,夜晚分散到水層中活動覓食。其不善跳躍,也不會鑽泥。生存水溫為0℃~38℃,生長適宜水溫為12℃~31℃,最佳溫度為25℃~28℃。在適宜的溫度內,其攝食旺盛,生長迅速,機體保持著良好的新陳代射狀態。在投餵過程中要把握以下技術要領:

1.投餵原則

要按照“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的原則,馴化大口鯰集中上浮成群搶食,以減少餌料的損失,同時還有利於觀察魚類攝食情況。

2.投餵方法

(1)馴化投餵

馴化時先敲擊飼料桶或盆,使之形成條件反射。每日馴化2次~3次,在上午7時~8時和下午4時~5時,按照“慢—快—慢”的節奏和“少—多—少”的原則掌握投飼速度與投餵量,馴化過程為7天~12天。在70%的魚種已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時,即可完全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

(2)日常投餵

日常投餵要根據大口鯰的攝食節律進行,魚群多,多投,快投;魚群少,少投,慢投。在魚群搶食不主動、不積極時即停止投餵。有條件的地方,在投餵配合飼料後,可適當投餵一些鮮活動物性飼料,效果更好,一般每天投餵2次。飼料在加工中要注意原料儘可能粉碎得細一些,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有1小時左右不鬆散,提高大口鯰攝食利用率。

(3)網箱投餵

在網箱中飼養大口鯰,個體較小的在水體中層攝食,個體較大的則在底層取食,小個體的愛吃軟質飼料,稍大些的個體才願吞食乾顆粒飼料。大口鯰較喜在箱周和4個箱角棲息活動。因此網箱內必須設定飼料台,懸掛於箱內離網底20厘米~30厘米處,投餵時將飼料投在飼料台上方水面,在飼料顆粒逐漸下沉的過程中被大口鯰吞食。

3.投餵數量

投餵量應根據水溫、水質、天氣、魚類規格及其實際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每次投餵以魚不再集群搶食為止。具體投餵量的一般標準是:在大口鯰全長5厘米~10厘米時,日投餌率為魚的8%~10%,日投3次~4次;全長10厘米~13厘米時,日投餌率為4%~6%,日投餵2次~3次;全長在23厘米以後,投餌率可降為1%~3%,日投餵1次~2次。每天最後一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進行。

四、南方大口鯰養殖管理技術

1.水麵條件

池塘養殖時,要求面積在5畝以上,水深1.5米~2米,水源要充足,進、排水方便,最好配備增氧機。放種前要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滅池中病原體和野雜魚,減少魚病發生機率。網箱養殖時,要求水面相對開闊、向陽,有一定風浪,水深5米以上,透明度1米左右,全年22℃以上的水溫有3個月~5個月。稻田養殖時,宜選擇水源充、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質良好無污染的田塊,面積1畝左右即可。

2.養殖方式

大口鯰的養方式主要有池塘主養、套養、網箱養殖幾種。池塘主養時,每畝放種800尾~1000尾,規格為每尾8厘米~12厘米,飼養140天~150天,當年可養成平均尾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魚。在小型野雜魚較多的池塘,也可以適當套養一些大口鯰魚種,可減少主養魚爭食對象和抑制魚病發生,又可增產增收。網箱養殖成魚時,每平方米可放養尾重25克左右的大口鯰魚種120尾~150尾。要求放養的魚種優良純正、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調節水質

池塘養殖時,每隔3天~5天要換水一次,每次換掉池水的1/4~1/3,如池塘長期有微流水進入,可適當增加放養量。網箱養殖時,要經常刷箱洗箱,保證箱內外水體充分交換。

五、防治病害

大口鯰比其他魚類抗病能力強,常見病不多。成魚階段易患腸炎病、列印病、鯴病等,這些病害發生的原因,往往是水面消毒不好、魚种放養過多、水質變壞未能及時改善、投餵的餌料帶來病原體等。所以首先應以預防為主,魚種下水前要經過消毒處理,同時每半月用生石灰消毒水體一次。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另外,在大口鯰養殖中,要加強管理,防害、防逃、防驚嚇,給其生長創造一個優良的外部環境。

稻田養殖大口鯰技術

大口鯰

一、選擇稻田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且交通方便、水利設施好的田塊,面積1-3畝為宜,地段以方便管理為宜,田埂高為80-10cm,寬40-50cm。
二、整理田塊

1、開挖魚凼:一般1-3畝的田塊可挖魚凼2-3個,建在稻田中央和田埂邊,開挖成方形,深1-1.2m,與中心魚溝相通,一般魚凼占稻田總面積的15%左右。

2、開挖魚溝:在離田埂內側1-1.5m的地方,開挖外環溝,溝寬0.6m,深0.8-1m,然後在外環溝內田板面上,開挖溝寬0.5m,深0.6-0.8m的田溝,視田塊大小而挖成“十”字形或“井”字形,與外環溝相通。在開挖環溝時,可利用土方加高加固田埂,夯實以防滲漏。在田塊進、出水口要設攔魚柵,起防逃和防止敵害生物入池的作用。

三、水稻種植

水稻品種宜選擇莖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強及產量高的品種,育苗及插秧儘量提前,最好在6月15日之前插完,以便儘早放魚人池。平時的田間管理注意:(1)水稻每畝栽插總穴數2.5萬叢左右,為保證稻田的豐收,插秧時採取寬窄行密植,利用邊行優勢,適當增加埂側溝旁栽插密度。(2)稻田排灌應保持溝中有一定水位,曬田時間不宜過長。(3)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稻田翻耕時每畝按200kg施足有機肥,多鋪底肥。追肥宜少量多次,氮肥施用量應低於常規魚,一般要減少10%-15%。(4)水稻病蟲害防治應以生態防治為主,施用農藥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品種,忌用劇毒農藥。稻田中除草劑應少用,要以手工拔除為主。用藥時採用噴霧方式,粉劑在清晨露水未乾時噴灑,水劑在露水乾後噴霧。噴藥時噴嘴向上噴灑,儘量將藥灑在葉面上,減少落入水中的藥量。施藥前將田間水灌滿,施藥後及時換水,切忌雨前噴藥,以免影響魚類安全。
四、放養魚種

1、放養準備:稻田田間工程結束後,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kg生石灰化水潑灑於魚凼、魚溝及田塊中,以進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將凼、溝及田底耙動一下,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一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禽糞肥進行肥水,用量每畝20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2、放養時間:一般在水稻插秧後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時放養。有的地方為了增加魚類生長期,在5月中旬便將魚种放入魚凼、魚溝中飼養,待秧苗返青後再打通溝、凼放魚人田。
3、放養方法:首先是魚種選擇,宜選擇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魚種。其次是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每畝可放規格10cm左右的大口鯰魚種50-70尾,搭配草魚鯉魚等家魚150-200尾。具體的放養量可根據稻田條件、水質環境、排灌條件及管理水平靈活掌握。
五、日常管理

1、餌料投餵:大口鯰為兇猛肉食性魚類,其飼料有蚯蚓、動物內臟、蠅蛆、蚌及各種野雜魚、小家魚苗等。在飼養過程中,可投餵從其他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和採購廉價低值魚作為飼料,或將這類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混合其他植物性飼料,以麵粉粘合製作混合餌料投餵。大口鯰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進行,一般日投餌2次,即清晨6時左右一次,下午5時再投一次。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則須使用全價顆粒飼料,要求粗蛋白質含量36%-42%,其投餵量在大口鯰全長10-13cm時,日投餌率為4%-6%,日投2-3次;全長在23cm以後,日投餌率為1%-3%,日投1-2次。其成魚飼料配方為: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複方胺基酸2%,預混料2.5%,澱粉18%,大豆粉18%,粗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加工中要注意原料儘可能粉碎得細些,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有1小時左右不鬆散,提高大口鯰攝食利用率。在夏季還可在凼、溝上掛幾隻黑光燈,誘蟲為食。

2、巡田:每天要堅持早、晚巡田,觀察魚類攝食是否正常、是否有浮頭,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魚是否堵塞、鬆動,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

3、調節水質:魚种放養初期,魚小秧苗又矮,可以灌注淺水以扶苗活棵,田間水位保持在10-15cm,秧苗分櫱後期加深水位,控制無效分櫱,並有利於魚種生長。高溫季節每7-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不超過田水總量的1/4-1/5,保證水質肥、活、嫩、爽。

南方大口鯰網箱養殖技術

一、養殖水域選擇和網箱設定

網箱養殖大口鯰一般選擇水質清新、無污染的湖泊或長江故道作為養殖水體,要求水深3米以上為宜。

網箱採用乙綸有結網片織成雙層網箱,規格7×4×3或6×4×3米,網箱入水深2米,網目1.5-2厘米,利用舊油桶等紮成框架固定網箱,使網箱能隨水位漲落自由升降。

二、魚种放養

南方大口鯰選擇品質優良純正的當年人繁苗種投放,投放時間一般6月上中旬,投放規格要求100克左右,每平方米投種15-20尾,如果購買的魚種達不到規格,則必須先用密眼網箱進行苗種培育,苗種培育的關鍵是保持飼料充足和及時分級飼養,一般每兩天分級1次,儘量保持網箱中苗種規格一致,減少相互殘殺,待苗種生長至15-20厘米後轉入成魚箱中養殖。

三、病害防治

大口鯰抗病能力較強,只要作好魚病的預防工作,魚病極少。但水質富營養化、放養密度過大,投餵霉爛變質飼料,仍會引起病害。
1.魚病預防:新網箱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液浸泡數小時,提前7天入水;每隔20~30天(在7月~8月20天),用生石灰兌水後潑灑箱體附近水域,或用強氯精掛袋,魚病流行的7~9月,用痢特靈、土黴素製成藥餌投喂,每半月一次。
2.常見的病害:爛鰓病、腐皮病、白皮病等細菌性魚病:用強氯精0.3克/m3兌水全箱潑灑(潑灑時將網箱提起,魚體在水下10~20cm時效果最好)。並拌土黴素等藥餌。
水霉病:用5克/m3孔雀石綠溶浸魚體15分鐘。
車輪蟲、斜管蟲、魚鯴等病用敵百蟲0.5克/m3或殺蟲劑(按說明書)。
四、飼料投餵

大口鯰屬肉食性魚類,食量大,生長快,必須保持充足的飼料,飼料以小雜魚為主或者白鰱等低質魚為主,日投飼2次,上下午各1次,其中晚上投餵量占70%,按魚體重的8-10%投餵。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5月份繁殖的苗種,生長至11月份,個體均重一般達2公斤以上。飼料係數3.6左右。

五、養殖管理
 
魚種培養階段,每隔15~20天必須篩選、分箱1次,將規格大小相同的魚放在同一網箱內飼養,避免弱肉強食,提高成活率。在篩選時,必須輕快,免傷魚體,分箱後要用強氯精消毒。定期清洗餌料台,清除網內污物,經常檢查網箱壁、繩的安全。每天觀察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做好天氣、水溫、投餌、防病及魚類的生長情況記錄。

六、效益分析

一口28平方米網箱,投放魚種400-500尾,可生產大口鯰成魚1000公斤,總成本6200元,其中苗種1500元,網箱折舊150元,飼料4500元,其它開支100元,收入100000元,純收入3300元。

南方大口鯰魚常見病的防治

大口鯰在試驗和生產中,已經發現的南方大口鯰魚病有:白皮病、潰瘍病、出血病、爛尾病、爛鰓病、腸炎病、斜管蟲病、絛蟲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氣泡病等。

1、腐皮病

此病危害成鯰,魚體受傷後易感染此病。流行於4-5月份。

症狀:病魚遊動緩慢,食慾減退,病魚體表部分皮膚變白,魚體兩側出現紅斑潰瘍。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強氯精,用量為0.3克/立方米,連潑2-3次;-10克/立方米呋喃唑酮浸洗魚病15-30分鐘;光合細菌全池潑灑10克/立方米,連潑2天;全池潑灑呋喃唑酮0.3克/立方米,連潑2-3次。

2、白皮病

此病主要危害魚苗魚種。每年5-6月份為流行季節。當魚體受傷或寄生蟲寄生時,病原菌侵入,便暴發流行。

症狀:病魚首先是尾鰭發白,隨著病情的發展,迅速擴展蔓延,尾鰭腐爛,病魚在水面緩游,時而頭部朝下尾部朝上掙扎,最後死亡。

防治方法:用“魚用潑灑劑”7克/立方米浸泡30分鐘,再將病魚放回原池;同時在池塘內用“魚用潑灑劑”0.35-0.4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4天;全池遍灑痢特靈,使池水成0.3-0.5克/立方米濃度。

3、腸炎病

此病危害成鯰和大規格魚種,一般是18℃以上開始流行,流行高峰為水溫25-30℃,發病時期為4-8月份,可與爛鰓病並發。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食慾減退,離群獨游,遊動緩慢。在發病早期,剖開魚腹,可見腸壁局部發炎,腸內粘液增多,疾病後期可見全部腸管發炎呈淺紅色,腸內無食,而有許多黃色粘液,同時可見病魚鰭條充血發炎,肛門紅腫等現象。

防治方法:堅持不投餵霉爛變質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0.5-0.1%的鮮蒜汁,也可定期潑灑生石灰漿等進行預防;全池潑灑高效消毒靈0.6克/立方米或強氯精0.3克/立方米;每千克飼料中拌入痢特靈8-10片或慶大黴素針劑2支,每天早晚各餵1次,連餵3天;每100千克飼料中加土黴素飼料粉20-100克或每千克飼料加5克土黴素,連餵5-7天;每25千克飼料中加病毒靈10克,連餵4-5天。

4、赤皮病

大、小魚種在6-7月均易患此病。

症狀:病魚體表出血發炎,鰭基充血,有時魚的上下頜及鰓蓋也充血發炎。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漂白粉1.0克/立方米,同時用磺胺噻唑拌飼料投喂,第一天每500克魚用藥5克,以後減半,連餵6天;也可用呋喃西林20克做成藥餌連餵6天。

5、爛鰓病

該病在15-30℃範圍內流行,水溫越高,放養密度越大,水質越差,則越易暴發流行。此病主要危害成鯰,可引起大批死亡,流行於4-8月份。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鰓蓋內表面的皮膚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鰓絲顏色變淡,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缺刻,鰓絲上的粘液增多,呼吸困難而致死。

防治方法:每100千克魚用呋喃唑酮2克拌飼投喂,連餵3天;漂白粉(含氯30%)先溶於水,濾掉殘渣,然後全池潑灑,使池水成1.0克/立方米濃度;全池潑灑高效消毒靈,用量為0.6-0.8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光合細菌和水淨劑混合使用,用量為第1次光合細菌10克/立方米,水淨劑5克/立方米,以後每10-15天潑灑1次;用濃度為1-1.5克/立方米的晶體敵百蟲潑灑;內服魚菌靈,魚用殺菌靈藥物效果較好,每天投餵1-2次,連服3-5天。

6、小瓜蟲病

由多子小瓜蟲寄生引起。病魚體表或鰭條上肉眼可見許多小白點狀囊泡,故又稱“白點病”,魚體發黑消瘦,若大量寄生鰓部,可見鰓絲顏色變淡,黏液增多,鏡檢發現大量蟲體,可見大核運動。此病危害很大,常見於魚苗、魚種,水溫20~25℃流行,來勢兇猛呈暴發性。

防治方法:①有條件時提升水溫到25℃以上可自然防治此病。②全池潑灑10~20ppm福馬林。③0.01ppm硝酸亞汞遍灑或0.5~0.7ppm硝酸亞汞浸泡魚體15分鐘左右,間天一次。④1.0~1.5ppm殺蟲靈乳劑全池遍灑。⑤按每立方米用生薑2g、辣椒1g煎汁後均勻潑灑,有一定療效。⑥0.5~1.0ppm螯合銅全池潑灑,效果較好。

7、車輪蟲

寄生體表及鰓絲上,嚴重時吻端、鰭條上有一層白翳,鰓絲色淡,粘液增多,鏡檢可見大量蟲體,注意與細菌性白頭白嘴病區分,此病主要危害2寸以下魚種,4~6月流行。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或福馬林徹底清塘,魚苗下塘前可用3ppm硫酸銅或2%食鹽浸洗,時間視魚種反應而定,一般15分鐘左右。②0.7ppm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或10ppm福馬林或2ppm高錳酸鉀全池潑灑。③將苦楝子煮沸1~2小時,連渣帶汁遍灑,濃度為5~10ppm。

8、.斜管蟲病

常見寄生蟲在大口鯰鰓絲上。刺激鰓絲分泌大量粘液,影響呼吸功能,病魚食慾減退,身體消瘦發黑,嚴重者呼吸困難而死,主要危害大口鯰魚種。

防治方法:參照車輪蟲病。

9、粘孢子蟲

多寄生魚種。病魚體表分布一些白點狀孢囊,與小瓜蟲“白點”不同,鏡檢可見粘孢子蟲的孢子,由於粘孢子蟲的成熟孢子有堅韌的殼片,藥物較難透過,治療難度大,此病重在預防。

防治方法:加大生石灰用量徹度清塘,可殺死孢子。感染後用0.3~0.4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

10、錐體蟲病

見於大規格魚種,早期外觀無明顯病症,只是體色變淡,解剖內臟顏色普遍變淡,新鮮血塗片顯微鏡觀察可見活的蟲體,後期患病魚食慾減退,紅細胞溶解,數量減少,引起敗血症。

防治方法:①由於錐體蟲的中間寄主是水蛭,可在苗種下池前對池塘採用魚藤精消毒殺滅水蛭,切斷傳播媒介。②殺錐體蟲藥對氨基苯胂酸鈉拌餌投餵雖有療效,但此藥有巨毒,必須控制使用。

11、指環蟲病

主要寄生大口鯰鰓部,除產生機械損傷外,還產生溶血毒素。大量感染引起粘液增多鰓部浮腫,鰓蓋張開難以閉合,呼吸受阻,鏡檢鰓絲每個視野有5個以上蟲體。

防治方法:①20ppm高錳酸鉀浸泡,時間視水溫、魚體反應而定,一般15~20分鐘。②全池潑灑0.5ppm晶體敵百蟲。③苦楝樹皮煎汁潑灑,使池水濃度為1ppm左右。

12、鯰盤蟲病

是一種蠕蟲病。常寄生於魚種鰓部,若寄生蟲種群數量較大,可造成鰓絲腫脹色淡,粘液增多,最終呼吸困難而死。

防治方法:①用0.3~0.5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②用1~2ppm2.5%敵百蟲粉劑全池潑灑。

13、絛蟲病

病原是鯰華麗絛蟲。病魚外觀體色變深,遊動遲緩,身體消瘦,解剖腸內肉眼可見絛蟲,且存在大量黃色粘液,絛蟲主要寄生苗種,成魚也有蟲體寄生於中腸,嚴重者腸道堵塞,影響生長,此病流行於4~6月。

防治方法:①魚苗期用0.5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②成魚期每天按照每100kg魚用90%晶體敵百蟲3~5g拌餌投喂,連用5~7天,或者每天按照每100kg魚用丙硫苯咪唑2~3g拌餌投喂,連餵3天。③1%葫蘆茶煮沸全池潑灑。

14、橈足類疾病

主要是中華蚤和錨頭蚤寄生引起,池塘套養大口鯰成魚及親魚時較易發生,大口鯰與同池混養的鰱鱅魚同時寄生中華蚤、錨頭蚤,只是鰱鱅寄生後反應更明顯,表現遊動不安,經常豎起尾鰭,若大量寄生鰓部,由於蟲體較大,引起鰓蓋難以合擾,長時間浮於水面,身體發黑.離群而死,若寄生體表會奪取魚體營養,使寄生部位紅腫發炎,影響正常攝食生長。

防治方法:①0.5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②1.4ppm2.5%敵百蟲粉劑與硫酸亞鐵合劑(6:1)全池潑灑。③辣蓼素(從水辣蓼中提取)0.3ppm全池潑灑。

15、鯴病

常由日本鯴寄生引起,對苗種、成魚均有危害,有機質含量高的水體經常出現,6~9月流行,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肉眼可見蟲體,蟲體利用口器刺傷寄生部位,引起大口鯰不安,浮於水面,嚴重者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加速死亡。

防治方法:0.3~0.5ppm晶體敵百蟲浸泡10~15分鐘或潑灑,同時拌餌內服抗菌藥物。

如何辨別南方大口鯰真假

大口鯰鯰魚

主要區別在尾緒和體色。南方大口鯰的尾鰭上葉明顯長於下葉;土始上下葉等長;鬍子鯰尾鰭則為圓形,沒分葉,是與背緒相連。大口鯰的體側和背部呈灰黑色,且色澤較均勻。背部無斑紋,體側偶有少量色斑,但深淺色斑反差不明顯;土鯰的體色為灰黑色,有時帶深墨綠色。背部和體側有深淺交錯的花紋。大口鯰與土鯰的腹部都為灰白色,但大口鯰的頭腹面有明顯的黑色斑點,而土鯰則無此特徵。另外,大口鯰與土鯰在苗種期都為6根須。但大口鯰的第二下領須消失的時間晚,在體長10—15厘米時依然存在;而土鮑的第二下領須在5—7厘米時就消失,由此可見鑑別10厘米以上的大口鯰魚種。南方大口鯰有3對須,鬍子鯰則終生4對須。

烹飪美食

大口鯰鯰魚燉茄子
鯰魚燉茄子

原料:鯰魚二條,約1500克,(買魚小竅門:顏色發黑的是養殖的,顏色淡青,肚皮發黃的是野生的)殺掉洗淨。紫長茄子2000克,(可根據人多少加減)。蔥段50克,蒜瓣(拍)50克薑絲30克,花椒粉10克,醬油20克,料酒10克,食鹽10克,味素10克,白糖15克,豆油100克 黃豆醬50克。

操作:

1、鍋燒熱,下油,開後放蔥段,蒜瓣(拍)薑絲,炒出香味放醬油,黃豆醬,花椒粉,白糖。爆鍋後加水,放茄子,鯰魚。(水量以沒過茄子為好)。

2、大火燒開,轉小火燉40分鐘大火收汁,放味素出鍋裝盤。
營養價值:

鯰魚 - 又名鬍子鮎、塘虱魚、肥魚、鮎魚、鬍子鰱、黏魚、生仔魚、鱝魚。鮎魚,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虱魚,生仔魚。茄子 - 又名落蘇、茄瓜。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所屬菜系:

東北菜 - 松遼風味,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方風味,或稱東北風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