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上逆證

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以噯氣,呃逆,嘔吐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胃氣上逆證

正文

胃氣失降,而反上逆所導致,臨床以噯氣、呃逆、嘔吐、反胃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常見於呃逆、噯氣、嘔吐、反胃,以及西醫的慢性胃炎、潰瘍病、幽門梗阻等疾病。
主受納腐熟水谷,以通降為順。胃氣降,可將腐熟的水谷傳至小腸。若胃寒積飲,或外邪犯胃,或痰食阻滯,影響胃氣的運行,則會造成胃氣上逆證。其臨床表現除呃逆、噯氣、噁心、嘔吐等症外,常隨病因不同而見各種兼症。如寒氣在胃,陽氣不達,水飲上逆,可伴有胃脘冷痛,泛惡清水,畏寒肢冷等症;若肝鬱化火,肝火犯胃,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可兼見嘔逆吞酸,胃中嘈雜不適,兩脅脹滿;若暴飲暴食,致使食滯胃脘,中焦氣機受阻而濁氣上逆,可兼見脘腹脹滿,嘔吐酸腐,噯氣呃逆,矢氣酸臭,大便惡臭等症;若因胃氣虛弱,痰濁內阻,而致胃氣不降,可兼見胃脘痞悶,不思飲食,噯氣頻作,嘔吐涎沫,舌苔白滑,脈弦而虛等症。胃氣上逆證的治療宜和胃降逆。因寒氣犯胃者,常用良附丸之類;肝火犯胃者,常用左金丸等方;因飲食不節者,用保和丸或枳實導滯丸;因痰濁內阻者,常用鏇覆代赭湯、溫膽湯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