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氣上逆

胎氣上逆

胎氣上逆是指在妊娠期中,胸腹脹滿,甚至喘急疼痛,煩躁不安的症狀,古名為子懸。

名稱

胎氣上逆胎氣上逆

胎氣上逆妊娠期中,胸腹脹滿,甚至喘急疼痛,煩躁不安,名為“胎氣上逆”,古名“子懸”。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產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素體脾胃虛弱,或肝鬱犯脾,孕後胎體漸長,胎礙臟腑,氣機壅塞,升降失常,而致胎氣上逆。
【辨證施治】
主要證候:妊娠胸悶腹脹,痞塞不舒,呼吸不暢,食後更甚,坐臥不安,甚至胸脅脹滿疼痛,呼吸迫促,煩躁不安,苔薄黃,脈弦滑。 [醫學教育網整理髮布]
證候分析:孕婦素體肝鬱脾虛,肝為剛髒,性喜條達,肝氣鬱結,遂而乘脾,脾胃氣壅,升降失調,故胸腹脹悶疼痛,坐臥不安,甚至煩躁不寧 摘自: 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胎氣上逆,上迫於肺,則呼吸不暢,甚則喘促。苔薄黃,脈弦滑,也為肝旺脾弱所致。
治療原則:疏肝扶脾,理氣行滯。
方藥:紫蘇飲(《普濟本事方》)加黃芩。 方中紫蘇、陳皮、大腹皮寬中下氣。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川芎疏肝理氣。甘草益氣扶脾。加黃芩以清熱安胎。全方重在疏肝理氣,調和肝脾,以達到胎氣安和之目的。

妊娠胸腹脹滿,甚或喘急,煩躁不安者,稱為“胎氣上逆”。亦名“胎上逼心”、“子懸”。
本病類似於西醫學妊娠合併心臟病,或妊娠合併呼吸系統感染。
主要機理是血氣失和,以致胎氣上逆,氣機不利,壅塞胸腹而致病。常見分型有肝氣犯脾和肺胃積熱。
1.肝氣犯脾:素性抑鬱或忿怒傷肝,氣機不利,孕後血聚於下,氣逆於上,肝氣傷脾,濕濁上泛,遂致胸腹脹滿而為子懸。
2.肺胃積熱:平素陽盛,肺胃積熱,孕後胎氣不和,邪熱逆上心胸,以致胸腹脹滿而病子懸。
依據胸腹脹滿,甚或喘息氣急的主症,結合伴隨證、舌脈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標本虛實。治療以理氣行滯為主,佐以利濕、清熱等法。
一、肝氣犯脾型
1.主症:
·妊娠期,胸腹脹滿,甚或喘急不安。
·心煩易怒,食少暖氣,心悸乏力,大便清薄。
·苦薄膩,脈弦緩。
2.治療:疏肝健脾,理氣行滯。
3.方藥:紫蘇飲(《普濟本事方》)。
紫蘇10 陳皮6 大腹皮10 當歸10 白芍10 川芎10 人參10 甘草6
加減:若濕濁上泛,胎氣迫肺,喘息不安者,加茯苓20~30(重用)、葶藶子9、瓜蔞皮10降逆氣,定喘息;若食少便溏者,加厚朴6、枳殼6、白朮10、茯苓10以扶脾滲濕。
二、腸胃積熱型
1.主症:
·妊娠期,胸腹脹滿,甚或喘急不安。
·咳唾黃痰粘稠,口渴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脈滑數。
2.治法:清肺胃熱,降逆化痰。
3.方藥:芩術湯(《女科秘訣大全》)加瓜蔞、桑白皮、梔子、枳殼。
黃芩10 白朮10 瓜蔞10 桑白皮10 梔子10 枳殼10
或用蘆根湯(《濟陰綱目》:蘆根15 竹茹10 麥冬10 前胡10 橘皮6)加減,則清痰熱,降逆氣亦效。
症狀嚴重者,應住院治療。

簡介

病證。多因平素腎陰虛損,肝氣偏盛,胎氣隨肝氣上逆,上沖心胸,而症見煩躁不安,甚則脅痛,喘急。參見子懸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