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容積

肺容積是指肺內容納的氣體量,通過測定不同幅度的呼吸動作所產生的容量改變,協助評價肺功能,適用於支氣管肺疾病、胸廓和胸膜疾病、神經肌肉疾病。


肺容積正常值:

1.潮氣量(VT):在平靜呼氣基礎上,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正常人為500ml左右。
2.補吸氣量(IRV):平靜吸氣後,再用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量。正常值男性為2100ml,女性為1500ml。
3.補呼氣量(IRV):平靜呼氣後,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正常約占肺總量的15%。
4.殘氣量(RV):深呼氣後肺內還剩餘的氣量。正常占肺總量的25%左右,我國成年男性約為1500ml,女性約1000ml。
5.深吸氣量(IC):平靜呼氣後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量。正常約占肺總量的60%。
6.功能殘氣量(FRC):平靜呼氣後,肺臟所含的氣量。正常約占肺總量的40%,男性約為2300ml,女性約為1600ml。
7.肺活量(VC):深吸氣後做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長成人約占肺總量的75%,我國男性約為3500ml,女性約為2500ml。
8.肺總量(TLC):深吸氣後肺內所含的氣體量。我國成人男性約為5000ml,女性約為3500ml。

肺容積臨床意義:

1.肺活量減少,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①肺的限制性疾病,如肺腫瘤、肺部炎症、肺不張或纖維化等,引起肺組織受壓、萎縮或正常肺組織被病變所代替。
②胸廓活動障礙,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脊髓灰質炎、脊柱畸形等影響胸廓擴張或收縮的疾病。
③大容積肺切除術後。
2.功能殘氣量增加,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①肺組織彈性回縮力減弱,如肺氣腫;
②氣道部分阻塞,特別是呼氣時,如支氣管哮喘;
③肺切除後代償性肺氣腫;
④胸廓畸形或嚴重脊柱畸形,引起肺泡過度膨脹以及肺氣腫。
3.殘氣量/肺總量比例增加,可由於殘氣量絕對值增加(如哮喘或肺氣腫),或肺總量減少(如各種限制性肺病或肺充血)引起。
4.肺總量減少,見於廣泛肺部疾患,如肺水腫、肺充血、肺不張、肺腫瘤以及限制性通氣障礙疾病,也見於氣胸或胸腔積液而引起肺組織的壓迫,進而影響肺臟的擴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