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

肩痛

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稱肩痛。肩後部疼痛住往連及胛背,稱肩背痛;肩痛而影響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稱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於肩痛而引起,故可統稱為肩痛。對於此病症應做到及時治療,可以外用中醫育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並且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多注意休息。

基本信息

肩痛

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稱肩痛。肩後部疼痛住往連及胛背,稱肩背痛;肩痛而影響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稱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於肩痛而引起,故可統稱為肩痛
由於肩痛往往導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動障礙,勉強活動上肢疼痛加劇。在中醫古籍中,以肩部疼痛為主 而功能活動正常影響較輕者,稱"肩痛"(《針灸甲乙經》)、"肩背痛"(《內經》、《針灸甲乙經》)、"肩臂痛"(《針灸甲乙經》)、"肩前臑痛"(《內經》);若以功能活動障礙而上肢不能抬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則稱為肩不舉,見肩不舉條。肩痛一症自《內經》始均歸屬於痹證範圍,《針灸甲乙經》稱"肩背痹痛"、"肩背周痹",《針灸資生經》稱為"肩痛周痹"、"肩痹痛"、"肩痹"。

中醫治療

對於此病症應做到及時治療,可以外用中醫育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並且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多注意休息。

常見證候

風寒肩痛:為肩痛此較輕者,病程較短,疼痛程度也輕,疼痡性質為鈍痛或隱痛,不影響上肢的功能活動。疼痛的範圍或局限於肩部,或影響肩後部而牽掣胛背,或在肩前部而影響上臂,往往項背或上臂有拘急感。肩部感覺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疼痛減輕。舌苔白,脈浮或正常。痰濕肩痛:肩部及其周圍筋肉疼痛劇烈,病程較長。肩關節功能活動雖然正常,但因疼痛劇烈而不敢活動,動則疼痛更甚,經久不愈可造成肩關節活動障礙。肩部感覺寒涼,畏冷,得暖雖疼痛可暫時減輕,逾時則疼痛、寒涼感覺仍舊。因疼痛劇烈,往往影響患者的睡眠、飲食及正常工作。常因疼痛劇烈而汗出。因病程較長,患者往往兼有氣虛症狀,如自汗、短氣、不耐勞、易感冒等。舌質淡、苔白、脈弦或弦細。瘀血肩痛:若因閃扭所致,則有明顯外傷史。若無閃扭外傷,肩痛劇烈,疼痛性質為刺痛,雖經溫經散寒、【衣+去】風濕止痛等法治療,但獲效甚微,經久不愈的,亦為瘀血肩痛。閃扭瘀血肩痛可有輕度腫脹或無腫脹,其閃扭損傷局部壓痛明顯。久病瘀血肩痛則無腫脹,疼痛範圍比較廣泛,也無明顯痛點。二者均可因疼痛而引起肩關節活動輕度障礙。

鑑別分析

風寒肩痛與痰濕肩痛:風寒肩痛為肩痛較輕者,可稱為"肩痹痛",而痰濕肩痛為肩痛較重者,且疼痛範圍較風寒肩痛為廣泛。可稱為"肩痛周痹"。二者的病因均得之感受風寒濕邪,前者以感受風寒為主,而後者以感受寒濕為主。二者之病機各異,風寒肩痛因汗出當風,或夜臥不慎被風寒外襲,邪在肌膚,尚屬淺表。但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常自汗出,易感受風寒之邪而患肩痛。《素問.五臟生成篇》雲:"臥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所謂"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夙寒之邪襲留肌膚,經絡氣血為之凝澀不通,發為痹痛。其疼痛較輕而兼有麻木感。若體虛衛陽不固之肩痹痛,可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當歸、薑黃、桑枝等;若因氣血不足,感受風寒之邪較重而疼痛也較明顯者,可用蠲痹湯。
痰濕肩痛雖亦得之感受風寒濕邪,但以感受寒濕之邪為主,且寒濕之邪久滯筋肉之間,其疼痛症狀明顯且病程較長。常因久臥寒濕之處,或大汗之後浸漬冷水所得。《靈樞.周痹篇》雲:"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徐靈胎注云:"《內經》中無痰字,沫即痰也。"沫即水濕,而稱之謂痰。迫切而為沫,即迫切而為痰,痰濕聚於分肉之間,"排分肉而分裂",故疼痛劇烈,稱為痰濕肩痛。《內經》稱此為"周痹"《針灸資生篇》名之謂"肩痛周痹"。痰濕久居分肉之間而不出,不但疼痛劇烈,而且氣血亦虛,所以治療以祛寒濕補氣血為主,方用烏頭湯加蒼朮、白朮、茯苓、防己等。
瘀血肩痛與痰濕肩痛:閃扭瘀血肩痛有明顯外傷史,起病突然,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疼痛性質也多為刺痛,影響上肢功能活動,治療以活血祛瘀止痛為主,可用桃紅四物湯加薑黃、乳香、沒藥、土鱉蟲等。痰濕肩痛疼痛劇烈,病程較長,而無明顯外傷史,局部也沒有明顯瘀腫。其久治不愈,也多兼有瘀血,表現為刺痛,經筋僵硬,肌肉萎縮等,苔脈無明顯變化。治療除渵寒濕補氣血之外,尚需配以祛瘀血之藥,如乳香、沒藥、川山甲等。

肩痛的中醫治療

中醫膏藥治療肩痛早期要及時治療,外貼膏藥烏金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並且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中醫解析中
醫學認為,本病內因是肝腎已虧、氣滯血瘀、筋骨失去濡養,外因是勞傷經脈,氣血閉阻瘀滯或外患風寒濕邪,客於經絡、阻滯不通。可以外貼齊龍山
黑膏貼通過中藥的化學成分、溫度等刺激,直接作用於病灶,增加內能,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血供,促進組織修復,故能提高療效,患者治癒率顯著提高,且無任何
不利作用。
對於頸椎病造成的頸肩部僵硬疼痛,還應以治療頸椎病為主,應服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作用的藥物治療,修正頸腰康膠囊是臨床常用的頸椎病治療藥物,由10味中藥加工而成,具有見效快、持效長等特點。

日常注意事項

加強鍛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鍊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鍊者強得多。注意保暖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保持正常心態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預防感染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提高免疫力生活上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並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積極治療感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齲齒、齒槽溢膿、扁桃腺炎、副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必須及時根治。避免誘因受涼、受潮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加重的誘發因素,必須避免。另外治療用藥要嚴格按照醫囑規定進行,服藥不規律、擅自停藥也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注意飲食要強調飲食的營養,又要重視進食品種的衡定性。因進食品種的突然改變,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而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有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