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1.血銅檢查。 (一)保肝治療。 .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Wilson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 病因 本病銅代謝障礙的具體表現有:血清總銅量和銅薴蛋白減少而疏鬆結合部分的銅量增多,肝臟排泄銅到膽汁的量減少,尿銅排泄量增加,許多器官和組織中有過量的銅沉積尤以肝、腦、角膜、腎等處為明顯。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 症狀 本病大多在10~25歲間出現症狀,男稍多於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緩漸,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症狀為:. 一、神經系統症狀: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典型者以錐體外系症狀為主,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強直性增高,運動緩慢,面具樣臉,語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難。不自主動作以震顫最多見,常在活動時明顯,嚴重者除肢體外頭部及軀幹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轉痙攣、舞蹈樣動作和手足徐動症等。精神症狀以情感不穩和智慧型障礙較多見,嚴重者面無表情,口常張開、智力衰退。少數可有腱反射亢進和錐體束征,有的可出現癲癇樣發作。. 二、肝臟症狀:兒童期患者常以肝病為首發症狀,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臟腫大,質較硬而有觸痛,肝臟損害逐漸加重可出現肝硬化症狀,脾臟腫大,脾功亢進,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及肝昏迷等。. 三、角膜色素環:角膜邊緣可見寬約2~3mm左右的棕黃或綠褐色色素環,用裂隙燈檢查可見細微的色素顆粒沉積,為本病重要體徵,一般於7歲之後可見。. 四、腎臟損害:因腎小管尤其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可出現蛋白尿、糖尿、胺基酸尿、尿酸尿及腎性佝僂病等。. 五、溶血。可與其它症狀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由於銅向血液內釋放過多損傷紅細胞而發生溶血。... 檢查  1.血銅檢查。血清銅總量降低。. 2.尿液檢查。尿銅排出量增高。青黴胺負荷試驗有助於診斷,尤適於症狀前期及早期病人的檢出。.3.肝功能異常,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 4.顱腦CT檢查,雙側豆狀核區可見異常低密度影,尾狀核頭部、小腦齒狀核部位及腦幹內也可有密度減低區,大腦皮層和小腦可示萎縮性改變。. 5.腦電圖異常。. 6.組織微量銅測定。.. 治療 一、低銅高蛋白飲食。避免食用含銅量高的食物如甲殼魚類、堅果類、朱古力、瘦肉、豬肝、羊肉等。禁用黽板、鱉甲、珍珠、牧蠣、僵蠶、地龍等高銅藥物。. 二、使用劑驅鋇:. (一)D-青黴胺。應長期服用,每日20~30mg/kg,分3~4次於飯前半小時口服。. (二)三乙基四胺。對青黴胺有不良反應時可改服本藥,長期套用可致鐵缺乏。. (三)二巰基丙醇。. (四)硫酸鋅。毒性較低,可長期服用。餐前半小時服200mg,3/d,與D青黴胺合用時,兩者至少相距2h服用,以防鋅離子在腸道內被D青黴胺絡合。. 二、對症治療:. (一)保肝治療。多種維生素,能量合劑等。. (二)針對錐體外系症狀,可選用安坦或東莨菪鹼。. (三)如有溶血發作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血漿替換療法。..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