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鮑

耳鮑

耳鮑,海產貝類。殼扁平,螺層數少。殼口寬斜,耳狀,體螺層上具一列排成螺鏇形的小孔。殼內面真珠層常呈彩虹般的綠色或藍色光澤。足肥大,附於岩石。食藻類。見於各海洋岩岸淺水中。由於過度捕撈,世界許多地區耳鮑的數量已減少,因此在一些地方已限制捕撈量,乃至完全禁止捕撈。自古以來鮑屬種類的殼用作裝飾品。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西太平洋。台灣基隆,東沙島,南沙太平島,澎湖,台東縣成功,台北縣貢寮鄉,澎湖縣七美嶼,屏東縣恆春半島,台灣東部海域,台灣東北角

習性環境

棲息地:近海岩礁上。亞潮間帶,淺海

形態特徵

耳鮑 耳鮑

貝殼狹長,貝殼較小,薄,狹長,略扭曲成耳狀。殼長69毫米,寬31毫米,高11毫米。螺層約三層,各層間縫合縯不明顯。體螺層很大,螺鏇部小,呈乳頭狀。殼頂鈍,位近後端,略低於殼高。殼面被一條帶有由20餘個突起,其中5—7個開孔組成的螺肋分為左右二部,二部相交的角度較大。左部狹,呈帶狀,表面有細而明顯的肋4、5條,肋至殼前緣部逐漸平坦;右部寬大.自第二螺層開始出現細弱的螺肋,螺肋越向殼口前緣部越不明顯。殼面有綠、紫、褐等色彩,呈雲霧狀分布,有的還雜有多種色彩組成的斑帶和斑點,很美麗。殼口大,與體螺層近等,外唇較厚,中央部微顯凹陷,內唇形成狹長的遮緣面,向腹面伸展,寬約4毫米。

經濟價值

耳鮑殼薄肉多,足部肌肉特別肥厚,是著名的海珍品之一,也是人工養殖的優良品種。

人工養殖

研究人員經過養殖實驗 ,研究了耳鮑 (Haliotisasinina)在海南省人工養殖的可行性 ,發現室外水泥池池底波紋板流水養殖 ,其生長速度快 ,年平均殼長增長率為75.5% ,成活率高達83.3%。同時證實耳鮑不適合室內目前通用的工廠化籠養。

軟體動物門(八)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