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螺

法螺

法螺,肉食性殼類,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紐西蘭、菲律賓、日本等地。法螺喜歡棲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過附著生活,喜歡吃海參和水螅。多在春、夏季進行繁殖。另佛教有一種法器名曰法螺,在佛事中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在卷貝的尾端附笛製成,狀似喇叭。在《洛陽伽藍記》卷五記載,烏場國有早晚吹法螺以禮佛的習俗。《廣清涼傳》卷上記載,五台山大孚靈鷲寺啟建法會時,即以法螺、箜篌、瑟琶齊奏。在密教之中,是灌頂所必須的法器之一。如《注進醍醐寺三寶院並遍智院道具繪樣等三昧耶戒道具事》記載:灌頂所用的法螺為白色,長須五寸二分。。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法螺法螺

貝殼大。殼高351.0mm,殼寬170.0mm。螺層約10層。縫合線淺。螺鏇部高,尖錐形,頂部常磨損。體螺層膨圓。每層具寬大光滑的螺肋和縱腫肋,肋間有細肋。縫合線下方的螺肋具結節突起。殼呈黃紅色,具黃褐色或紫色鱗狀花紋。殼口卵圓形,內桔紅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對齒肋和褐色條紋;內唇有褐色條紋的褶襞。前溝向背方彎曲。

生活習性

法螺為熱帶和亞熱帶生活的種類,棲息於岩石、珊瑚礁的底質,泥沙或沙質的海底。法螺為肉食性的動物,是珊瑚的保衛者,它常捕食以珊瑚為餌、破壞珊瑚生長的棘皮動物長棘海星。它的貝殼高可達 350毫米,磨去殼頂,吹之能發出高聲,古代常用做號角。肉可食,但數量少。佛教也拿法螺作為法器。

產地

產於海南島瓊海、三亞沿海。

相關知識

法螺甚至可以以海星為食,據說是唯一能與海星叫板的腹足綱海洋生物。瑞士海洋動物攝影師庫爾.安雷斯曾在法屬玻里尼西亞半島珊瑚礁拍攝過法螺與海星的追逐戰,以法螺吃掉海星為終。法螺及其他以海星為食的魚類對於控制海星數量,保護珊瑚礁及保護珊瑚礁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軟體動物門(八)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