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練村

老練村

老練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該村國土面積29.07平方公里,海拔1130米,年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蠶桑、甘蔗、蔬菜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普洱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地處文井鎮政府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離縣城25公里。東鄰大街鄉三營村,南鄰文窩村,西隔川河與文井村相望,北鄰文光村。轄紅土坡、龍口箐等16個村民小組。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該村有農戶906戶,有鄉村人口3307人,其中農業人口3282人,勞動力21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00人。
全村國土面積29.07平方公里,海拔1130米,年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蠶桑、甘蔗、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086.7畝,人均耕地1.58畝,林地32093.9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58.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4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 全村有329戶通自來水,有520戶飲用井水,有 5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61.25%)。有849 戶通電,有68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7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1.15%和91.5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1戶(分別占總數的 87.16%和71.9%)。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2輛,機車 47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26.45畝,有效灌溉率為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26.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3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4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2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2戶為磚混結構;有34戶為磚木結構;有814戶為土木結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甘蔗、蔬菜產業,主要銷往縣內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1.7%。該村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94戶,共有鄉村人口3352人,其中男性1645 人,女性1707人。其中農業人口3325人,勞動力2479人。該村是漢族、哈尼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42人,哈尼族580人,彝族272人,其他民族4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2人,占人口總數的8.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27人,參合率84%。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3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259人,距離鎮中學0.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7人,其中小學生259人,中學生118人。

人文地理

老練的主要山脈有小松毛地、老尖山、熊洞山,河流有馬鞍山小河、坍皇箐小河。 老練吊橋:於1974年5月建成,橋長116米,寬1.6米,曾是通往西岸重要交通橋樑。2000年老練鋼混大橋建成後停止使用。
老練大橋:於2000年1月26日建成,橋型為6—20米預應力空心板橋。主橋長135.24米,寬9米,共設五孔,東西引道383.77米。該橋是文井鎮連線東西兩岸的重要交通橋樑之一。現已成為川河上一道亮麗風光,是們觀川河風光好地方。
民國時期老練張榮科大戶,養有千餘匹騾馬,組成運輸馬隊,從文井馱運白棉紙、紅糖、茶葉、鹽巴、煙土等北到大理、下關,南到西雙版納、緬甸、泰國、寮國等地銷售後,換回棉布、棉紗、“洋盆”、香皂等“洋貨”供應市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引水裡程遠,無建設資金,人畜飲水困難;村莊道路差;灌溉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400畝、蠶桑1300畝,發展核桃100畝,發展無公害蔬菜。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600元增加到43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