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園碑林

翰園碑林

中國翰園碑林座落於古城開封風景秀麗的龍亭湖風景區,占地120畝,是一座融山水藝術景觀和古典園林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古今中外詩詞、書畫、碑刻藝術之大成的文化園林。位於開封龍亭湖西畔,是開封市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李公濤自籌資金,於1985年始行創建的。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最大的民辦碑林。碑林分為碑廊區、陳展區、風景區三部分,占地130畝,豎碑3500塊。分設現代名人碑廊、中山碑廊、宋代碑廊、帝王名臣碑廊、友誼碑廊等七大碑廊區。一座大型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第一座最大的民辦碑林”。

景點簡介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中國翰園碑林座落於古城開封風景秀麗的龍亭湖風景區,占地120畝,是一座融山水藝術景觀和古典園林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古今中外詩詞、書畫、碑刻藝術之大成的文化園林。園內山水奇峰竟秀,景色迷人,瀑布跌宕,噴泉叢生,宛如人間仙境。匯集歷代書法名碑名帖、廣納當代書畫巨匠名篇大作的3500塊碑刻,枯潤險奇,異采紛呈,分類鑲嵌於古典迷宮式碑廊之中,展線長達6華里。綜藝舞台每日兩場的精彩演出讓你體會雅俗共賞的遊園樂趣。每年一屆的春季花鳥魚蟲博覽會、翰園金秋文化旅遊藝術節以及獨具特色的春節廟會等,更讓您深刻領略文化旅遊的超前理念,全新感受過節度假的時尚之選。

中國翰園碑林是由開封市退休幹部、年愈花甲的李公濤先生帶領全家,節衣縮食,於1985年以只許投入,不許索取,迎難而上,奮鬥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發起創建的。他這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海內外無數炎黃子孫。中國翰園碑林被河南省教委以及20餘家大、中、國小校定為德育教育基地。李公濤先生被譽為“當代文化愚公”。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視察中國翰園碑林時稱讚李公濤先生:“為弘揚民族文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閣下專程造訪李公濤先生,並揮毫題詞:“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環境介紹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中國翰園碑林座落於古城開封風景秀麗的龍亭湖風景區,龍亭區位於開封市中北部,1956年建區,2005年進行區劃調整,因著名古建築“龍亭”而得名。現轄2鄉(北郊鄉、柳園口鄉)、4辦事處(北書店辦事處、午朝門辦事處、大興辦事處、北道門辦事處),共有44個行政村、13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91.51平方公里,人口16.6萬。龍亭區風光秀麗,文化燦爛,經濟繁榮,商業發達,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顯。貫穿全境的連霍高速公路與日南、阿深、京珠高速相連,和新鄭國際機場,隴海、京廣、京九鐵路,106、301國道形成了立體交通網。60分鐘可以直達新鄭國際機場。隨著鄭開大道的開通,30分鐘可以直達鄭州。旅遊資源豐富。龍亭區是開封市最重要的風景旅遊區,景點總數占全市的60%以上,遊客接待量占全市的70%以上。河南省濕地保護區、黃河生態水源保護地—柳池,波光粼粼,靜謐幽雅。國家首批命名的4A級風景區─龍亭湖風景區,湖光山色,引人入勝。仿宋建築的經典—宋都御街,既古香古色,淳樸典雅,又富麗堂皇,氣勢恢弘。仿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而建造的反映北宋時期汴京商賈雲集、百姓交易繁華景象的清明上河園,古風依然,宋韻猶存,金碧輝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煌,蔚為壯觀。潘家湖、楊家湖、楊家西湖三個自然湖泊,一水相連,與宏偉的龍亭大殿相映成輝。仿明清建築的北書店街、雕樑畫棟的山陝甘會館、碑刻園林之冠中國翰園碑林、“城摞城”奇景古城牆、一門忠烈天波楊府、鄉村風味濃厚的黃河生態遊覽區等均為開封市標誌性景觀。農業特色突出。龍亭區緊鄰黃河,特色農業發展迅速。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現有2.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個、1.6萬畝優質大米生產基地1個。畜禽養殖以奶牛、生豬、肉雞為主,現有億興乳業、黃河綠色奶業等5個奶牛養殖小區和張莊肉雞養殖、劉店生豬養殖等10個養殖專業村。水產養殖以鯉魚、草魚、鰱魚為主,現有以開封市無公害綠色水產品生產基地—柳池為主的養殖水面8000畝,其中精養水面2400畝,“名、特、優”水產品10餘種。農副產品種植以蓮藕、小雜果、食用玫瑰為主,形成了“蓮藕”、“溫室蔬菜”、“玫瑰生態園”、“小雜果”等種植示範區,全區蓮藕種植面積達2500畝,小雜果種植面積達3150畝,孫李堂村花卉種植基地年產菊花200萬盆。工業實力雄厚。

景點導遊

碑林位於開封西北隅。一座大型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第一座最大的民辦碑林”。

走過雄偉高大的仿宋建築牌樓,矗立在面前的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塑像。塑像高17米,重20噸。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也叫有熊氏,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結統一的奠基人和古老文明的開拓者,歷來受到人們的尊崇,稱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所以我們也自稱是炎黃子孫或華夏子孫。

古城開封湖泊很多,是有名的北方水城,但就是缺山。翰園碑林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在南部風景區建造了仰聖山、文萃山和翰園山。仰聖山體現了山的文化品位,具有雄、險、奇、秀之氣勢與美姿,也體現了人們對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和古聖先賢的敬仰和思慕。飛流而下的瀑布十分雄偉,落差18米。通向山頂,有7條小道可以攀登。站在山巔,舉目遠望,附近景觀盡收眼底。仰聖山南面是正在建設中的翰園山,規劃山高36米,建成之後,翰園碑林將成為群山競秀、百花爭艷的樂園。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翰園碑林北部碑廊主體碑廊建築面積l萬平方米,雄偉壯觀,氣勢恢宏。這十大碑廊,以書法藝術為主,集詩書畫印精華之大成,如同一部刻在石碑上的中國文化發展史和書法藝術發展史。在碑廊里,首先看到的是由楷書名家田英章書寫的《前言》,簡要敘述了翰園碑林的創建過程和概況,字型平穩端正,清麗古雅。

接著是歷代書法碑廊。從殷商四骨文開始到清末,刻有歷代書法名家的墨寶,這是按朝代順鑲嵌的。殷商甲骨文是刻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現現在距今3000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源頭,公元1898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在發現,先後出土15萬片以上,約5千餘字,至今研究甲骨文已成為一門學問。金文是殷商時代鐫刻在各種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代稱銅為金,所以稱為金文。代是我國書法史上承先啟後、諸體出新的開創性時期,李斯創小篆體,他書寫的《泰山琅琊》、《權量詔版》等,字型修長,橫成列,豎成行,為今天方塊漢字奠定了基礎。漢代是書法奠基時期,秦代程邈整理的隸書,逐漸發展定型,成為漢代占統治地位的書體,行書、草書、楷書都從隸書中演變出來。至此,漢字各種書體都已具備,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魏晉南北朝是書法藝術的高峰時期鍾繇、王羲之的倔起,使書法藝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唐代視為國寶。唐太宗李世民將它作為殉葬品,埋入昭陵,留傳後世的是它的摹擬本。王

翰園碑林翰園碑林
羲之和他的第七子王獻之並稱“二王”,其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大。唐代是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張旭稱為“草聖”,他和懷素並稱為“顛張狂素”。宋代書法藝術是一個變革創新的時期,蘇拭、黃庭堅、米芾、蔡襄為宋四大家,蘇拭的《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明代有唐伯虎沈周文微明仇英,被稱為“明四家“。清代是中國“書道中興“時期,出現了王鋒、傅山、鄧石如、鄭板橋、趙之謙、康有為等眾多的書法名家,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書寫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在世上影響很大。

現代書法碑廊是按篆、隸、楷、行、草書體排列,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自新中國成立迄今現代書法藝術發展的輝煌成就和整體面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名家輩出,可謂群星燦爛。這裡刻有毛澤東、郭沫若舒同啟功、王學仲、歐陽中石、沙孟海、沈鵬等以及港、澳、台等書法名家墨寶。

翰園碑林還設有中山碑廊、篆刻碑廊、繪畫碑廊、國際人十書法碑廊、少數民族書法碑廊、少兒書法碑廊、名人題詞和名人書法碑廊等,真乃是書法薈萃、琳琅滿目。翰園碑林永遠刻碑不止,繼續豐富充實碑廊內容,並加速園林建設,任重而道遠。李公濤先生全家決心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把翰園碑林建成一座文化高品位,園林高層次,中國碑林第一流,長期享有“世界之最“稱號的大型文化旅遊勝地。

景點創始

翰園碑林李公濤先生
位於開封龍亭湖西畔,是開封市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李公濤自籌資金,於1985年始行創建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最大的民辦碑林。碑林分為碑廊區、陳展區、風景區三部分,占地130畝,豎碑3500塊。分設現代名人碑廊、中山碑廊、宋代碑廊、帝王名臣碑廊、友誼碑廊等七大碑廊區。它將與西安、曲阜碑林並駕齊驅,且以收集海內外名家作品之多、刻碑數之巨,位居中國碑林之首。

李公濤是開封市供銷社的退休幹部、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為弘揚民族文化,學習焦裕祿精神,改變開封面貌,他以共產黨人特有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民辦碑林——中國翰園碑林。以此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人生旅途的最後歸宿,作為一名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最後奉獻。經過20年的艱苦奮鬥,中國翰園碑林已基本建成。李公濤由此被人們譽為“當代文化愚公”。

遊客須知

景點票價20元

乘車路線龍亭北路15號。乘1、15、20、30路公車。

諮詢電話0378-289155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