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鷺銜魚紋銅鼓

翔鷺銜魚紋銅鼓

翔鷺銜魚紋銅鼓,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1976年出土於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高36.5厘米,面徑56.5厘米。此鼓的紋飾繁縟,鑄刻精細,給碩大的鼓身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翔鷺銜魚紋銅鼓翔鷺銜魚紋銅鼓
名稱:翔鷺銜魚紋銅鼓
年代: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36.5、面徑56.5厘米
出土:1976年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
館藏: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

簡介

翔鷺銜魚紋銅鼓翔鷺銜魚紋銅鼓

翔鷺銜魚紋銅鼓——嶺南越人的樂舞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6年出土於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在此鼓足部一側還刻有“百廿斤”銘文。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此鼓出土於西漢時期嶺南越人聚住區,鑄造精細,紋飾精美,是漢代少數民族文物中的傑作。鼓足部刻有“百廿斤”銘文,可知當時漢文化已深人嶺南越人地區。

起源

銅鼓起源於春秋時期雲南戰國後向四周傳播,曾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川湖南等地少數民族中廣為流行。

設計特點

翔鷺銜魚紋銅鼓(局部)翔鷺銜魚紋銅鼓(局部)

高36.5厘米,面徑56.5厘米。此鼓的鼓胴鼓腰鼓足分界明顯,胴外鼓,腰部較高,足稍外侈;胴與腰間鑄四個繩紋紐。鼓面主題紋飾為翔鷺銜魚紋,此外還有芒紋、菱形紋、鋸齒紋等;胴部飾弦紋、乳釘紋、羽人划船紋等;腰部飾羽人舞蹈紋。紋飾繁縟,鑄刻精細,給碩大的鼓身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功用

除了作為禮樂器用於演奏音樂伴奏舞蹈和祭祀、典禮外,還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演奏方式

銅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將它側身懸掛,一人擊鼓,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動,以改變音量和音色。也常平置地面擊奏或由兩人抬鼓邊走邊以手拍擊。其音色粗獷宏亮,鼓聲大者可達數里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