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也譯為羅德茲獎學金或羅氏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s)。獎學金評審每年11月在1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德國、香港、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南非、百慕達、巴基斯坦等),選取80名全球剛畢業的本科生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而羅德學者也被視為全球學術最高榮譽之一。此獎學金的數目隨著學習科目而不同,每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每學年大約可得到£30,000英鎊或$50,000美元(最多可補助四年)來全額補助牛津大學的學費、學院費、生活費、及到英國的來回機票,並且可以得到使用羅德樓的權力。羅德學者的評定標準則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之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羅德茲獎學金是塞西爾·羅德茲(英國殖民時期礦業大亨,當時擁有全世界90%的鑽石工業,也是當時的世界首富)自1902年創設的獎學金,已有超過100年歷史,專供外國菁英前往牛津大學研習之用。

基本信息

獎項設定

羅德獎學金羅德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RhodesScholarships),也譯為羅德茲獎學金或羅氏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RhodesScholars)。
羅德獎學金在每年一度,獎勵學術和品格優秀的學生,獲得者將在牛津萬靈學院學習兩到三年。

中國獎學金

香港特區

羅德獎學金雅承施素‧羅德爵士的遺願於1902年成立,原只頒授予大英國協、美國及德國學生,其後把香港納入獎學金計畫之內,於1986年首度頒發香港區獎學金,每年由多位本港教授及社會賢達組成香港羅德獎學金遴選委員會,在香港挑選一名學業成績優異、品格良好、體魄強健、熱心社會服務及具領導才能的大學畢業生成為獎學金得主,前赴牛津大學深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戴漪晨同學,獲選為2016年度港區羅德學人,在全港多名來自不同高等院校的精英中脫穎而出,獲逾港幣一百萬元獎學金前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過去三十年來,中大共有十四名學生榮膺羅德學人,數目為全港大專院校之冠。

中國大陸

2015年,羅德獎學金首次登入中國大陸,首批四位中國羅德獎學金得主:
鞏辰卓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畢業時被授予榮譽畢業生,這一稱號只授予每年十個最優秀的畢業生。他參加過的學習交換項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巴西,英國,美國,芬蘭。他目前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傳播與信息團隊的培訓生,在坦尚尼亞三蘭港工作。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坦尚尼亞,之前他曾在暑期義務於當地的一所國小擔任英語(精品課)老師。除此之外,他還曾連續三年寒假前往中國的同一個偏遠鄉村進行支教。辰卓是一名活躍的足球運動員,完成過“垂直馬拉松”——攀登101層高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他意欲在牛津大學學習有關網際網路、教育以及商業管理的課程。他的目標是創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來幫助農村學生和中國其他弱勢群體。
任娜瑛
現在清華大學就讀英語語言與文學專業。娜瑛是中國青年同伴網路(ChinaLGBT+YouthNetwork)的聯合創始人,帶領團隊專注於性別教育和學術研究。她同時在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LGBTCenter)擔任志願者,並在英國曼徹斯特交流學習的一個學期期間,在當地的同志中心進行志願服務。課餘娜瑛還給北京農民工子女補習英語,並長期在清華學生對外交流協會任職,與來自法國和亞洲的交換學生互動。她熱愛電影、音樂劇等各種藝術形式,並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中幽默的不同體現。娜瑛計畫在牛津大學攻讀女性學,並立志幫助發展中國性別研究的理論基礎。
張淳映
畢業於浙江大學,擁有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紐約時報》辦公室,以及位於浙江新媒體中心的新華社實習,研究勞動爭議和反腐等話題。她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辯論隊的隊長,也是晨興文化中國年度論壇的秘書長,成功組織了2012、2013年的長達三天的年會,開展有關於社會創新和青年領導力等話題的討論。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讀循證社會幹預和政策評估專業的博士學位,培養更嚴謹的分析能力。淳映的夢想是成立一個中國的媒體平台,追蹤報導並評估公共政策。
張婉愉
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北京大學法律系的第一名。婉愉來自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小鎮,她連續拿到了獲取率為0.2%的全國大學生獎學金。她曾在斯坦福法學院交流,還獲得過Jessup國際模擬法庭比賽的中國總冠軍。婉愉在北大和四川省積極地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工作,幫助在工廠作業中受傷的工人尋求法律保護,尤其是那些飽受矽肺病折磨的工人們。她最喜歡的一句法律引言是著名的法理學家OliverW.Holmes說的:“如果你有一顆理想主義者的心靈,你將使(不是覺得)世界變得更理想”。婉愉想在牛津同時攻讀一個政治、哲學、經濟三修(PPE)的第二學位,希望學習更多關於社會公平的理論支柱,使法律能為邊緣化人群提供更多幫助 。

2016年,羅德獎學金二次登入中國大陸,第二批四位中國羅德獎學金得主:

陳昱璇: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黑土麥田公益2016屆鄉村創客。陳昱璇對社會創新與公共服務有著濃厚興趣和豐富實踐,她曾在西班牙、義大利、韓國、孟加拉等國家有學習交流經歷,並曾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在卡達和賴比瑞亞開展教育創新項目,並在聯合國實習項目中努力倡導青年賦權。
陳昱璇計畫從牛津學成後繼續通過黑土麥田等公益平台,為中國鄉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黃欽:目前在牛津大學全獎攻讀政治哲學碩士學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他在本科期間曾擔任清華經管學生會副主席、“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授課助教,赴牛津大學進行政治理論暑期科研,並在“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實習。
黃欽計畫在牛津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和中國發展問題。
徐鈮: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醫學生特等獎學金。曾赴牛津大學從事基因組編輯和RNA生物學的研究,並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實習。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經生物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Neuro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研發出新型鎮痛藥物。
徐鈮計畫在牛津攻讀精神病學博士,目標成為一名醫師科學家,利用醫療科技幫助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
江熹霖:目前為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四本科生。兩獲國家獎學金,獲得上海市優秀共青團員、復旦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等榮譽稱號。致力於鑽研生物學與統計學的結合領域,希望能夠研發出高效率的診斷統計學工具。本科期間,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換,並在ECE專業ThomasYeo課題組實習;獲得美國紐約大學的全額資助,前往美國科學院院士DavidHeeger的實驗室研究,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

歷屆得主

獲得者包括比爾·柯林頓等著名領導人。
著名獲得者:
知名羅德學者
羅德學者可說是每個領域的英菁份子,牛津畢業後都表現非凡,著名羅德學者包括:
40多位全球影響力極大領導人,如
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
中央情報局局長RobertJWoolsey
加拿大總理約翰·特納
澳大利亞(澳洲)總理鮑勃·霍克
澳大利亞(澳洲)總理托尼·阿博特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GeorgeIgnatieff
美國法務部長尼古拉斯·卡岑巴赫
新加坡國會議員、反對黨領袖陳碩茂
30多位著名軍事家,如
美國陸軍參謀長一級上將BernardW.Rogers
美國空軍上將FrankKlotz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五星上將弗里德林·艾特林
澳洲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級上將埃德蒙·赫林
美國陸軍西點軍校校長及監管HowardGraves
美國空軍學院現任校長及監管MichelleD.Johnson
70多位跨國企業公司的董事長或執行長,如
Google現任財務長PatrickPichette
迪士尼公司董事長FrankWells
CNN執行長WalterIsaacson
英國航空執行長RodEddington
柯達攝影公司董事長WilliamVaughn
波士頓諮詢公司現任執行長Hans-PaulBürkner
麥肯錫公司現任執行長DominicBarton
十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如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彭斯(對資訊流通市場有重大研究貢獻)
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弗洛里男爵(成功提煉出盤尼西林)
196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埃克爾斯爵士(突觸研究之父)
50多位知名教育家,如
哈佛大學校長NeilL.Rudenstine
牛津大學校長JohnHood
普林斯頓大學現任校長ChristopherEisgruber
多倫多大學現任校長DavidNaylor
紐約大學校長JamesMcNaughtonHester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校長RickTrainor
20多位奧運國家代表隊隊員及金牌得主,如
1996年女子200米蝶泳金牌得主AnnetteSalmeen(美國代表)
1964年男子籃球金牌得主比爾·布拉德利(美國代表)
1936年男子1500米金牌得主JackLovelock(紐西蘭代表)
1924年男子400米接力賽金牌得主WilliamStevenson(美國代表)
上百位發明家或科學家,如
全球定位系統(GPS)發明者IvanA.Getting
星系天文學之父愛德溫·哈伯
哈特萊振盪器發明者RalphHartley
還有許多世界知名音樂家、藝術家、歷史家、文學家、和平主義知識份子。

獎勵規則

羅德獎學金是一個世界性的獎學金,每年都在13個國家,選取85名優秀大學生去英國牛津攻讀。這一獎學金的數目隨著學習科目而不同,每年大約可得到40,000美元。
羅茲獎學金通常被認為是全球隱秘權謀集團羅茲會社招收人才的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