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坊鄉

羅坊鄉

羅坊鄉位於連城縣西北部,東接文川,南鄰宣和、西依長汀童坊,北靠北團,全境面積8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66畝。鄉政府駐地在上羅村,距縣城24公里。宋時屬長汀古田鄉岩頭團,明改稱青岩里,史稱岩頭羅坊。1951年2月劃歸連城所轄。1987年,全鄉23個自然村,劃為9個行政村,人口10367人,每平方公里約121人。居民以羅姓為主,故稱羅坊。鄉內主要村莊分布於沿溪流兩岸的峽谷盆地中,四周層巒疊翠,群山起伏,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林副產品除木材、毛竹外,有松脂、茯苓、竹木製品和土紙。礦藏有煤和石灰石。

基本信息

概述

羅坊鄉羅坊鄉雲龍橋
羅坊鄉位於連城西北部,東接林坊鄉、南鄰宣和鄉、西依長汀童坊鄉、北靠北團鄉,全境土地總面積8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502畝,林地面積100861畝。鄉政府駐地上羅村,距縣城24公里。宋時屬長汀古田鄉岩頭團,明改稱青岩里,史稱岩頭羅坊。1951年2月從長汀縣劃歸連城縣所轄。全鄉轄9個村委會,轄有23個自然村。2001年末人口11838人,其中農業人口11386人。
羅坊鄉與縣城一山之隔,氣候與縣城基本相同,鄉政府所在地海拔35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9℃,無霜期283天,日照數1916小時,平均降雨量1600~2200毫米。羅坊鄉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山脈走向大部分從西南部向東北部傾斜,海拔高度在350米至1437米之間。主要山峰有沙嶺,海拔1437米,石壁山1417米,雲峰岩1400米。主要河流青岩河發源於羅坊西部由西向北貫穿全鄉流入北團境內,通往清流靈地鄉、李家鄉,經九龍江匯入閩江,流域面積為67.58平方公里。羅坊鄉主要村莊都分布在帶狀峽谷,沿著青岩河兩岸盆地中,四周層巒疊翠,群山起伏,茂林修竹,遮天蔽日。名勝古蹟有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的雲龍橋,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下羅的連章寺,上羅石崗山的喀斯特熔洞,和崗的倒懸觀音等。每年元宵的羅坊“走古事”盛會源於清而流傳延續至今,是民間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兼集體體育競技與元宵民間娛樂的傳統活動。每逢元宵佳節,“走古事”的隊伍不畏天寒水冷、河石苔滑、你追我趕、拼力向前的動人場面吸引了許多遊人觀光。

特色

羅坊鄉羅坊鄉
羅坊鄉歷來以農業為主,盛產羅坊御品“岩頭芋”,風味獨特。林副產品除木材、毛竹外,還有松脂、茯苓、竹林製品和土紙。礦藏資源有石灰石、銀礦錳礦矽石礦、高嶺土、花崗岩石材等。工礦企業有煤礦、水泥廠、矽石礦、電站等。有一個天然地熱溫泉水塘,現已開發水面10畝,用於養殖的單性羅非魚、鰻魚。土特產品有久負盛名的“羅坊線面”和“羅坊滷鴨”。

羅坊有一條四級公路與北團鎮相接,與宣和相通的羅宣公路1994年開通。全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通訊設施已建成1100門程控電話,電力資源充足,村村都已通電。
羅坊鄉由於地處偏僻區,信息不靈,雖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但仍有待進一步利用和開發。2001年全鄉工業總產值4067萬元,農業總產值4086萬元,糧食總產量659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652元。

基礎設施

羅坊鄉羅坊鄉

通過不斷加大集鎮和鄉村道路、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最佳化發展的硬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先後完成上羅村2000畝標準農田示範片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人畜飲水項目建設,坪上長嶺灌區工程、上下羅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工程、前庭陂右乾渠水毀工程以及15個菸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農業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極大改善民眾農業生產條件。全鄉9個村已實現移動通訊覆蓋、用上自來水和通水泥公路。順利完成集鎮舊街改造第二期工程拆遷安置及基礎設施建設,建好敬老院,集鎮面貌顯著變化。完成供電所3萬千伏安技改擴容項目建設,有力確保生產生活和重點建設項目用電。

經濟社會狀況

羅坊鄉羅坊鄉
鄉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立縣”的發展定位及“抓項目、上工業、促發展”的工作導向,認真實施礦業項目開發、礦業深加工產業聯動和高優種養、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設的“兩業一基地”經濟發展新舉措,以項目開發及招商引資為抓手,加大銀多金屬礦開發、高檔石材開發、石灰石礦深加工、茶等四大產業的開發力度,項目建設初見成效。其中有2個項目——坪上銀礦開發項目和萬畝高山優質有機茶基地建設項目被確定為市“3個100”項目,4個項目被確定為縣“5個10”項目。2007年全鄉社會總產值實現3.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 2.30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81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067.42萬元(不含教育經費補助),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584元。

工業發展

工礦企業除縣辦羅坊水泥廠外,有鄉辦水泥廠、石灰廠、農械廠、電站、車隊、建築隊、養魚場、掛麵廠等。土特產以“羅坊線面”頗負盛名。交通有縣鄉公路一條,在北團無祀台與省道建文線相接。名勝古蹟除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3)的雲龍橋,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外,還有下羅的連章寺,上羅石崗山的喀斯特熔洞和崗頭的倒懸觀音等。

建築景觀

羅坊鄉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不乏名勝古蹟。下羅村的雲龍橋,建於明朝崇禎七年(1633年),橋長120多米,4個橋墩花崗石砌成,騰空托起,如臥龍伏蟄,歷經300多年的風雨而安然無恙,是連城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橋之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政村

邱賴:全村1000餘人,250餘戶,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羅姓、賴姓和丘姓。東臨北團鎮上江村,南與下羅村接壤,西與長坑村交界,北與下羅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

下羅:全村3000餘人,810餘戶,4個自然村,29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羅姓。東臨隔川鄉,南與上羅村接壤,西與長坑村交界,北與北團上江村相鄰。

上羅:全村2000餘人,526戶,2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羅姓。東臨林坊鄉,南與崗頭村、肖坑村接壤,西與長坑村交界,北與下羅村相鄰。

文夫:全村450餘人,120餘戶,3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鄒姓。東臨肖坑村,南與富地村、肖坑村接壤,西與坪上村交界,北與崗頭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

崗頭:全村1600餘人,400餘戶,18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村,主要姓氏為吳姓。東臨林坊鄉有福村,南與本鄉文夫村接壤,西與坪上村交界,北與上羅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

肖坑:全村940餘人, 250餘戶,8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劉姓。東臨林坊鄉有福村,南與林坊鄉上寨村和宣和鄉紫林村接壤,西與文夫村交界,北與崗頭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

富地:全村440餘人,120餘戶,6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胡姓。東臨肖坑村,南與宣和鄉接壤,西與坪上村交界,北與文夫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

坪上:全村1600餘人,400餘戶,2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邱姓和羅姓。東臨崗頭村,南與宣和鄉前進村接壤,西與長汀縣童坊鎮交界,北與長坑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

長坑:全村總人口280餘人, 80餘戶,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為馬姓。東臨上羅、下羅村,南與坪上村接壤,西與長汀縣童坊鎮長春村交界,北與本縣北團鎮張地村相鄰,距鄉政府駐地11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