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這是一個古老的鄉村風俗,是福建連城客家文化特有的一種形式。它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兩天舉行的。在這兩天中,全村的壯漢都得參加這個活動,這兩天可以算是羅坊鄉最大的節日了。鄰近的鄉村、城鎮、全國各地的人民乃至世界的友人這兩天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這一重大慶典活動。

羅坊走古事羅坊走古事

風俗:羅坊走古事

羅坊鄉位於連城縣西北部,東接文川,南鄰宣和、西依長汀童坊,北靠北團,全境面積8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66畝。鄉政府駐地在上羅村,距縣城24公里。宋時屬長汀古田鄉岩頭團,明改稱青岩里,史稱岩頭羅坊。這個地方雖然小,但卻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地方。這裡山青水秀,養育了一輩輩勤勞、勇敢的羅坊鄉人民。
每年元宵節,村民抬著古事棚先在陸地競走,然後列隊下河逆水狂奔,場面壯觀熱烈,這亦是羅坊走古事,同時又有"山村狂歡節"之稱。

羅坊走古事羅坊走古事

據傳,昔日連城羅坊常鬧旱澇兩災,當地舉人把流傳於湖南的“走古事”移植鄉梓,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兼興元霄民間娛樂活動,自此流傳延續至今。七棚古事,鄉村裡的每個房族出一棚。他們須先在廣場上奔跑,左三圈右三圈。現場人山人海。“走古事”,出七棚(棚,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台),挑選體壯膽大的十歲男童兩名,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台上,成兩個層次。轎台由木柱鑲成方形框架,四周飾上精美的畫屏,兩根轎桿,每棚約四百餘斤,須用二十人抬。村民把三太祖菩薩轎、花蓬、彩旗置放在廣場中心。虔誠的婦人們在此燒香禱拜,以祈四季平安,風調雨順。每年春節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上山鍛鍊腳力,到正月十二日始齋戒三天,十三日晚淨浴換機關報草鞋,抬著“古事”,以天官領路,跟隨“古事”六棚,後有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十番樂隊,一路鳴銃,來到羅坊的屋脊山坪。在數以萬計的鄉民和遊客的圍觀中,一個個精神振奮,呼喊著開始競賽。正午,“古事”列隊從雲龍橋下河床,鼓樂隊先潑水透濕,然後響三銃,古事棚蜂擁下水,逆水而走,競爭激烈。
正月十五日正午二時許,“古事”列隊從雲龍橋下河床,鼓樂隊先潑水透濕,然後響三銃,“古事”棚蜂擁下水,逆水而走,競爭激烈。此時,河兩岸、橋上下擠滿了人,場面十分壯觀。除天官一棚不能超越外,後棚苦能超過前棚,則視為吉利,於是抬夫拼力而為,不顧天賽水深,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緒異常高昂,為走“古事”之高潮,抵終點河邊方台而止,至此,走“古事”結束。

羅坊走古事場面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走古事

羅坊“雲龍橋”

羅坊“雲龍橋”座落在羅坊鄉下羅村的水壩旁,一邊是一座高聳的石壁,小橋流水,青山綠葉,構成了一副美麗的圖畫。羅坊“雲龍橋”建立於明朝,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但它依然像一條巨龍盤旋在水面。它全長一百多米,寬五米左右,中間還有一個閣樓,登上它幾乎可以俯視整個羅坊村。也正因為它的古老歷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它已成為羅坊的一個風景之一。同時,也為其他鄉鎮的人們所熟知。
羅坊走古事 羅坊“雲龍橋”
羅坊走古事 羅坊“雲龍橋”
羅坊走古事 羅坊“雲龍橋”

相關詞條

天下第一龍
芷溪花燈
游大粽
犁春牛
連城拳
提線木偶書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