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是聯合了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裝)。果敢同盟軍歷史上共9千人,主要防務為果敢地區(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同盟軍沒有重武器,可以打傳統戰爭,不能抗擊信息戰和高技術戰爭。果敢的同盟軍歷史上的體制和國內部隊基本一樣。2010年9月,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與聯邦博澳民族同盟、撣民族民主同盟、撣邦果敢民主黨和“佤”民族發展進步黨等五個政治黨派因沒有依照政黨登記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登記,被緬甸政府取消政黨資格。主席為彭家聲。

基本信息

簡介

果敢同盟軍是緬甸漢族軍隊,緬甸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末大量漢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乾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19世紀末,果敢併入英屬緬甸,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也開始了百年的罌粟種植歷史。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繞過滇西驚心動魄的崇山峻岭,經中國雲南省鎮康縣的南傘口岸,跨越一條分界小河,就到了緬甸。這是一塊中緬山水相連的壩子,一牌坊上用中緬文寫著“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這塊名為麻粟壩(“麻粟壩”在傣語裡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今果敢首府老街的所在地。)的壩子在毒品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它在金三角一帶以盛產著名的“麻粟壩煙土”、最早武裝護鏢販運鴉片聞名於世。

這塊長約十餘公里、寬不過幾公里的壩子,管轄著緬北薩爾溫江東岸總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邊境線長達250公里。今緬甸聯邦的這個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統是中國的漢族,他們最早來到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隨明永曆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

概述

果敢同盟軍果敢同盟軍

在緬甸撣邦北部的盡頭,在中國雲南西南的底端,在一個遠離中原的地區,有一支漢民族已經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這支漢族就是生活在緬甸撣邦果敢及周邊的漢族,在緬甸被稱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滿清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西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闖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鏇,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和這一區域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生活在異域的這些人們始終不忘自己的民族史,更不會忘記最終將他們劃離祖的那個痛心的時刻——1897年。據當地人介紹,英國占領緬甸後,曾於1894年與清政府簽訂過一個邊境條約,該條約明確說明果敢地區屬中國地界,但1897年在北京再修改中英邊境條約時,迫於英國的壓力滿清終將果敢劃歸英屬緬甸,這裡的漢人也被緬甸定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人仍說中國話,用中國字,而且還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鬥爭中為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為“撣邦果敢第一特區”。其轄區於2002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地理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果敢是一塊狹長的土地,位於撣邦東北部的頂端。地理座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它的東邊有中國的鎮康、耿馬及孟定,北邊有中國的龍陵(註:缺潞西),南邊有佤邦。除勐汞和長箐山外,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註: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勐古地區)。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圍。它的北部多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

2003年果敢人口約14萬人,緬甸籍約10萬,其中緬籍華人約占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緬甸籍以外的人口多為華僑。在果敢經商務工旅遊的中國人很多,流動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萬左右。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國小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

軍事

撣邦第一特區軍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果敢同盟軍由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所控制,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特區政府的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和幹部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很高的自主權。彭家聲的漢族軍多次和緬甸政府軍發生衝突,拒絕政府軍收編,一旦戰事不利,漢族軍會撤退到中國,但中國軍隊會將其繳械以確保社會治安,待局勢穩定,彭家聲的部隊又會徒手重返果敢,並重新武裝起來。

歷史

果敢同盟軍果敢同盟軍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實行果敢民族自治,實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號。從此緬甸境內的16支民族武裝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與政府講和。“果敢之父”彭家聲一時成了緬甸的“民族英雄”。

1992年11月,因推行禁毒,彭家聲與掌握兵權、大肆販毒的副司令楊茂良發生內訌,雙方兵戎相見。楊轉而向強鄰佤邦求助。因果敢歷來與南部萊莫山的歷史淵源,彭家聲與坤沙的關係較為密切,而緬政府軍那時正聯合佤邦軍和坤沙交戰,佤邦於是“助楊倒彭”,派出1500人的佤聯軍支援楊氏兄弟。1993年5月,彭家聲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區。楊茂良開始主政果敢。

在楊茂良主政期間,果敢地區的毒品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楊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梟,大毒梟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們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國境內,一度給中國雲南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中國公安部當時把楊氏兄弟列為對中國危害最大的大毒梟。

1994年,楊茂賢在潛入中國臨滄地區販毒時被抓獲,同年由臨滄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死刑。楊氏兄弟先是宣稱要給中國政府出多少多少錢,想贖回楊茂賢的命,中國方面不為所動。楊氏兄弟於是叫囂要武力報復,楊茂賢的兒子還猖狂地把一尊鋼炮架到了相鄰的中國南傘口岸海關前,以示威脅。中國方面迅速調集部隊,嚴查封關,這使得果敢的主要經濟來源斷了(無論是日常消費還是商貿都是靠中國),一下導致果敢民心倒向。

1995年11月12日,彭家聲與其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聯合緬政府軍數營兵力,入駐果敢。楊氏兄弟被迫從此逃離果敢地區。“果敢王”彭家聲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緬政府軍則趁機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幾乎所有的軍事制高點。

1995年12月20日,緬政府、彭家聲、果敢三方成立了“果敢臨時政府”。

明清

明末,永曆帝朱由榔在李定國、白文選等護衛下,先是定都南京(編者註:有網友指出永曆帝從未入南京,故不可能定都南京。實則永曆帝先為監國,後為皇帝,駐蹕之地只稱行宮、行在,都城仍是所奉南明的正統首都南京),後敗逃到昆明建立“滇都”(又註:定都昆明是在與原大西軍將帥合流後。)。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三,吳三桂三路大軍數十萬人,兵逼昆明。朱由榔帶1500餘人走騰越西逃,進入當時中國的屬國緬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

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大軍飲馬怒江,直逼緬甸。莽白立即獻出永曆帝。

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徹底覆滅。

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昆明百姓一直稱此地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於道光年間,強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昆明人至今仍稱“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立在坡頭。

永曆帝身後的潰兵上千人,逃到了麻粟壩,開始和這一帶的撣、克欽和克倫等尚處於刀耕火種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們打客家。原住民打不過這群遠來如狼似虎的有謀略的職業軍人,遷到周邊高山,中國改朝換代的難民們,得以在此休養生息。

原來最早來果敢定居的那跟隨明永曆帝南逃至此的兵將,因南明王朝原在南京定都,所以不管他們後來跑到哪裡、祖籍何鄉,幾百年後統統對外說“祖上來自南京府”。

“比如羅星漢的第10代祖先,就是永曆帝身邊的偏將。本地幾大姓如原來的土司王楊姓一支、果敢政府主席彭家聲一支,祖上都是跟隨永曆帝南逃至此定居的。”

“永曆帝事件”後,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一楊姓將領為土司王(祖上南京府人)世守其地。現存果敢大廟附近的封誥碑記載了此事。從此清政府對緬北屬地開始統而不治,果敢一帶實際成為“化外之邦”。

1852年,英殖民者侵占緬甸,中國開始失去對這片土地的控制權。英國人發現這裡的土壤氣候適合罌粟生長,派人傳授種植技術,並指定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再銷往世界各地,後來在鴉片戰爭中吃了敗仗的大清國受害最深。

罌粟人稱“懶漢莊稼”,每年10-11月播撒在刀耕火種的坡地上,只消間苗一次就不再料理。直至來年3-4月果實成熟,就可以刮漿制膏,女人孩子都能輕鬆勝任。果敢人也和緬北眾多民族一樣開始墾荒種煙。百餘年後,種販鴉片成了當地主要經濟來源……

到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時為光緒帝在位)談判定界,訂立《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勘邊定界後,果敢正式被劃入英屬緬甸。生活在果敢地區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在果敢大水塘(傳統鴉片種植區),記者見到了當年用中英文寫就的大清與英緬堪界碑,以及1941年由英殖民者頒布土司楊文炳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的敕封碑。英人也從中國制,確立了英緬抗日時代楊家的末代土司地位。離此碑幾百米處,建有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抗戰時果敢人與中國遠征軍93師配合,在果敢老街、西山區大水塘一帶浴血奮戰,使1000多名日寇在此斃命。

因為對緬甸抗日保土有功,1947年在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土司楊文炳作為“果敢族”的代表參加了民族加盟緬甸聯邦政府的簽字儀式,緬政府總算正式承認300年來不被接納的果敢族為其境內合法少數民族。

罌粟盛開的土地

事實上到了上世紀20年代,果敢麻粟壩的鴉片已經在金三角一帶遠近聞名,以交易鴉片的“煙節”,也成了僅次於春節的重大傳統節日。手持文明棍的英國紳士,帶著印度奴僕,僱請“趕洋腳”的馬幫每年從麻粟壩帶走煙土不下上千馱。

據老一輩果敢人說,果敢是在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後開始種植鴉片的。《果敢志》記載:20世紀初期,每至春節後三四月鴉片上市時節,中國川、滇趕來的馬幫和印度、泰國來的商賈,都雲集果敢老街趕“煙會”,時間為10天到半個月不等。作為果敢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老街,當年儘管只是一條小街,卻因這一鴉片盛會而聲名遠播。100餘年來,整個果敢及周邊地區出產的鴉片,幾乎全以老街為集散地。可以說,果敢是金三角地區最早形成的、最負盛名的鴉片集貿地。果敢人也成了最會做鴉片生意的人。

彭家聲

祖籍四川 18歲入伍

彭家聲彭家聲

彭家聲是何許人也?他身逢亂世,半生戎馬,幾度沉浮很具傳奇色彩,有人說他是毒梟,也有人說他是豪傑。有目共睹的事實是,他是第一個與緬中央政府達成和解的地方武裝力量首領,也是第一個向世界宣布將在自己的轄區內實行全面禁毒的金三角地方武裝領導人!
現任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的彭家聲祖籍中國四川。1931年,他出生於果敢紅石頭河。父親彭積昌共生七子,彭家聲是長子。除了夭折的次子,彭家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職。
1949年,在當時的果敢土司楊振材開辦的進修班裡惡補了不到一年的軍事知識後,年僅18歲的彭家聲開始在土司公署自衛隊但任分隊長,數年後升為副大隊長,直至1965年緬甸政府軍進駐果敢、土司政權結束才解甲回家。

好鬥善勇,亂世突圍
這種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果敢在緬政府軍進駐後陷入混亂,同年6月底,44歲的彭家聲帶著幾十名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與緬政府軍打起了游擊。
在邊境,常聽人們講彭家聲一生坎坷,多災多難,幾次差點送命。與緬政府軍作戰的那幾年,讓彭家兄弟驍勇善戰之名馳譽緬甸。1967年,緬甸共產黨邀請彭家聲加入。次年元月,經過嚴格訓練和重新準備後,彭家聲的部隊以“緬甸人民解放軍”的名義進入果敢。
據說,當時在與緬政府軍作戰時,人民軍處於下風,在前線指揮所準備下撤退命令之際,不怕死的彭家聲卻坐著一輛吉普車直往前線沖。他一腳蹬在踏板上,身子伸出車門外,一個勁喊司機:“往前開!往前開!”如此狠勁居然在最後扭轉了戰局。
率先停戰,禁毒“洗底

彭家聲彭家聲

1969年4月,果敢立縣,彭家聲任縣長。占領果敢初期,他實施休養生息的政策,減少稅收,對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較愛護。所以這段時間果敢社會較為安寧。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緬共內部分化嚴重,彭家聲也隨之沉浮,從1977年開始,一直隱居賀島。直到後來舊部逐漸控制了果敢的局勢,他才復出主持局面。
1989年,彭家聲成立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政府達成停戰協定,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緬甸境內其他17支武裝紛紛效仿。
根據協定,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
1990年,任特區政府主席的彭家聲同意在果敢進行改種禁毒。2002年底,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從進入和平年代至今,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
毒王?梟雄?眾說紛紜
據說,雖然作為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從來不去特區政府辦公地點辦公,緬政府的常駐官員與聯絡員有事都得上他家匯報。
彭家聲也很少參加政府召開的會議,都是派代表去參加。他不到緬甸縱深地區和其他國家,一是怕被緬政府“翻舊賬”,因為他曾是政府通緝的戰犯;二是為鞏固地盤,擴充軍隊,他曾暗中採取了“以軍護毒,以毒養軍”的政策,結果被國際禁毒署列為了世界通緝的十大毒梟之一。按當地人說法,他是“不受國際歡迎的人”。
彭家聲的一生,評價歷來爭議多多。有人說他是毒梟,是繼坤沙之後新崛起的一代毒王,但他卻是果敢提出禁毒主張的第一人。因此對彭家聲不能一言以蔽之。但無論怎么說,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他一直堅持維護果敢的民族利益,抗擊政府軍達數十年之久,也因此得到了果敢人的尊敬。

8.8事件

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緬甸,如今在果敢做生意、打工的中國人多達數萬人,老街店鋪90%以上由中國人投資,果敢的文字多使用漢字,同時果敢不少水電、基建項目都依靠中國投資者“一手操辦”。一些媒體稱果敢特區為“華人特區”。

近日,果敢特區的衝突導致大量邊民正湧入中國境內。

緬兩軍對峙造成居民恐慌

8月7日,緬甸軍方以果敢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強搜該廠。
8月8日,緬甸政府軍曾與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發生對峙,造成果敢居民恐慌。
8日至12日,近萬名果敢難民越過國境線奔入雲南南傘躲避;11日晚,守在邊境期待出關的果敢人、中國人的佇列整整綿延9公里。經過中方及時果斷的外交、疏散、收容、遣返等努力,事態漸漸平息。
然而,隨著緬甸政府軍向果敢增派軍隊以及果敢政府領導層內部衝突的加劇,剛剛平靜的當地局勢再次緊張起來。
24日,緬甸軍隊下令果敢軍隊退出同盟軍,加入受政府控制的邊防軍,被果敢同盟軍拒絕,雙方再次對峙。
25日,1000多名政府軍乘坐多輛汽車進入老街,許多居民和商人擔心爆發衝突,再次向中國邊界一帶逃離。
27日下午,緬甸果敢特區發生戰事,引發緬方邊民恐慌並大量湧入我境內,目前湧入人數仍在增加。

緬甸政府軍要收編果敢軍

據國外媒體報導,造成對峙衝突的真正原因是,緬甸政府軍向果敢軍施壓,以緩和他們對即將在2010年進行的緬甸大選的威脅。
果敢軍曾與緬甸政府軍發生激戰,但雙方已經停火了20年。果敢軍通過新成立的“緬甸和平和民主陣線聯盟”發表聲明稱,緬甸政府軍正在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在2010年緬甸大選前,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以此避免他們對大選造成影響。

有報導說,這是20年來,緬甸政府軍與果敢軍的第一次對峙。

近無大礙但有小憂

果敢目前的局勢讓人憂心忡忡,也讓很多中國商人損失慘重。

東南亞問題專家、雲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賀聖達分析,緬甸是軍人執政的國家,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政策也比較多變。他認為,明年緬甸要大選,近期將不會大動干戈;從軍事上說,緬甸政府軍隊作戰能力太差,要想迅速解決特區問題絕非一日之功。很多因素導致中緬邊境的總體趨勢將是“近無大礙,但有小憂”。
但“8·8事件”提醒中國,緬甸局勢絕不可能就此徹底平息,這對邊境貿易提出了較大考驗。

軍隊動態

2009年8月之後原領導人彭家聲及其果敢同盟軍一部力量依然存在,並在其他民族武裝控制地區臥薪嘗膽。彭家聲對外仍然稱“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部隊番號為211旅。
2014年底,彭家聲突然露面,宣稱重組同盟軍,在克欽等地與緬國防軍激戰,同時宣稱,不放棄武力“光復果敢”。
2015年元旦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在某地隆重舉行慶祝311組建大會。
2015年2月8日晚,果敢同盟軍小股部隊滲透入果敢地區,2月9日早上9點大部隊配合在穆泰進攻,3點半左右攻入老街。2月11日凌晨1點,再次對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的首府老街發動攻勢,已經占領了老街的大部分地區。

緬甸政黨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