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市防洪工程

維也納市防洪系統由堤防(含防洪牆)、分洪道、幹流水庫、支流滯洪區等防洪工程措施與洪水預報警報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組成,以歷史最大洪水14000m3/s(比100年一遇洪水大35%)為防洪標準。

概況

維也納市防洪工程(floodprotectionprojectofViennaCity)維也納市是奧地利的首都,位於多瑙河兩岸,市區面積415km2,全市人口190萬,占全國人口的1/4。維也納市西北有地勢較高的維也納森林,市中心區位於多瑙河第二級台地上。支流維也納河自西穿過市區流人多瑙河。多瑙河在此處平均河寬約275m,分出一條岔河(多瑙運河)流經市中心區,至下游重與幹流會合。維也納市以上多瑙河幹流長約940km,流域面積約13萬km2,流域雨雪充沛。每年汛期(6月~9月)河水高漲,洪水威脅市區安全,因此,該市是多瑙河防洪的重點之一。
維也納市防洪系統由堤防(含防洪牆)、分洪道、幹流水庫、支流滯洪區等防洪工程措施與洪水預報警報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組成,以歷史最大洪水14000m3/s(比100年一遇洪水大35%)為防洪標準。

介紹

堤防及防洪牆

防禦多瑙河12000m3/s的洪峰流量(其中幹流通過8800m3/s,岔河通過3200m3/s)。重要堤段可防禦14000m3/s的洪峰流量。

分洪道

1974年開挖了一條平行於多瑙河的分洪道,長22km,可通過5200m3/s,其進出口在維也納市上游和下游,正好旁通市區。分洪道與多瑙河之間的島,長21km,寬230m,位於以前的洪泛區,為該市增添了新的旅遊區。

水庫

多瑙河在維也納市以上已建成維也納、格拉芬斯坦、阿爾登沃爾特、羅薩次、梅爾堯、易布斯、瓦爾澤、阿勃溫登、奧斯騰海姆、阿沙赫、約亨斯坦等11座水庫。這些以通航、發電為主的工程,都有1億m3以上的庫容,在汛期能攔蓄多瑙河一部分洪水,對維也納市防洪有一定作用。

滯洪區

流經市區的維也納河,長約40km,流域面積約180km2,由暴雨造成的洪水衝進市區,對維也納市威脅甚大。因此,在其上遊興建6座梯級攔洪堰,形成6處連續的滯洪區,並在最下游一座堰上砌築分流滾水壩,分洪至巴哈河,流至市東下游多瑙河中。

洪水預報和警報

分布在多瑙河乾支流上的預報網點,將大部分水位資料分別傳送到維也納市上游約180km的林茨州立水文站以及維也納州立水文站的遙測中心。早在1910年,上述兩處水文站即安設自動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傳輸水位情報,同時用電話發出洪水警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修建了現代化的遙測裝置,採用編碼脈衝系列法,將水情數據輸入記錄器中。奧地利聯邦河流局負責本國境內多瑙河的防洪,根據林茨州和維也納州水文站的水情預報,進行防洪調度或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與維也納市政府合作,確保該市安全。

全球著名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flood control works),是指為控制、防禦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庫等,它們在對抗洪魔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