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背黃鳩

綠背黃鳩

綠背黃鳩也叫山皇鳩、灰頭南鳩,屬於鳩鴿科皇鳩屬動物,主要分布在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灰頭南鳩綠背黃鳩

中文學名:綠背黃鳩

丁文目名:COLUMBIFORMES

拉丁文科名:Columbidae

拉丁文屬名:Ducula

拉丁文種名:badi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Raffles,1822)

英文俗名:MountainImperialPigeon

形態

灰頭南鳩綠背黃鳩

綠背皇鳩也叫山皇鳩、灰頭南鳩等,體長38一45厘米,體重380—535克。體形與綠皇鳩差不多,但體色完全不同。它的雄鳥和雌鳥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和頭側為淺灰色,後頸為淡紫紅色。肩上、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呈紫紅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不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為黑褐色,具有寬的灰褐色端斑。飛羽黑色。頦部、喉不為白色。頭部的兩側和前頸為灰色,胸部、腹部淡葡萄灰色。兩脅和腋羽灰色。尾下覆羽皮黃色或淡棕白色。虹膜灰白色,嘴橙紅色或暗橙紅色,尖端暗褐色。腳橙紅色或淡紫橙紅色。

叫聲:倒吸一氣後接兩個抑鬱低渾的broom…broom聲。

分布

綠背黃鳩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共分化為6個亞種,我國僅有雲南亞種,分布於雲南西南部的潞西、南部的西雙版納以及海南島等地。

習性

灰頭南鳩綠背黃鳩

綠背黃鳩是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常成小群活動,偶爾也見有40隻左右的大群。多活動在林中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早晨和傍晚常棲於大樹頂端枯枝上沐浴陽光。飛行快而有力,兩翅煽動頻繁,常發出呼呼作響的振翅聲,特別是在大雨到來之前常成群低飛,十分活躍。叫聲深沉,給人以悲哀的感覺,鳴叫時彎腰叩頭。

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尤其喜歡吃橄欖、烏欖、瓊南以及無花果等果實,即使比它的頭部大的果實也能全部吞下。

繁殖

灰頭南鳩綠背黃鳩

繁殖期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開始產卵和遲至8一9月還在產卵的,或許有一部分個體一年繁殖2窩。營巢於深山密林中樹上,偶爾在路旁樹上營巢。

巢呈平盤狀,主要用枯枝在樹杈之間堆集而成。每窩產卵1枚,偶爾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大小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

瀕危等級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棲息地減少,是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