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在部門地理學(地貌學、水文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將各部門地理學研究對象結合為一個整體,從五個圈層聯繫角度出發進行全面的綜合的理論抽象。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與發展是自然地理學發展的必然。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自然特徵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有些學者認為綜合自然地理眩就是自然地理學,即不包括部門自然地理學的狹義自然地理學。也有人將綜合自然地理學稱為景觀地理學

簡史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階段。德國 A.von洪堡把自然界當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並注意自然界的因果聯繫。他的研究成果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德國 F.von李希霍芬堅持洪堡關於自然界統一的觀點,主張地理學必須限於研究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他認為除了首先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整休,還要考察地球表面更細小的片段,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是多個自然要素的集合體,從而發展了洪堡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思想。俄國В.В.道庫恰耶夫創立了自然地帶性學說,闡明了自然綜合體(見地理殼)的概念,認為地表所有的自然地理成分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並作為一個複雜的物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斷發展變化。

李希霍芬和道庫恰耶夫所開創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方向,在德國和蘇聯都得到發展,並在20世紀20~50年代逐漸形成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體系,這一時期是近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在德國,景觀學說往往代替自然綜合體學說。S.帕薩爾格首次用景觀一詞作為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景觀型是一種空間體系、一種相關要素的綜合體,自然地理學應主要從小區域或地段著手研究。蘇聯的景觀學吮是以道庫恰耶夫的自然地帶學說為基礎,由Л.С.貝爾格提出的。他認為,景觀學就是地理學。後來景觀學逐漸成為蘇聯自然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形成景觀學派。在蘇聯還有側重於研究地表整體結構及其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的普通自然地理學派。這兩大學派對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都有理論上的貢獻。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學從5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在全國廣泛開展了綜合考察、自然區劃土地類型調查、區域規劃國土整治等研究工作。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也開展了區域綜合考察、土地資源調查和綜合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20世紀60年代以來,是現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現代觀測和分析手妒的套用,包括航空攝影、雷達、紅外成像和衛星圖像等新的觀測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的套用。這些技術和方法的套用不僅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了地理視野,能更多地獲得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信息和自然現象的動態信息,改進了野外調查和製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定性分析轉向抽象概括、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並藉助電子計算機建立模式和模擬試驗。同時,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也有了較大進展,主要是在自然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創立了自然地理系統概念,從各要素分析轉變為自然地理系統分析,從簡單的因果關係進入複雜的自然地理系統結構的研究。此外,還廣泛參與區域綜合開發和規劃、國土整治、環境預測等方面的實際套用的研究。

發展歷史

思想萌芽

樸素自發的唯物主義思想對當時的地理學思想萌芽有很大影響。在我國古代公元前5世紀時的《禹貢》一書,就將我國領土劃分九州,對各州的山川、湖澤、土壤和物產進行了描述。 《周禮》將全國土地劃分為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等五類。其後,為了徵稅,劃分土地等級。戰國時的《管子.地員篇》根據土壤肥力以及對農業和林業的影響把土地分為上土、中土、下土三等,這已經對土地進行了綜合評價。其後,由於管理幅員遼闊的國土的需要,我國的地方志著作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漢書.地理志》、《元和郡縣誌》等。這些都是無所不包的描述自然、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物產、風俗等知識的地方志著作,其中含有綜合性的綜合自然地理思想萌芽。到十一世紀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則是有關自然地理現象綜合觀察和探索的科學著作,具有一定的綜合自然地理知識。
巴比倫、埃及、希臘和羅馬文明古國積累了大量的具有綜合自然地理意義的資料,記載了各地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情況。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清除了地理學中的神話和傳說,著重記述自然地理現象,特別重視整個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研究。古羅馬時代的斯特拉波認識到研究地理學不僅要觀察各國的形狀和大小,而且要觀察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給地理學奠定了地方志的方向。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已經確定了氣候帶與太陽傾角的相互關係。
由於時代局限,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影響下,對自然的整體性雖然有一定認識,積累了一些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初步知識,但缺乏對自然整體各個細節的深入分析和認識能力,因而對自然的整體的認識只能是初步的和不完全的。這就孕育著這種早期“綜合”思想的萌芽必然被以後的“分解”思想所代替。

學科發展

但直到18世紀,地理髮現仍未結束。這一系列延續了近兩個世紀的探險活動,極大地刺激了地理學的發展。同時,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了中世紀的思想桎梏,古希臘、羅馬的地理觀念重又生輝,人們又萌發了對地理學探討的濃厚興趣。這個時期人類的地理視野幾及整個地球表面,空前大量的新資料紛至沓來;古代對未知世界的各種臆想,被不斷消除;新發現的國家和土地得到了描寫,並在地圖上確定下來;科學的地圖投影法出現(如墨卡托投影),使世界地圖第一次接近了精確。

根據這些不斷湧現的新資料,人們有可能全面地探討地理問題。除了地誌學繼續成為主流外,對於海陸起源、地形變遷等等的一般地理學問題也提出了許多假說,通論地理學開始出現了。在所有當時的地理著作中,最有價值的是17世紀荷蘭地理學家瓦倫紐斯的《地理學通論》。這本書的內容包括了地理學的理論基礎、地理學的對象和方法論特徵。其主要觀點是:①第一次提出了比較接近現代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地球表面,即“陸界”、“水界”和“天界”;②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地理學應分為兩類進行研究——研究整個地球表面的“普通地理學”和研究地球局部地區的“特殊地理學”;③第一次把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的學說引進地理學來探討數理地理問題;④反對把地理學作為是描述性科學的看法,而用自然界是統一的思想把當時積累下來的有關氣候、海洋、地形等知識作為一個統一的物質體系來論述,並指出水界與陸界是互相滲透的。瓦倫紐斯上述的地理觀念是劃時代的,它成為以后綜合自然地理思想萌發的重要理論先導。可惜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時代,而沒能產生顯著的影響。相反,16世紀德國學者明斯特爾的描述地理著作《宇宙學》卻風行一時。因為當時地理學仍未從描述跨入分析和綜合的時代。

自然地理學發展初期那種籠統地認識自然的方法,是滿足不了生產發展需要的,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自然地理學才把自然界分解成各個部分,分門別類地對某些事物和現象進行研究,先拋開總的聯繫,對自然界某些細節進行專門研究,這樣可以更深入地認識事物。顯然,自然地理學的分化是個進步過程,這個過程推動著科學自然地理學的產生。

內容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①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群落等)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

②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動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發展變化規律,探求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途徑,預測其演化趨勢;

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研究,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類型的綜合特徵以及開發、利用方向;

④對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研究和評價;

⑤研究人為環境的形成機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的途徑。

研究進展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著重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間的物質能量關係,闡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歷史形成、現代過程、類型結構地域分異和發展演變。綜合自然地理學是在部門自然地理學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同時也為高層次的綜合地理學提供基礎。綜合研究是發展自然地理學的最主要方向,也是帶動部門自然地理學最有效的途徑。

綜合研究有現代過程的研究和歷史過程的研究兩個互相關聯、互相補充的方面。地理環境中現代過程的綜合研究包括:地表熱量水分的分布、轉化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化學元素在地理環境中的遷移過程;生物群落與其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交換。景觀學土地科學從類型結構角度對自然綜合體進行綜合研究,而自然區劃則從區域角度進行綜合研究。

在中國近現代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中,自然地理學的發展較之人文地理學更強一些。20世紀50年代以前,林超、黃秉維等就已從事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工作,如黃秉維在30年代編撰了《自然地理原理》《中國地理》等,周廷儒在30~40年代開創對歷史時期環境變化的研究。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經歷了20世紀的初的西方近代地理學的傳入,又繼承了中國古代地理學的傳統。還受到原蘇聯地理學思想的深刻影響,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密切結合,形成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目前在科學之林中占居一席之地。50多年來,中國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在古地理學、綜合自然區劃、景觀學和土地科學、現代自然地理過程、區域自然地理等領域均取得了顯著進展。

補充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自然特徵的自然地理學分支學科。有些學者認為綜合自然地理學就是自然地理學,即不包括部門自然地理學的狹義自然地理學;也有人將綜合自然地理學稱為景觀地理學。

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階段。德國洪堡德把自然界當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並注意自然界的因果聯繫。他的研究成果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堅持洪堡德關於自然界統一的觀點,主張地理學必須限於研究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他認為除了首先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整休,還要考察地球表面更細小的片段,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是多個自然要素的集合體,從而發展了洪堡德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思想。

俄國道庫恰耶夫創立了自然地帶性學說,闡明了自然綜合體的概念,認為地表所有的自然地理成分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並作為一個複雜的物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斷發展變化。

李希霍芬和道庫恰耶夫所開創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方向,在德國和蘇聯都得到發展,並在二十世紀20~50年代逐漸形成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體系,這一時期是近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

在德國,景觀學說往往代替自然綜合體學說。帕薩爾格就首次用景觀一詞作為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景觀型是一種空間體系、一種相關要素的綜合體,自然地理學應主要從小區域或地段著手研究。

蘇聯的景觀學說是以道庫恰耶夫的自然地帶學說為基礎,由貝爾格提出的。他認為景觀學就是地理學。後來景觀學逐漸成為蘇聯自然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形成景觀學派。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學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在全國廣泛開展了綜合考察、自然區劃、土地類型調查區域規劃和國土整治等研究工作。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也開展了區域綜合考察、土地資源調查和綜合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是現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現代觀測和分析手段的套用,包括航空攝影雷達紅外成像衛星圖像等新的觀測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的套用。這些技術和方法的套用不僅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了地理視野,能更多地獲得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信息和自然現象的動態信息,改進了野外調查和製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製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定性分析轉向抽象概括、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並藉助電子計算機建立模式和模擬試驗。

同時,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也有了較大進展,主要是在自然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創立了自然地理系統概念,從各要素分析轉變為自然地理系統分析,從簡單的因果關係進入複雜的自然地理系統結構的研究。此外,還廣泛參與區域綜合開發和規劃、國土整治、環境預測等方面的實際套用的研究。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
綜合自然地理學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群落等)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動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發展變化規律,探求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途徑,預測其演化趨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研究,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類型的綜合特徵以及開發、利用方向;對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研究和評價;研究人為環境的形成機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的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