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制[宋代官名]

統制是北宋時期的官名。北宋時,為加強中央集權,皇帝直接控制軍隊,將領不能專兵。凡遇戰事,則在各將領中選拔一人給予“都統制”的名義,以節制兵馬。

基本信息

簡介

官名:南宋建炎六年(公元1127年),設定“御營司都統制”,始成為禁軍將官之職銜。南宋禁軍高級指揮官都統制下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官。此後,邊要地區亦設“都統制”,並加“御前”二字,以示屬於朝廷直屬軍隊。並非地方軍事長官。清末軍制,統轄一鎮的長官也叫統制(即鎮統)。清末改革兵制,以統制官統轄一鎮(師)軍隊,民國改稱師長。

歷史記載

官名。北宋於出師作戰時選拔一人為都統制,總轄諸將。

南宋建炎初設定御營司都統制,始為職官名。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見《宋史·職官志七》。

元明不置此職。

清末統轄一鎮的軍事長官也稱統制。《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先是錡遣前司策應右軍統制王剛等間以兵數百渡淮,金人退卻,官軍小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