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合物的晶體場理論

絡合物的晶體場理論是絡合物的化學鍵理論之一,1923~1935年由培特(H.Bethe)和馮弗萊克(J.H.Van Vleck)提出了晶體場理論(CFT),20世紀50年代晶體場理論又發展成配位場理論(LFT)。

晶體場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認為中心離子和配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靜電作用。它的要點如下:(1)中心離子原來簡併的d軌道在配位體電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能級分裂,有的能量升高,有的能量降低。分裂後,最高能量d軌道和最低能量d軌道之間的能量差叫分裂能。(2)分裂能Δ值的大小,主要受配位體的電場、中心離子的電荷及它屬於第幾過渡系等因素的影響。(3)使本來是自旋平行分占兩個軌道的電子擠到同一軌道上去必會使能量升高,這增高的能量稱為成對能,用Ep表示。在弱配位場中ΔEp,d電子儘可能占據能量較低的軌道形成低自旋絡合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