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毛巴戟

細毛巴戟,藤本植物,長2-10米,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產於湖南、廣東北部(連縣)、貴州地區。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中國植物志第71(2)卷
細毛巴戟MorindapubiofficinalisY.Z.Ruan
24.細毛巴戟
MorindapubiofficinalisY.Z.RuaninAddenda334.1999.

形態特徵

藤本,長2-10米;根常不定位腸狀縊縮,具肉質皮層;嫩枝疏被粒狀細毛,老枝近無毛,密具細縱棱,棕色至淡棕紫色,多少木質化。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有時卵狀長圓形,長7-13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或截平,邊全緣或有時具不明顯細齒,上面乾時深棕紅色或黃棕色,光亮,無毛或有時幼葉被稀疏短粗毛,後變成紫黑色凸起點,下面淡棕紅色或黃色,無毛;中脈上面稍線狀凸起或平,被短粗毛或短細毛,下面脊狀凸起,被細短毛;側脈每邊5-6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被細短毛;葉柄長約4毫米,被短粗毛或短細毛;托葉管狀,長約4毫米,膜質,頂端近截平,易碎落。花序梗4-5傘狀排列於枝頂,長7-11毫米,被細短毛;頭狀花序具花3-5或多數;花4-5基數,無花梗;花萼下部與鄰近花合生,上部環狀,頂端截平,無齒,背面常具毛狀苞片1枚;花冠白色,長約4毫米,冠管稍壺狀,長1.2毫米,寬約2毫米,檐部4-5裂,裂片近線形,長約2毫米,外面近無毛,內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而互生,花絲長約0.5毫米,花葯長約1毫米;花柱外伸,頂2裂,子房下半部與花萼合生,2-4室,每室具胚珠1顆。果序梗長10-15毫米;聚花核果由3-5花發育而成,近球形,熟時紅色,直徑5-10毫米;核果具分核2-4;分核三棱形,外面具淺溝2,兩側面各具溝紋1。種子與分核同形,棕黑色,角質。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

地區分布

湖南廣東北部(連縣)、貴州。生於山谷、山坡林下和水旁灌叢中;廣西欽州曾有種植(當作中藥巴戟天)。模式標本采自貴州。

植物用途

本種根部肉質皮層較巴戟天薄,可作藥材“巴戟天”的代用品。

巴戟天屬植物

藤本,藤狀灌木,直立灌木或小喬木。約102種,分布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有26種、1亞種、6變種,分布於西南、華南、東南和華中等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