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是紅軍首次頒發的最高榮譽獎,中國人民解放軍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頒發過各式各樣的獎章,但頒發最早且在當時和今後有重大影響的全軍性的獎章,還數是紅星獎章。“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並首次頒發紅星獎章。

獎章簡介

我國的紅星勳章我國的紅星勳章

獎章是授給有功者的榮譽證章,既是榮譽也是嘉獎

古代歐洲為了區別在戰場上的騎士,一個名為勳章的標誌制度得以發展。每一個貴族都會設計出一個獨特的標誌,製作在他的盾牌、外衣、旗幟和印章上。飾以騎士標誌的外衣成為他的戰袍,讓人從標誌上即可加以辨別。宗譜紋章院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專門設計特有的標誌,並可保證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其官員會把標誌記錄在特別的簿冊上,由他們保管。

戰袍會代代相傳,並在結婚時作修改。在不同的國家裡,某些設計會保留給王族。到了中古後期,城鎮、基爾特甚至那些重要但非貴族的市民也會授予戰袍。

在戰場上,戰士會以戰袍來區分敵我,並在混戰中挑選出與之匹配的敵手。司宗譜紋章官會製作一個有關騎士的標誌清單,他的地位中立,可作為兩軍之間的仲裁者。藉此方式,他們可以在城堡或城鎮的防衛者與攻城者之間通信。在戰後,又可以從死者的戰袍來辨別出他們的身份。前蘇聯的紅星勳章是根據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1930年4月6日命令設立。同年的5月5日,批准了勳章頒發條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980年3月28日,批准了新修訂的頒發條例。


中國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紅星獎章

簡介

一等紅星獎章為金質,外形由兩顆大小不同的五角星錯角相疊而成十角形,直徑5厘米,並有4厘米的銀掛鏈;二等紅星獎章為銀質,圖形如一等,略簡單,直徑為4.3厘米,3厘米銀掛鏈;三等紅星獎章為銅質,五角星形,直徑為3.4厘米,3厘米銅掛鏈。三枚獎章內飾均為紅五星和麥穗圖案,並有“紅星章”三個字,背面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獎章等級、頒發日期的字樣及數字。文字為陽刻,編號數字為陰刻。紅星獎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獎勵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簡述

1933年7月9日,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定於“八一”建軍節頒發紅星獎章,表彰有特殊功勳的紅軍指戰員

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也作出決議,為“領導南昌暴動的負責同志及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授予紅星獎章”。紅星獎章的基本形狀:底襯由兩枚五角星交錯構成星花(三等紅星獎章僅為一枚五角星造型),寓意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間由五星和禾穗組成圓形圖案,象徵工農紅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子弟兵,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工農解放而奮鬥;五角星與禾穗之間鐫刻“紅星章”3字,醒目而又莊重;背面鐫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銘文和“1933.8.1”以及編號。紅星獎章分為3等:一等紅星獎章為金質,通徑5.5厘米,頒發給“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二等紅星獎章為銀質,通徑4.8厘米,頒發給“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人員”;三等紅星獎章為銅質,通徑4.1厘米,頒發給“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人員”。紅星獎章於1933、1934年“八一”建軍節頒發過兩次,榮獲紅星獎章的紅軍指揮員後來幾乎都成為我軍的將星。

在第一個“八一”建軍節頒獎儀式上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的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的有陳毅、張雲逸、羅瑞卿、肖克、何長工、羅炳輝、陳伯鈞、李達、李聚奎、畢占雲、滕代遠、彭紹輝、王諍等,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的有程子華、王震、李天佑、楊得志、楊勇、蘇振華等。

二等銀質紅星獎章二等銀質紅星獎章

土地革命時期,中國革命根據地根據當時情況,曾頒發過一些具有某些地區和部隊特點的獎章,如“爭取戰爭勝利”、“拓大紅軍,優勝第一”、“戰鬥英雄”、“送夫當紅軍光榮”等獎章。1933年7月9日,中央軍委頒布《中央軍委關於頒布紅星獎章命令》,命令指出:在革命戰爭的進展當中,每一個紅軍軍人,本其階級的政治覺悟為自己工農的解放英勇的與敵人作殊死的武裝鬥爭,固然是其應有的職責,然而就其犧牲本身為整個工農的蘇維埃政權而奮鬥看來,其有特殊功績應給以表揚,以示優異而勵來者,茲由委員會制定三等紅星獎章,按照下述功績的等次發給:第一、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第二、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第三、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各方面軍、各軍區就其所屬的紅軍軍人,考察其有上述功績的,限於本月二十日以前,將其事跡概略報告本委員會,以憑審核後,於八一紅軍成立紀念日,按其等次發給紅星獎章。

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紅一方面軍總部和各軍團、湘贛紅軍第十軍及軍區地方部隊都認真地進行了準備,經過對各部門上報的一、二、三等紅星獎章名單的審核後,於同年的8月1日分別舉行了授獎大會。根據上述獎章授予的條件,周恩來、朱德與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於1927年8月1日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赴江西革命根據地後,周恩來和朱德領導並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二人還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總司令和總政委,鑒於他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被授予了一等紅星獎章,周恩來的編號為9號,朱德的編號為10號。同時,領導平江起義的彭德懷等人也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

1934年又進行了第二次紅星獎章的頒發,8月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司字第39號)指出:中央蘇區紅軍兵團及軍區部隊在與敵第五次戰役中,特別表現英勇堅決而有特殊戰績的指戰員,軍委為鼓勵與發揚該指戰員的英勇戰績,特在“八一”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頒發紅星獎章,按其功績獎給紅星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已成定局,各根據地紅軍準備長征的過程中進行了紅星獎章頒發的準備,在各部隊準備的基礎上,中央軍委對紅軍第一、第三、第五、第七軍團的各級指揮員和戰鬥員分別授予了二、三等紅星獎章(其中紅一軍團25人、紅三軍團23人、紅五軍團20人、紅七軍團6人),其中一軍團的楊得志獲三等紅星獎章、七軍團的尋淮洲和江西軍區的陳毅獲二等紅星獎章。

兩次紅星獎章頒發的時間,正處於紅軍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敵人對我革命根據地實施大規模的“圍剿”行動,使我根據地遭到了很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損失之際,儘管當時的軍事和經濟都非常緊張,一等紅星獎章仍由赤金製作,足見其重要和珍貴。

歷史意義

紅星獎章三等銅質紅星獎章

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籌備展覽,面向全軍徵集革命文物,周恩來、朱德、彭紹輝、楊得志等將經歷爬雪山過草地、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洗禮而保存下來的紅星獎章捐獻給博物館。紅星獎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獎勵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記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它們將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永放光輝。

跨入人民軍隊的行列,以出色的表現和工作業績獲得獎章,是每個軍人的神聖追求和榮光。軍博收藏的七枚紅星獎章中,除了周恩來、朱德的兩枚一等紅星獎章外,還有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彭紹輝、陳伯鈞,被授予中將軍銜的邱創成的三枚二等紅星獎章,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楊得志,被授予中將軍銜的陳正湘的兩枚三等紅星獎章。這些記載著他們革命功績獎章,隨他們度過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一直保存到新中國的成立。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籌備展覽面向全軍徵集革命文物,周恩來、朱德派人將珍藏的一等紅星獎章送軍博收藏,這些記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豐功偉績的紅星獎章,已作為一級革命文物繼續發揮著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

相關介紹

中央軍委第一次頒發的獎章——紅星獎章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土地革命戰爭館的一個玻璃櫃裡依次陳列著4枚獎章,這就是中央軍委第一次頒發的獎章———紅星獎章。
1933年7月9日,為了表彰那些有特殊功勳的紅軍指戰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頒發紅軍獎章的命令。命令指出:在革命戰爭的進展當中,每一個紅軍軍人本著階級的政治覺悟為自己工農的解放英勇的與敵人作殊死的武裝鬥爭,固然是其應有的職責,然而就其犧牲本身為整個工農的蘇維埃政權而奮鬥看來,其有特殊功績的應給以表揚,以示優異而勵來者。茲由本委員會制定三等紅星獎章,按照下述功績的等次來發給:第一,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第二,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第三,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
同時命令要求各方面軍、各軍區,要根據考察情況上報受獎人的事跡,由軍委評審後,按其等次發給紅星獎章。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也作出決議:對於“領導南昌暴動的負責同志及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授予紅星獎章。1933年8月1日,在首次慶祝“八一”建軍節時,舉行了授獎大會。周恩來、朱德作為南昌起義的著名領導人,且對創建紅軍和指揮作戰都建立有特殊功勳,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榮獲二等紅星獎章的有陳毅、張雲逸、羅瑞卿、蕭克、何長工、滕代遠、彭紹輝等34人。53人榮獲三等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由赤金做成。一等紅星獎章為金色,正面兩個五角星交錯呈星花狀;中間由豐滿的禾穗簇擁著一顆火紅的五星,圍繞紅星標有“紅星章”3字;獎章背面刻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一等紅星獎章”和“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字樣,並有編號。二等紅星獎章為銀灰色,比一等紅星獎章略小,為一個紅五角星和一個銀灰色五角星交錯形成的星花,內中圖案與一等紅星獎章相同。三等紅星獎章也為銀灰色,正面只有一個正五角星,其餘圖案與一等紅星獎章相同。該獎章的圖案設計匠心獨運,造形新穎,寓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象徵著中國工農紅軍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子弟兵,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工農解放而奮鬥。
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籌建時,老一輩革命家將經歷爬雪山過草地、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洗禮而保存下來的紅星獎章,捐獻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現陳列在土地革命戰爭館裡的4枚獎章分別是:朱德的一等紅星獎章,編號為6號;周恩來的一等紅星獎章,編號為9號;彭紹輝的二等紅星獎章,編號為35號;楊得志的三等紅星獎章,編號為128號。

中國鐵路部門紅星獎章

簡介

早在1933年“八一”建軍節,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表彰在大革命時期建立特殊功勳的紅軍指戰員,頒發了紅軍最高榮譽勳章———紅星獎章。新中國成立後,鐵路部門為了獎勵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出貢獻的勞動模範,也曾頒發過紅星獎章。
鐵路部門紅星獎章有多種式樣,其基本形狀是由一枚五角星襯底,突出中間的紅色五角星,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象徵鐵路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交通運輸事業而奮鬥。有的紅星獎章上還突出了鐵路徽志,有的是在上方副章上繪有鐵路徽志,並鐫刻“紅星獎章”主題文字,醒目而又莊重。背面鑄刻有頒發單位名稱。
紅星獎章級別不同,有鐵道部頒發的,有鐵路局頒發的,也有鐵路工廠頒發的。獎章均為銅質鍍金琺瑯,設計製作極為精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種類繁多的勞模獎章中,更顯得光彩奪目。

新中國成立後,鐵路部門為了獎勵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出貢獻的勞動模範,也曾頒發過紅星獎章。紅星獎章級別不同,有鐵道部頒發的,有鐵路局頒發的,也有鐵路工廠頒發的。獎章均為銅質鍍金琺瑯,設計製作極為精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種類繁多的勞模獎章中,更顯得光彩奪目。紅星獎章是老一輩鐵路職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見證,也是鐵路員工的最高榮譽,將在中國鐵路史冊中永遠光芒閃爍。


形狀和寓意

鐵路部門的紅星獎章基本形狀是由一枚五角星襯底,突出中間的紅色五角星,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象徵鐵路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交通運輸事業而奮鬥。有的紅星獎章上還突出了鐵路徽志,有的是在上方副章上繪有鐵路徽志,並鐫刻“紅星獎章”主題文字,醒目而又莊重。背面鑄刻有頒發單位名稱。

其中,部級紅星獎章主章中間為紅五星,下方鐫有由“工人”二字變形為火車頭和鋼軌的鐵路徽志,左右兩邊繪有象徵工人農民的齒輪和麥穗。背面鑄有“光榮的鐵路工作者獎章”銘文和“部1070”編號,說明這是部級先進工作者獎章。局級紅星獎章主章為紅五星,副章繪有鐵路徽志,並鐫刻“紅星獎章”主題文字,背面鑄有“哈鐵局”銘文及編號,這是哈爾濱鐵路局頒發的勞模獎章。廠級紅星獎章其設計與前一枚相同,背面鑄有“成都車輛工廠”銘文和編號。

蘇聯的紅星獎章

蘇聯的紅星勳章蘇聯的紅星勳章

勳章授予所有軍種、兵種的軍人,蘇聯內務部機關和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部隊、艦隊、兵團、企業、機關。授予在戰鬥中英勇無畏、出色組織和指揮部隊取得戰鬥勝利,保障國家安全和蘇聯國家邊境不受侵犯,在履行軍人職責表現勇敢,為保持部隊戰備作出巨大貢獻,為發展軍事科學和技術,為蘇聯武裝力量培養幹部作出貢獻的人。
紅星獎章的圖案主體是棗紅色五角星,中間採用了銀色馬蹄鐵造型,上半圈寫著“ПРОЛЕТАРИИВСЕХСТРАН,СОЕДИНЯИТЕСЪ!”,中文意思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封口處“CCCP”為“蘇聯”的縮寫字母。下面是鐮刀錘子標誌;中央是一位頭戴布瓊尼式軍帽、身著軍大衣、手持步槍的工農紅軍戰士全身肖像浮雕。勳章系銀質,五角星鑲嵌紅色琺瑯,對角之間距離48-50mm,重量為30.4±2克。隨著頒發年代的不同,有不同的款式,共5種款式,在第5種中又存在著13種微小差異,但從勳章外表整體上,看不出大的區別。
首批第1枚紅星獎章頒發於1930年5月13日,蘇聯元帥布柳赫爾是首批也是第1號勳章的榮獲者;首批獲得紅星勳章的集體之一有蘇軍的“紅星報”集體。
紅星獎章因其頒發時間早、範圍廣、數量大,共頒發近400萬枚,居衛國戰爭勳章、母親光榮勳章之後成為蘇聯勳章史上頒發量第3位。其中1938年10月25日,哈桑湖戰鬥頒發1930枚,蘇芬戰爭頒發9784枚。

世界勳章大全

勳章是授給有功者的榮譽證章,勳章作為國家對個人傑出工作的肯定和表彰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對注重榮譽感的軍人更是如此。在許多國家對軍人的授勳可謂源遠流長,即使在中國自清政府末年也引入了這一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