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岩鎮

紅岩鎮

紅岩鎮位於彭州市東北部,距彭州城區18公里,東北與什邡市民主、湔底接壤,西南與敖平鎮、葛仙山鎮相鄰,幅員面積38。7平方公里。境內地形地貌獨特,山丘壩俱全,北部群山起伏,竹樹蒼鬱,南部平濤沃野,河渠縱橫。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自然資源豐富:有年產3萬噸的八角煤礦、年產3000萬匹的頁岩磚廠、年產5萬噸的葛仙牌水泥廠,電力資源充足,境內有成都官倉電力有限公司和德陽市明珠電力有限公司。

紅岩鎮紅岩鎮
風景秀麗迷人:南有省重點保護文物的千年古塔,北有冰川飄礫遺蹟和葛仙山溶洞群,中部有千畝梨花坪生態園區,三月舉辦“梨花會”,繁花似錦,景色迷人,八月舉辦“梨子節”,碩果纍纍,滿載而歸。
交通運輸便利:川西旅遊環線-彭什公路穿境而過,往北經什邡可直達德陽市,往南經彭州市到成都僅39公里。
農副產品繁多:有年產2500萬袋的木耳種植基地,1500畝優質西瓜基地,1000畝的水稻制種基地,600畝優質牧草基地,2000畝的黃姜、黃柏、黃連等山木藥材生產基地。
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亞中製藥”、“羅玉蘭種植園”、“四川力克斯獺兔養殖有限公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後落戶紅岩,今年又引進了投資300餘萬元,集木耳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百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場鎮規劃建設管理井然有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03年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又實現村村通電話工程,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人口民族

到2002年底,紅岩鎮總人口達19858人,其中農業人口17563人,非農業人口2295人。紅岩鎮人口性別比例基本平衡,男性偏多,女性為9458人,占全鎮總人數48.30%,性別比為108.56。2000年至2002年,紅岩鎮出生人口

紅岩鎮紅岩鎮
525人,出生率為8.85‰,死亡率為5.7‰,2000年至2002年淨增人口25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88‰,計畫生育率為100%,人口平均年齡為53歲,紅岩鎮現有14所中國小,其中,中學1所,紅岩鎮有在校學生3083名,其中,國中1151名,國小1710名,學前班幼稚園)不含私立幼稚園有222名,紅岩鎮有教職員工208名。紅岩鎮人口的文化程度逐年提高,2000年至2002年,紅岩鎮有大學畢業生23人,占總人口0.09%,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2256人,占總人口的11.5%。

2000年11月,通過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紅岩鎮共有漢、土家、苗、回、蒙古、高山等9個民族,比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漢族占總人口的58.2%、少數民族占總人口41.8%。現有國家公務員31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17人,占幹部總數的43.1%,政府機關工勤人員10人。事業單位在職幹部128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46人,在職工人19人,其中,少數民族職工9人,退休幹部38人,退休幹部中黨政機關退休幹部34人,事業單位4人。

民族風情

紅岩鎮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區,由於受地理、自然條件、生產發展水平以及各民族遭遇和宗教、迷信的影響,形成了傳統的民族風俗習慣,各民族相濡以沫,和睦相處,傳統節日豐富色彩。這裡老百姓歷來有過“元宵”、“上九日”、“端午”、“月半”、“中秋節”、“重陽節”等習俗。在農村平時還有“過生日”、“打喜”、

紅岩鎮紅岩鎮
“娶媳嫁女”、“辦喪事”等。凡是有紅白喜事的人家左右鄰居、親朋好友,有的送物、有的送匾送錢,一般吃頓飯。遠客由主人家留宿一兩夜。在吃住方面,老少愛吃合渣、土豆臘肉之類食物。紅岩水餃出名,南來北往的人到紅岩吃上水餃是主人待客最好的食物,由於該鎮民族習慣繁多。因而,全鎮各族人民素有勤勞、勇敢、善良、正直、樂善好施、禮貌待人等美德。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紅岩鎮人民待人處事,一向文明禮貌。過去熟人相遇作揖打拱,現在點頭握手,互致問候;朋友相見,問寒問暖,分外親切;你來我往,更是注重禮節;青年對老人,學生對老師晚輩長輩開口叫“您”。自古以來,紅岩人民勤勞、節儉、勤儉持家,乾今天,想明天,在生產、生活上精打細算,合理安排。夫妻相愛,婆媳相敬,兄弟相親,妯娌相好,姑嫂知心,鄰里相幫,家庭和睦。

2、在迎送賓客、婚喪嫁娶、祭祀生育、做生、建房等紅白喜事方面,一般都屬土家族的風俗,與全縣基本相似。

3、紅岩鎮人民有著急公好義、舍已為公、見義勇為的美德。1999年以來,公安民警孔榮在本縣龍坪與持刀歹徒冉隆喜英勇搏鬥中,身中7刀,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5歲。紅岩籍戰士萬良喬在廣州軍區汕頭軍分區南沃海防1團54438部隊服役,因公犧牲,年僅18歲。這裡人民濟困扶貧、慷慨解囊、扶貧幫困、救濟孤寡,蔚然成風。

4、在吃穿住等生活習俗上與全縣相同。生活習俗,唱山歌、叫號子盛行至今。喝栽菸酒、過端午、月半、中秋等農節是這裡土家人的重大節日。節日期間,農家總要準備豐盛的菜譜,邀請親朋好友在家聚一聚,喝幾杯包穀老燒吃上一頓有土家特色的飯菜,表達鄉里鄉親團結和睦。

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通過土地評估,紅岩鎮土地總面積為86平方公里(8500.85公頃),耕地面積為25102.3畝(1673.47公頃),其中可用面積18654.93畝,耕地面積占全鎮土地總面積19.68%,全鎮人均耕地占有量為0.09公頃,全鎮旱地面積19476畝,占耕地面積的77.59%,林地面積6930.85畝,占轄區總面積54.35%,因紅岩鎮屬二高山地區,無牧草地。園地面積為372.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48%,全鎮共有建設用地4821.1畝,占全鎮總面積的13.8%,水面面積有1108.1畝,占轄區總面積的8.7%,未利用土地面積為24948.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57%。

紅岩鎮紅岩鎮
【交通優勢】紅岩鎮因地理位置優勢和良好的交通條件,使其具有較高的區位優勢,318國道(上海——拉薩)由東向西貫穿境內15公里,“天二”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境內13公里,業紅公路(業州——紅岩)將209國道(南寧——烏魯木齊)與318國道連線貫通,形成運輸網路。已立項修建的萬宜鐵路和滬蓉高速公路也從境內而過,恩施州陸地運輸交匯於此,使該鎮成為恩施州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另外,州內恩施、宣恩、利川、來鳳、鹹豐等縣市出州必經該鎮,長江中下游的重慶、武漢、沙市、上海從陸地進入恩施必經該鎮,歷來有“恩施門戶、川鄂咽喉”之說。

【動物資源】紅岩鎮境內動物資源豐富,主要家禽有豬、、鴨、。尤以牲豬、山羊占動物資源72%。還有野生動物資源400餘種,這裡適合野生動物的生長,是全州珍貴動物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常年在大山中生活的有香獐、麂子、兔、錦雞、野豬、沙子、八哥、喜鵲、黃鶯等幾十種野生動物。

【糧經資源】境內土質肥沃,資源豐富。糧食作物種類繁多,歷來主產玉米水稻小麥黃豆大豆豌豆、紅豆、綠豆、高粱、蕎麥、馬鈴薯、紅薯等,水旱兼作,常年有兩熟或三熟。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經濟作物。有數種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白肋煙、葛根、乾鮮果、茶葉、魔芋等。2001年,葛根又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全鎮魔芋面積3200畝,畝平收入2000元。

【林果資源】經濟林主要有獼猴桃、板栗、銀杏、桃、李、杏、梨、蘋果、柿子、柑桔、漆樹、核桃、茶葉、桐子等,林果總面積在1萬畝左右。其中乾鮮果主要是板栗、獼猴桃。銀杏等占全鎮林果總面積70%。

【藥材資源】境內名貴藥材主要有黃連貝母黨參天麻當歸丹皮五倍子苦參玄參何首烏等,在土特產品中,70年代初,紅岩普新大木漆曾外銷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礦產資源】紅岩鎮屬沉積岩,石灰石地區,古生界二迭系和中生界三迭系的地層,出露齊全,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東南部馬鞍煤系和樂平煤系的無煙煤,分布在塗坪、里三坦、凌家溝、老闆場4個村,厚度在1——2.5米左右,儲量達億噸以上,發熱量在5000大卡——6500大卡,是紅岩鎮和鄰近鄉鎮生活、生產工業用煤的主要來源。塗家坪的陶土、耐火泥,凌家溝至老闆場一帶的秈土“綠豆岩”。罐坦至貓子灣一帶的紫砂土,平均含矽56%,含鉛13.26%,含鐵7.58%,含鈣10.94%,為現在生產灰砂磚和紫砂陶等系列產品儲存了豐富的原材料。

城鎮建設

40年代,紅岩鎮只設縣直屬鄉公所,一條寬約3米、長350米的石板老街以木柱瓦房為主,居住不到70戶人家。解放後,尤其是2000年以來,鎮委、鎮政府緊緊抓住小城鎮建設綜合改革機遇,按照“城鎮現代化、鄉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加強文明城鎮建設力度,特別注重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集鎮管理。通過三年努力,紅岩寺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品位顯著提升,居民素質逐步提高,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推進了城鎮化進度。紅岩寺已成為全縣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商品貿易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傳遞中心。

紅岩鎮紅岩鎮
完善集鎮服務功能,樹立視窗形象,是紅岩鎮加強兩個文明建設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的具體體現。三年來,該鎮以水電、道路、電視、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改觀。先後爭取省、州、縣有關部門支持,投資700萬元興建了渡浪溝水庫及一級電站;籌資220萬元興建了一個日供水量達1萬噸的自來水廠。鎮內有連通華中大網5000千伏安輸電變電站,開通了程控電話行動電話、數字機、模擬機、BP機,集鎮居民電話入戶率達48%,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廣播電視轉播網路,按照“樹青、路平、燈亮、地淨、溝通、水暢、公益設施完備”的要求,進行了集鎮道路改造,修建了3公里水泥路面和下水道,安裝了護欄桿和集鎮路燈。集鎮路面硬化率達到88%。

紅岩鎮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實施“開放強鎮、引資富鎮、藉資興鎮”戰略,抓招商引資,近3年引進外資120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惠集、金海、農泰等6家民營企業,年可創產值近億元,為農民直接創收200萬元,增加財政收入100萬元。與此同時,紅岩鎮還以爭創“楚天杯”為契機,著力加強文明城鎮建設和對內對外宣傳,樹立視窗形象,先後在集鎮開闢公益性廣告園地,興辦宣傳長廊,設定了6處醒目跨越公路的永久性公益宣傳牌、文明告示牌。國家、省、州、縣新聞界記者也紛紛到紅岩採訪,宣傳該鎮文明城鎮建設。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 、新華社湖北分社、 《經濟日報》社、湖北電視台等新聞媒介也報導了該鎮兩個文明建設事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