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人

粵人

粵人,即廣義的廣府民系,即為廣義的廣府人。現今的粵人都是華夏漢族的後代,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今的粵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

古代粵人概況

粵,今作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粵語”之“粵”,即為此義。是故“粵人”,就是指嶺南地區以粵語為母語的族群。直至近代,兩廣仍然稱“兩粵”。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今日謂“粵”,多指廣東。
“南粵”一詞,最早見於秦漢史籍。《史記》中統稱為南越,而《漢書》中又把南越稱為南粵,今天廣東省的簡稱“粵”就是來源於此。
根據有關文獻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國人泛稱東南方蠻族為“越”,北方蠻族為“胡”),生活在現今中國的東南及南部地區 。百越原住民經過歷史的洗禮,政權的更迭,人口的遷移,經過中原漢族與百越原住民的融合,現所存的百越原住民已經與漢族同化了。 廣東人的先民是古代百越後裔南越粵海族群,古代中原漢族因為貶謫或者政權更迭等原因不斷南遷嶺南,也把中原的漢語(即中原雅語)帶到嶺南。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南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 廣府民系主要由早期移民與古越族融合而成。廣府民系文化特徵以珠江三角洲最為突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廣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廣東是封建文化最早開發的地區 。現今的粵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

現代粵人定義

現代粵人即廣義的廣府民系,即為廣義的廣府人。廣東人中狹義的廣府民系是指口語中的“廣府人”即以廣州為中心分布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歐美、澳州等等地區的華人,以粵語(廣州話、白話或稱廣府話,俗稱廣東話)為母語,以珠璣巷同遷的漢人為民系認同,有著自己獨特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粵式飲食、語言、風俗和建築風格的漢族民系。廣義的廣府民系則包括全廣東及世界所有地區,世代以粵語為母語的漢語族群。此外,廣東潮州人和廣東客家人甚少稱呼粵語族群為廣東人,而稱呼標準粵語族群為廣府人較多。

遷徙融合史

第一批:秦漢

秦朝時期,秦始皇派下50萬大軍南攻嶺南。攻畢後,50萬大軍留守嶺南。後來又遷入居民50萬,總數為一百萬。而當時的越族是散開而居,百越的 “百”經羅康寧教授解釋為“族”的音譯。當時漢人是相對總人口較少,但因聚居於西江中游,所以顯得起來比較多。元鼎六年,漢武帝派軍攻打南越國,屠廣州城。西江中游的居民得以遷入珠三角,但此時的居民已經很少。漢武以後,效法之前的皇帝把嶺南當作流放之地,西北有不少流民遷入。
秦平嶺南的時候,秦始皇從中原大規模移民,即“謫戍移民”,“與越雜處”,南遷的除秦軍以外,還有以後遷徙來的不少商人,受貶謫的官吏,罪人,及一大批縫衣婦女(據《史記》載,秦末,趙佗“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為數約有幾十萬人。當時從中原遷入粵的人,大部分是因為受到朝延的排擠,懷才不遇,統治者的昏庸等等因素而流放到此。歷代被貶嶺南的官員,如韓愈、劉禹錫、蘇軾、秦觀等,本身就是當時的文化名人,而在此,很多詩人因為流放而作詩解悶,從而也造就了很多千古名句。

第二批:魏晉時期

東晉時期,由於北方五胡亂華,導致北方漢人大批南遷。而北方雖有五胡亂華,卻又未導致嚴重地干預到政治文化的地步。不過這時候的南遷漢人並非全是廣府(珠璣粵海族群),較多的是閩語族群,所以主支並非廣府民系,而且這時尚未有珠璣巷,更多史料記載,珠璣巷這一名稱的得來,與唐敬宗的珠璣賞賜有關,珠璣巷在唐代之前時還叫“敬宗巷”.因有巷內族人張興七世同常,唐帝李湛聞聽後,賞賜給他們家族珠璣絛環,不久李湛駕崩被賜廟號唐敬宗,“敬宗巷”為避諱改名珠璣巷,沿用至今 。

第三批:北宋時期

北宋時期,北宋末年,北宋被滅,都城開封大批不少士大夫以及百姓隨後南遷嶺南,而皇帝則遷都杭州。途經敬宗巷時候,因懷念故里,故改敬宗巷為珠璣巷。此時的南遷漢人與早期粵海族群融合成為新時期的廣府人。而這也是為何如此多廣府人以珠璣巷作為民系認同的緣故。

第四批:南宋時期

南宋末,南遷漢人共分三支,一支從陸路經江西、珠璣巷南下嶺南,應為客家民系,另兩支由海路往嶺南,其中一支為江東移民,最後融入廣府,另一支應為福州地區的移民,最後融入閩南語族群。

珠璣巷移民史

珠璣巷移民,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指珠璣巷本身及附近居民的遷徙;廣義則泛指經由珠璣巷遷徙,包括取道珠璣遷徙者和狹義的珠璣巷移民 。
珠璣巷的居民,又可分入遷和出徙兩種。入遷,是又外地遷入珠璣巷及附近地區,出徙則指離開珠璣巷遷入別的地區。
珠璣巷移民史,以珠璣巷為中心,描述歷代居民入遷和出徙的過程、特點、規律、與源流 。
前此有關珠璣移民史的論著,自黃慈博以下已有數種,但仍語焉而不祥。又含混了狹義和廣義兩種移民,視了珠璣移民的入遷,漏略了元代以後的出徙。可以說,還算不上真正的移民史,更談不上完整。
在移民史上,主要內容有 :
一、描述自周末至宋代珠璣移民的入遷過程,指出珠璣巷居民的主要來源是嶺北移民(珠璣粵海族群)。
二、比較詳細地探討了宋代珠璣巷移民的南遷史實。指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官府逼迫、自然災害、社會動亂和宋元之際的戰爭。南遷的移民主要是珠璣巷和南雄盆地的居民,珠璣巷是南遷移民真正的故鄉,而並非象一些論著所說的“中轉站”,或“僅僅路過而已”。並且對南遷的路線,移民的規模作了初步探討。
三、對元明清珠璣巷移民,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指出明初和清初珠璣巷曾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南遷 。
四、提出了珠璣巷移民後裔的海外拓殖與分布課題,並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五、通過珠璣巷移民遷徒路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和可能的移民後裔分布區,並對移民後裔的數量作出大致的估計。
我們認為,真正的珠璣巷移民,應該自唐代有了珠璣巷以後才開始,而大規模的珠璣居民南遷,則在宋代才開始。有宋一代,珠璣巷一帶環境優越,經濟發達,吸引南北居民來歸。只是因為動亂與戰爭,才產生了被迫的遷徙。因為處在交通要道上,兵家必爭之地,每逢戰亂,必定造成遷徙,而稍為長期的戰亂,就可以造成較大規模的移民。所以有宋一代曾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到宋元之交,則幾乎全體居民傾巢南下。交通要道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交通要道又戰亂頻仍,這就是珠璣巷人的幸與不幸了。珠璣巷的興旺,由於交通;珠璣巷的一度式微也因為交通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